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左宗棠從不服輸 為何曾國藩去世 他卻承認自己不如曾?

左宗棠從不服輸 為何曾國藩去世 他卻承認自己不如曾?

清朝的曾國藩和左宗棠,為平定太平天國的兩位功臣,兩人一時瑜亮,時人並稱為「曾左」。

曾在前而左在後,第一是因為曾國藩年紀較長,第二是因為曾國藩科名較高,第三是因為曾國藩出仕較早。

實際上,當年曾國藩官居卿貳時,左宗棠還是個籍籍無名的舉人。後來左宗棠得以出任浙撫,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員,還是出於曾國藩的舉薦。

若是換了別人,自己曾當過曾國藩幕僚,又承蒙舉薦,完全應該自謙為門生。但左宗棠偏不肯屈居人下,無論是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人信稿中,都要和曾國藩以兄弟相稱。

也許左宗棠打的算盤是——最好我們各論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

上面開個玩笑。其實對左宗棠的傲氣,曾國藩沒有太過排斥,並不以此為侮,依然保持信任與合作的態度。但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曾左二人徹底鬧翻,至死不通書信。

故事發生在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攻克金陵,平定太平天國之時,洪秀全幼子趁城破之時外逃,曾氏兄弟認為,一個小小稚子,在亂軍中存活的可能性不大,於是向朝廷上報,說偽幼天王已經自盡而亡。

而實際上,幼天王在殘部的保護下,突出了湘軍的包圍圈。在他們路過浙江時,當地官兵發現了其蹤跡,左宗棠也把這一情況報告了朝廷。

當時左宗管轄浙江,本來也歸兩江總督所節制,而左宗棠卻在沒有知會曾國藩的情況下,越級上奏,導致曾國藩處於非常被動的境地。

為此,曾左兩人接連向朝廷上奏,指責對方妄言。清廷擔心兩位封疆大吏不和,會影響軍心民意,採取了息事寧人的措施。但曾左二人就此結下不解之仇,斷絕了往來。

有人說,曾左兩人不和,是故意演戲給清廷看,防止朝廷對漢人坐大起了戒心,其實這是屬於過度解讀了。兩人反目成仇,確實是因為之前偽幼天王一事起了芥蒂,加上後來曾國藩還拿左宗棠開玩笑,把他比喻成「跋扈富將軍」,才導致了斷交的結局。

左宗棠認為,明明是曾國藩貪功瞞報,自己實話實說,何錯之有。而曾國藩卻認為,「我生平以誠自信,而彼乃罪我為欺,故此心不免耿耿。」曾國藩一輩子最看重誠信二字,而左宗棠卻說他說謊,這讓曾國藩很難接受。

其實當日湘軍圍攻金陵,在前線指揮的是九帥曾國荃,曾國藩在後方坐鎮。所謂偽幼天王一事,很可能是聽信了手下的瞞報,沒有查實,才導致了曾左二人反目的結局。

曾左兩人斷交之後,左宗棠曾一度擔心曾國藩會挾私報復。如《庸庵筆記》記載,左宗棠在準備西征時,覺得曾國藩很有可能利用其兩江總督的權力,對西征戰事進行掣肘。左宗棠常常對人說:「我既與曾公不協,今彼總督兩江,恐其隱扼我餉源,敗我之功也。」

但實際上,曾國藩不僅全力籌集左宗棠西征的糧餉,讓他無後顧之憂,還派出手下劉松山一軍隨同西征,助楚軍一臂之力。《庸閑齋筆記》記載,當曾國藩聽別人說起左宗棠進軍布置如何周詳,並且評價左宗棠「朝端無兩」(在朝廷里找不到第二個)時,曾國藩還盛讚道:

「此時西陲之任,倘左君一旦捨去,無論我不能為之繼,即起胡文忠於九原,恐亦不能為之繼也。君謂為朝端無兩,我以為天下第一耳!」

曾經有一個段子,說左宗棠有一天問侍從,說為什麼大家都稱他們為「曾左」,而不是「左曾」,侍從回答說:「曾公眼裡有左公,左公眼裡卻無曾公。」從曾國藩能夠不計前嫌,全力在幕後支持左宗棠的事業來看,此言確實非虛。

左宗棠雖然表面上不肯與曾國藩言和,但西征時曾國藩在後方籌餉的舉動,他確實能看在眼裡,內心裡實際上已經放下芥蒂。曾國藩死後,左宗棠送去一輓聯,曰:「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君子之交,和而不同,於斯可見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嫌奏摺太多看不過來 大臣出一主意 立刻無人再敢上奏言事
乾隆一登基就立永璉為太子 真的是因為愛富察皇后嗎?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