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擎天二木」之一,馳騁沙場,奔走平亂,卻被元朝出賣而亡

「元朝擎天二木」之一,馳騁沙場,奔走平亂,卻被元朝出賣而亡

原標題:「元朝擎天二木」之一,馳騁沙場,奔走平亂,卻被元朝出賣而亡



元末亂世,四海鼎沸,八方動蕩,天下英雄,應時而起,大澤龍蛇,聞風而動。


現在,我們讀講述大明開國的小說、評書,大大小小有幾十種,且多冠以《明英烈》之名。其中,喬雲齋版《明英烈》講述得煞是熱鬧。


該書模仿了《說唐》,用十八路反王來描述元末各方勢力,更有三俠、八猛、六勇、陸庄七兄弟、南漢七元帥、北番八大將等等組合充斥其中,真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紛紛擾擾,好一出龐大的群雄爭霸大戲。

後來的單田芳尚嫌不夠熱鬧,又在十八路反王的基礎上,再加一個亂世山興隆會十王、戰太平九國,各種組合則有江南四大俠、黑風山三傑、五傑嶺五傑、亂石山七雄、南京七太保;元朝方面,則有紅黃藍面三金剛、金銀銅鐵四大王、三十六路御總兵……



事實上,元末明初這段時間裡,天下的動亂真不亞於喬、單兩位的評書。


不過,不管怎麼亂,其亂中還是有脈絡可依的。


比如說,從大方向分,各路英雄不外乎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即為察罕帖木兒、楊完者、李思齊、陳友定等為首的保元派。


第二種類型,即是劉福通、徐壽輝、陳友諒、明玉珍、朱元璋等為首的反元派。


第三種類型,即是張士誠、方國珍等為首的兩面派。


第一種類型中,影響力最著的是察罕木兒廓、楊完者二人。


察罕帖木兒漢姓為李,和楊完者的姓氏楊同帶有木偏旁,被稱為「元朝擎天二木」。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里,把察罕帖木兒寫成女主角趙敏的父親汝陽王,所以,現在很多人都熟知察罕帖木兒其人。


但無論是喬、單兩位先生的評書《明英烈》,還是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都沒有片言隻語是關於楊完者的,所以多人不知元末有楊完者這號人。


楊完者原名為楊通貫,武岡路赤水(今湖南城步蔣坊鄉)人,乃殘唐五代時期十峒飛山(今日邵陽、懷化一帶)蠻首領楊再思的後裔。「完者」之名為元順帝為嘉獎其「克全忠義」而賜。



楊完者「善騎射,能文章,有入相出將之鴻才」,很早就組織家鄉苗家少年操兵練武,擁有苗兵數萬人。


至正十二年(1352年),徐壽輝攻陷武昌,勢頭極盛,再陷岳州(今岳陽),氣焰張天,元廷震響。


元順帝諭令各地起兵鎮亂。


元廷陶夢禎知楊完者大名,特邀其出兵。


楊完者認為自己世代受元廷「國恩」,二話不說,「自備糧餉、衣裝,星夜派子侄往謁」。


陶夢禎看見苗軍軍容雄壯、兵威赫赫,不由得拍掌叫好:「鄉道此來,吾軍勝矣!」

果不其然,楊完者出手不凡,一戰武昌,便旗開得勝,勝利收復武昌,還救下了大元威順王寬徹普化的兒子,送回歸大都。


楊完者的名頭一下就打響了。


元廷對即授楊完者為湖廣副都元帥,其父兄叔侄,也一併加封。


是年秋,楊完者率苗軍隨湖廣平章阿思蘭順長江而下,準備進攻廬州(今合肥)。


楊完者的勢力膨脹飛快,淮東都元帥余闕明顯感受到了來自其的威脅,力勸元順帝,說:「苗蠻不當使。」


於是,元順帝阻止住了楊完者攻擊廬州的行動,並命余闕暗中監視,若「苗軍有暴於境者,即收殺之,凜凜莫敢犯」。


因為元廷自縛其手,張士誠、朱元璋等人迅速崛起。


等張士誠、朱元璋羽翼漸豐,元順帝才省悟過來,忙不迭重新啟用楊完者。



至正十五年九月,與朱元璋同屬紅巾軍濠州派系的都元帥郭天敘、右元帥張天佑等悍然渡江,集慶(今南京)岌岌可危。元廷忙派楊完者隨江浙行省右丞阿魯恢率苗軍趕去救援。

楊完者的苗軍一出,郭、張的紅巾軍抵擋不住,全面潰敗。


與此同時,張士誠攻佔揚州,楊完者又充當救火隊員,往攻揚州,大敗張士誠。


至正十六年正月,張士誠攻佔平江,進脅嘉興。


駐守杭州的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睦邇連連向楊完者呼救,並許以升任參知政事。


楊完者引軍入援,「生擒其首,其徒溺死者無數」。


張士誠弟張士德又驚又怒,率數萬人轉攻杭州。


達識帖睦邇驚慌失措,棄城而走,疾呼楊完者回奪杭州城。


楊完者馬到成功,「士德大潰,收拾殘兵,十喪八九」。


張士誠另一弟張士信不服,率水兵數萬,沿運河北上,兵襲嘉興。


楊完者在峽谷兩岸射火箭入船,恰逢南風大起,「大火焚燒至四十里不止,淮軍死者甚眾」。


等風息火滅,楊完者揮軍出擊,「斬首七千,俘虜數千」、一時間,浮屍塞河,水流盡赤,「張士信以伏水遁還」。


苗軍威震東南,壯大成二十萬貔貅之師。


至正十七年,元廷升楊完者為江浙行省右丞、驃騎將軍,「完者」之名,就是在這個時候賞賜的,其兄一同被賜名,為「伯顏」。


也就在這一年,張士誠在與朱元璋爭奪婺州失利,最得力的助手張士德被擒,勢力日蹙,經過一番艱難的考量,向楊完者和達識帖睦邇求降,願自降王號,臣服元朝。


達識帖睦邇和原先的余闕是同一路貨色,擔心楊完者坐大,答應了張士誠的請降,目的是想利用其來牽制楊完者。


至正十七年七月,朱元璋連克徽州(今歙縣)、建德(今東至),漸露王者之相。


元廷派出了屢用不爽的楊完者,企圖收復失地。


一向無往而不利的楊完者終於遇上了對手,接連敗於李文忠、鄧愈、胡大海之手,喪兵數萬,損失慘重。


戰無不勝的楊完者連續被朱元璋部打敗,這原本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元廷卻不憂反喜,為楊完者不能一枝獨大歡欣高興。


其中的達識帖睦邇尤其高興,覺得削弱楊完者的時候到了。


至正十八年,達識帖睦邇命楊完者出兵浙東,張士誠出兵淮南。


達識帖睦邇高興,張士誠就更加高興了,因為楊完者曾是他的冤家死對頭嘛。


楊完者聽從達識帖睦邇的安排,命部將楊通泰、楊通知、李才富、肖玉率主力分四路開赴浙東,自己留鎮杭州。


張士誠佯裝與朱元璋作戰,暗中卻屯重兵於杭州城附近,等苗軍主力盡出,便與達識帖睦邇裡應外合,猛攻杭州城。

一生效忠於元廷的楊完者為元廷所賣,戰敗後與其兄伯顏自縊身亡,嘆哉,惜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說史 的精彩文章:

劉伯溫所著兵書沒營養,燒餅歌屬偽作,但他乾的這類事,猶如神助
世界上最大秦始皇銅像,煅銅製造,重6噸,卻在風中華麗麗地倒下

TAG:覃仕勇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