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不會「說話」,一輩子成不了好演員
近年來,偶像明星在影視作品中糟糕的台詞表現,和他們專業程度不足的演技一道「折磨」著觀眾的視聽感受。不會「說話」的演員一旦登上戲劇舞台,沒有了鏡頭的美化和保護,做作的朗誦腔,再配合上僵硬的肢體呈現,直觀地暴露給觀眾。包括台詞能力在內的表演能力的衰弱,尤其在某些有歷史沉澱的劇院中,當不同代際的演員同台表演,因對比而顯得尤為突出。
上月末,以戲劇為主題的「越劇小鎮」舉行了名為「剡溪古韻」的朗誦會。朗誦會由郭小男任導演,濮存昕、陳鐸、童自榮、張凱麗、茅威濤等朗誦演繹13位詩人為浙江剡溪留下的近30首詩篇,包括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陸遊的《夜坐憶剡溪》、杜甫的《壯遊》等。
濮存昕在「剡溪古韻」朗誦會上演出
在表演領域獲得肯定的演員,為何近年來熱衷於朗誦?演員的台詞表演和朗誦藝術是否有關係?他們對朗誦的藝術價值、年輕演員的台詞能力有何看法?北青藝評在朗誦會期間採訪了濮存昕和張凱麗。
北青藝評:每年大概會參加多少次朗誦類的表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朗誦藝術感興趣的?
濮存昕:詩歌朗誦會是我在快五十歲的時候才參加的,從1998年的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開始。現在有了專門發布朗誦作品的公眾號「濮哥讀美文」,2016年上線。
張凱麗:我二十年前開始參加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近些年尤其熱愛朗誦,每年最多可能要參加四五十場。到我這個年齡一定要做一點有質量的事情,有些亂七八糟的戲、角色,還不如不去演,參加一些朗誦會,直接面對觀眾,得到的享受特別高級。朗誦活動基本上都是公益的,但是我們太喜歡了,因為願意進劇場的一定是熱愛藝術的人。
北青藝評:您認為現在朗誦可以被稱為一門藝術嗎?在今天有衰落的跡象嗎?
濮存昕:現在我們缺少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誦讀,過去在私塾教學中,孩子不管懂不懂都先背誦,就像日常生活中小孩也是先學說話再學識字。現在小學階段的孩子誦讀的表現特別好,孩子們全都搶著說話,再大一些的孩子,在羞澀的發育年齡開始不說話了,不自信了,在教育系統中沒有活躍的語言交流。中國人比較缺乏表達、演講和自我推介的能力。
張凱麗:我覺得朗誦是特別好的藝術形式,過去誰聽朗誦?可是現在很多人都會走進劇場,尤其是老人、父母帶著孩子祖孫三代,那種感覺你看了覺得特別的溫暖。中國的文化也確實可以通過欣賞朗誦來讓孩子知道,一個中國人不了解唐詩宋詞,可想而知,他的血液里是不是少了一脈?
北青藝評:在朗誦和表演的舞台上「說話」,有什麼切身的體會?
濮存昕:在我們表演行業,不管是舞台還是影視表演,都有教育缺失,造成演員語言技巧的缺失。比如在舞台上,丟失了舞台發聲技術訓練,演員都不大聲說話,嘴就張這麼點兒,你要是梅派也行,張著小嘴,裡面大。太多太多從藝術院校畢業的孩子,上舞台沒有運動口腔,不能氣息通暢,沒有達意的能力。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受過很好的基礎訓練,並且沒有把語言的訓練很好地結合到表演教育中去,語言台詞課、表演課和形體課全脫節。比如最近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暴風雨》,首演之後鋪天蓋地的意見很多都是台詞,觀眾聽不見。
張凱麗:我們平時說話重音都能夠表達感情,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朗誦舞台更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夠上去的。姚錫娟老師說,朗誦的孤獨對表演者來說是非常不易的。偌大的舞台,一個人站在那兒,一束追光打過來,有時候緊張得不知道說什麼,即使我們參加這麼多朗誦會,還是會緊張,上場之前突然會覺得這個詞怎麼不記得了。演員很敏感,觀眾現場反饋有一個聲音,或者一個靠在椅背上的動作,我頓時想到他是不是不感興趣,不愛聽了,我就覺得完了,我沒朗誦好。
朗誦現在有一種特別不好的趨勢,尤其是一些不成熟的朗誦教師,教孩子腔調做作。朗誦要走心,我原來表演也會出現所謂的「叫掌」,高音、激情,觀眾就鼓掌。其實表演的方式應該根據藝術需要,走心的朗誦更打動人。喬榛、丁建華、姚錫娟這些老師都是大家,他們的朗誦從來不嘩眾取寵,不動聲色地把每一個字說到心裡,這才是最高級的,我現在也在追求這個。
北青藝評:怎麼評價現在演員的台詞表現?怎麼評價他們的表演態度和水準?
濮存昕:現在影視不太講究字正腔圓,演員即便沒基本功,趕上了可以一夜成名,而且「流量」很高,但要是不會「說話」,不可能成為一輩子的好演員。
孫道臨老師、喬榛老師、姚錫娟老師,他們在這方面是極其講究的。好多人都覺得自己腦子裡有東西,特別浪漫,特別現代派,拿一盆顏料一潑就是畫。今天講工匠精神,藝術光有「藝」沒有「術」不行。搞藝術,應該是最大成本最小效益,「十年功一分鐘」的事。
對於表演,大家別吵,也別獨樹一幟,別站位置、舉旗子,回到「1+1=2」這個基本功上說。你對作品、台詞的解讀是什麼?太多太多的人連本來意思都沒鬧明白。當年我讓于是之先生給我的表演提意見,他就說了一句「要懂得人生價值」,然後他就走了。多年後我明白老人家的為難之處,是我現在也為難的,真沒法給你提意見,你根兒上就不對。我到清華、北大和一些理科大學做講座,他們提的問題好玩極了,可是到藝術學院,學生反而提不出什麼像樣的問題,專一藝者必愚。
張凱麗:大浪淘沙,這個時代演員這麼多,多少人都擠在這條路上,都想成名。你得有實力,實力也包括台詞能力。
當演員是專業人乾的事,想投機取巧,想一夜成名,不可取,不太可能的事,成了又怎麼樣?後面接不上。術業有專攻,你真得在這上面下功夫,否則出了名也是流星。
文/來來 供圖/越劇小鎮
本文刊載於2018年09月04日 星期二 《北京青年報》B3
※莎士比亞掀起的那場暴風雨,就這樣成為東歐新舊交替後的夢幻泡影
※另一種「為了忘卻的紀念」:電影里的西班牙內戰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