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聊聊 vivo NEX和OPPO Find X 的機械模組

聊聊 vivo NEX和OPPO Find X 的機械模組

今年,掀起討論熱潮的必然是vivoNEX和OPPO Find X這兩款特立獨行的升降式設計+全面屏手機,而筆者在很此之前很早就拿到了機器,之所以這麼久也沒給兩台機器寫一點東西實在抱歉,但也因為實在覺得單獨將一台機器拎出來很難湊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索性今天就這兩台稍有相似之處的手機談一些自己的使用感想。

從「全面屏」說起

「全面屏」這個概念其實在國內是小米MIX發布時率先提出,旨在表示其產品擁有極高的屏佔比(屏幕相對手機正面整體所佔比例),以滿足用戶對於大屏和緊湊機身的雙重需求。而後,早期各大廠商陸陸續續造出了各種千奇百怪的「全面屏」產品,甚至到了最後,只要是18:9比例以上屏幕的手機都宣傳稱為「全面屏」,完全背離了這個概念真正的含義。

我們先拋開這個概念不談,就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全面屏」手機來看,大致分成三類:

1、18.X:9屏幕手機,額頭與下巴位置都有對稱性保留,如魅族16th、三星S9、HTC U12+、Moto Z3、索尼Xperia XZ2等;

圖片來自網路

2、19.X:9屏幕手機,額頭處保留「劉海」區域,下巴大小不等,頂尖產品無下巴部分,如iPhone X、vivo X21、華為P20、小米8等,屬於當前主流設計;

3、18.X:9屏幕手機,僅保留下巴部分,有些產品擁有「美人尖」設計,如小米MIX2s、Essential Phone、堅果R1等;

圖片來自網路

4、19.X:9屏幕手機,額頭和下巴部分可忽略不計,保留完整的屏幕可視面積,代表產品vivo NEX和OPPO Find X。

如果按照屏佔比的定義來算,vivoNEX和OPPO Find X算是全球目前最接近全面屏概念的兩款智能手機,點亮屏幕後,正面幾乎僅存一塊屏幕的視覺效果確實很震撼,看起來彷彿更貼近我們對於未來手機形態的想像。不過,為了達到正面全都是屏幕的目的,vivo和OPPO二者的思路其實還不太一樣。

「把這些都藏起來」

當下智能手機正面通常包含這些元素:聽筒、前置攝像頭、光線感應器、距離感應器等,而這些元素也恰好大多數集中在額頭部分,而且,都是一台智能手機的剛需,因此,這部分也是改造難度最大的地方。既然要將其隱藏起來,那麼必然要找到替代的方案,而且,這些方案最好還是能夠在不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前提下完成。

這裡舉一個反面改造的例子,依然是小米MIX。為了讓額頭徹底消失,它將前置攝像頭,放在了正面的右下角,自拍要想自然,必須將手機倒著拿起,增加了用戶自拍時的難度。可別小看這個操作步驟,對於自拍頻繁的用戶來說,每次都需要這樣倒一下手機真的是很煩躁的一件事。那麼,vivo和OPPO是怎麼做的呢?

方案不同卻又殊途同歸

vivo NEX:vivo NEX將微縫紅外感測器安在了正面屏幕邊框上,而光敏感應器則直接放在屏下,日常操作幾乎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而最重要的聽筒,vivo則利用全屏幕發聲技術,將屏幕變成了「聽筒」,打電話只需要將耳朵緊貼屏幕即可。為了保證機身背部的整潔性,vivo NEX背部僅有後置雙攝像頭和閃光燈,指紋識別模組同樣才屏幕下面,除了手部濕潤或者屏幕臟污的情況,識別率都屬於正常水準,速度也很快。

OPPO Find X:OPPO FindX則是將紅外感應器、距離感應器、聽筒全部放在屏幕下方的機械模組中(後面會仔細介紹),紅外感測還「兼職」光敏感應工作。在機械模組升起之前,正面僅在上方邊框有微小開孔,將內部聽筒的聲音導出。OPPO Find X的背部則更加乾淨,除了OPPO的logo之外什麼都沒有,連後置雙攝像頭都隱藏在機械模組中,而用於替代指紋識別的面部識別模組,同樣藏在該模組之內。

二者正面看起來的最大的區別僅僅在下巴寬度的不同而已,此外,OPPO Find X由於採用了雙曲面屏幕,能夠起到修飾左右邊框寬度的作用,不過,這曲面屏帶來的誤觸問題也是非常明顯,單手握持拍照,或者雙手握持打遊戲,都有很大誤觸機率,這點讓人非常反感。顯示效果方面,儘管二者基礎參數差不多,但是觀感上vivo NEX明顯更好,無論是屏幕白平衡還是邊緣銳度,都要更加優秀。不管怎麼樣,二者都幾乎做到了真正的「全面屏」。

機械模組存在的必要性

vivo NEX和OPPO Find X內部都採用了機械模組升降結構,在特定的條件下觸發,手機自動進行升降操作,聽起來是不是特別酷?

vivo NEX的機械模組僅僅只有前置攝像頭一個模塊,除了自拍,其他情況下都不會動用到機械升降操作。也就是說,如果自拍頻率低一點的用戶,完全可以當成一塊屏佔比極高的普通手機來使用。

