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第三代人中,聲名顯赫的不多,只有曾孫女對近代影響最大

曾國藩第三代人中,聲名顯赫的不多,只有曾孫女對近代影響最大

曾國藩家族兩代都有聲名顯赫的大人物,到了曾國藩的曾孫輩後,情形雖不如前人,但依然不乏能者。其中曾國藩的曾孫女、曾廣均的長女曾寶蓀就是近代傑出的教育家。正是在她的努力下,才完好保存了曾國藩的手稿,為中國保住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曾寶蓀生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4歲的時候開始接受最早的啟蒙教育。長大後,曾寶蓀的祖母郭氏不贊成她讀八股文,也不願意兩個孫子約農、昭權去考秀才,卻要孩子們學習外國文字。當時正是留日高峰,所以曾家也聘請了一個日本人教日文。

曾寶蓀的七叔季融對她的教育貢獻很大。季融篤信中國需要新知識來挽回亡國之運。甲午戰爭期間,他同乃兄曾廣均帶兵出關時,年紀只有19歲,眼見過新式武器與新式交通的重要。因而主張學習新知識,尤其是科學與工程。

在七叔的支持下,寶蓀入了上海的教會學校,接受新式教育。後來又隨七叔到了杭州,考入杭州省立女子師範,開始系統學習中文、算學、理化、音體等課程。畢業後,又入英國聖公會開辦的馮氏高等女子學校,在這裡除了國文、算學和本國歷史外,其他課程都用英文課本,所以寶蓀的英文長進很快。

1912年,馮氏女高校長巴路女士準備回國休假,寶蓀徵得家裡同意,隨師踏上了留學英國的旅程。當時,她五叔之子約農早已在英國讀書了。其後,寶蓀在英國住了六年,學完高中和大學的課程。她在倫敦西田大學學過理科,以生物學為主。1916年夏,又考取了倫敦大學理科學士,是獲得該學位的第一個中國女子。

1917年,寶蓀同巴路女士、曾約農輾轉加拿大、美國回國。12月底到達湘鄉,連與家人共度春節的機會也放棄了,匆忙趕往長沙,著手開辦學校。她以「藝芳」二字作為學校的名字。「藝芳」是她祖母郭氏的名字,也有紀念祖母之意。並取孔子所主張「遊子六藝」的思想,計學生六班,以禮、樂、射、御、書、數六個字,依次命名班名。

藝芳女子學校於1918年8月開始招生,9月12日正式開學。曾約農本是是學礦冶的,當時正是軍閥混戰,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他也留在了藝芳教書。

因為國內局勢動蕩,藝芳女校三次被封,三次復校,經營之難一言難盡。藝芳第二次被封后,寶蓀、約農幾經周折,轉道香港,於1942年回到湘鄉老家,一住便是5年,直到抗戰結束。1946年,她又與約農、昭杭一同來到長沙,恢復藝芳女校。漸漸地學校上了軌道,已具有相當規模。

1949年春,寶蓀與約農應印度甘地和平會議之邀,前往印度參加這次大會。1950年3月回到香港。當年十一月,受孫沂先生之邀,寶蓀與約農於1951年動身到了台灣。到了台北不久,曾約農接受了台灣大學的聘請,出任英文教授,並做了台灣東海大學第一任開辦校長。寶蓀未擔任任何職務,只是加入中華婦女祈禱會。

寶蓀和約農對於保護曾國藩、曾國荃、曾紀澤以及曾紀鴻夫婦的手稿是作出巨大貢獻的。幾經戰亂,四處輾轉,竟然完好地將這些東西保存下來。它們不僅僅是曾家的一家之寶,更是中國近代史的一份歷史記錄,因而也是國家財富。

曾寶蓀前後7次前往歐美各國,與一些國際知名人士都有交往。如李提摩太、庄士敦、羅素、赫德夫人、杜威、尼克松總統、羅斯福夫人、尼赫魯等。曾氏家族在近代中國影響之深遠,由此可見一斑。曾家的後人有許多在台灣、香港,也有不少在美國。其中,又以曾國藩的五女曾紀芬兒孫最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集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西漢名臣——韓安國
秦皇陵地宮入口終於找到!專家:一棵寒冬開花的石榴樹道破天機!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