而OPPO Find X則顯然不同,OPPO Find X的升降是原來完整的額頭部分上升,這塊地方涵蓋了前置攝像頭、後置攝像頭、聽筒、面部解鎖等諸多模塊。也就是說,平時使用過程中,手機解鎖、自拍、普通拍照都需要啟動升降模組,模組上移、機械結構發出的噪音都讓人很難忽視這部分的存在。

剛到手的時候,還處於「蜜月期」,時不時就希望看看模組升降過程,覺得科技感十足,但當這股熱情一過,這莫名其妙的升降會讓人心生厭惡,儘管有升降音效掩蓋機械結構的噪音,但升降時發出的聲響讓人很難忽視。有時,夜深人靜手機開啟了靜音模式,拿起來想玩玩連解鎖都要忍受這聲音時,你就知道有多煩躁了。並且,由於整塊升降模組外露面積大,且線條複雜,極易藏灰,且不易清理,看著非常彆扭。

相較之下,筆者覺得vivoNEX的全面屏算是完成度較高的,大部分時候並不需要去關注升降模組的存在,安穩自在使用手機即可。儘管整塊模組的升降看起來十分新鮮,但無時不刻在「搶鏡」也會逐漸讓人提不起興趣。用得越長久,便越會覺得,真正科技的發達,是你在使用過程中感覺不到科技的存在,而不是時刻提醒用戶「你看,我很厲害哦!」。

「藝術派」與「實用派」

在外觀方面,vivo NEX相對較為內斂,主打採用全息幻彩技術的黑色搭配,在光線照射下,會有彩虹顆粒暗紋出現。這種配色比較百搭,不管是商務人士,還是年輕一族,拿在手裡都非常合適。

而OPPO Find X則「騷」得明顯,無論是冰珀藍還是波爾多紅,都是在背部曲面玻璃四周上色,並且,色彩走的是熒光向,拿在手上頗有貓眼翡翠的質感,隨著光線變化,兩側彷彿是星球大戰的光劍,科技感營造得十分出色。

這兩者外形的對比,完全就是「藝術派」與「實用派」的比拼,從一些設計細節來看也確實如此:

1、OPPO Find X電池容量3730毫安時,vivo NEX則為4000毫安時,別看數據貌似差距不明顯,實際使用下來,vivo NEX的電池續航表現要比OPPO Find X優秀許多,或許OPPO Find X頻繁升降的機械模組也是耗電大戶;

2、OPPO Find X拋棄了3.5毫米耳機孔,隨機附送了一根轉接線,而vivo NEX則將3.5毫米耳機孔保留,免去了習慣使用有線耳機用戶的麻煩;

3、OPPO Find X系統無限接近於蘋果iOS,少了許多安卓特有的定製特色,如添加小插件、更換默認桌面應用等等,而vivo NEX也有進行深度定製,但以上提到的這些安卓系統可定製化的特色還有所保留,用戶的可選擇性更強;

4、此次OPPO和vivo都在新機上加入了智能語音助手,OPPO的叫做小歐助手,vivo則稱作Jovi,但相對來說,Jovi不僅功能更全面,使用也更加便捷。vivo NEX上甚至有專屬的Jovi按鍵,可直接進行喚醒,而OPPO Find X則只能通過「小歐小歐」喚醒,有時候手機沒有被喚醒則顯得用戶這一行為異常愚蠢;

5、OPPO Find X智能負一屏相對vivo NEX功能更少,例如vivo NEX擁有的背單詞、滴滴出行、餓了么、自動泊車提醒等,都是OPPO Find X所不具備的;

6、vivo NEX採用6.59英寸的液晶屏幕,而OPPO Find X則是6.42英寸的雙曲面屏,不僅數據上OPPO Find X更小,正面可視面積也是vivo NEX更大,不過,OPPO Find X的雙曲面乍一看更有畫面立體感,但誤觸以及曲面沒有實質性功能的問題實在是可惜。

總結

今年至今為止,全面屏大戰最大的贏家絕對是Ov這兩款新手機,而這兩款手機走的卻是不一樣的設計路線。如果是追求外觀酷炫的「獵奇黨」,OPPO Find X絕對是不二之選,隨時升降的模組足夠滿足你對機械的痴迷,緊湊亮眼的外觀設計,也能帶給你很好的視覺享受;

如果是重度使用的「實用黨」,vivoNEX則絕對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可忽略的升降前置攝像頭模塊,以及屏下指紋和屏幕發聲技術,能夠看出vivo在努力保留手機的一體感,雖然有些功能在當下也不算盡善盡美,例如在嘈雜環境通話音量過小,屏幕指紋識別率不及普通指紋感測器等等。但整體並不會太過於顛覆以往的使用習慣,再加上諸多更個性化、更開放和貼心的設計,也讓你在日後越來越喜歡這款手機。

至於這看似科技感十足的機械升降設計,筆者始終認為這只是一個過渡,就像iPhone X的劉海一樣,是一項不得已的選擇,而不是未來智能手機的主流發展方向。從功能機時代至今,我們拋棄了物理鍵盤,拋棄了滑蓋翻蓋,拋棄了可伸縮鏡頭,拋棄了可拉長的天線……努力做這些,正是最大程度提高手機的易用性。當技術和工藝進步到能夠將屏幕之外的元素全數隱藏,且能保證手機一體化的時候,那才是真正全面屏時代的來臨。

你可以懷疑我的品位,但我堅持我的搭配!非喜勿噴,感謝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膠片亞丁
用 2018款iPad 從零開始畫漫畫吧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