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我一崩潰就打自己,我該如何改掉這種自我攻擊的習慣?」| KY諮詢師信箱Vol.12

「我一崩潰就打自己,我該如何改掉這種自我攻擊的習慣?」| KY諮詢師信箱Vol.12




親愛的諮詢師:

 


您好!我今天想諮詢的問題是: 如何改掉自己性格中暴力的一面。


 


其實我所說的」暴力」,更多的是對自身的攻擊性。大部分時候我都能平靜地學習和工作,但

當壓力積攢到一定的程度,

我就會崩潰,進而採取」製造肉體痛苦以幫助自己忘記精神痛苦」的這麼一種方式。在那個時候,我也很容易對親近的人大喊大叫。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我從小是個愛哭的女生,我父母經常用打罵來制止我哭泣的緣故。直到17歲,他們還是會用暴力的方式對待我。而且,他們情緒激動的時候,也會大喊大叫。特別是我父親,他暴躁的時候會有傷害自己的傾向,比如用拳頭揍牆壁。我媽媽偶爾也會扇自己耳光。

 


但是其實,我能感覺到我父母的成長。今年我22歲,跟他們起爭執,偶爾還是會用大喊大叫的方式互相辱罵,但是他們已經改掉打我的習慣了。平時也比以前更關心我了。


 


只是哪怕到了現在,我的學業和事業都有了起色,也逐漸有了一點自我,我內心裡還是有一部分自己在拒絕長大。比如我會經常哭泣,止不住的時候就採用傷害自己的方式,讓自己精疲力盡,沒有力氣再哭。但是第二天,我卻感到非常耗竭。


 


我不知道還能用怎樣的方式平復自己。普通的安慰的話語並沒有多大作用,就算是我男友,有時也無法令我振作。


 


謝謝!






 諮詢師回復1




親愛的讀者您好,


 


很高興看到你的來信。

你希望改掉自己性格中對自身的攻擊性,我能夠感受到你希望與自己和解的意願,這需要對於自己的覺察和勇氣,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同時也是很不容易踏出的一步,為你感到驕傲。


 


自我攻擊性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

並不罕見

,我們會發現自己控制不住的做一些對自己有傷害的行為,後果有輕有重,比如摔東西,暴飲暴食,酗酒,把自己隔絕起來拒絕幫助,破壞親密關係,過度的自我犧牲,過度的購物消費,自殘,自殺等等。很多人會因此給自己或他人貼上標籤,覺得這是「軟弱」,「自私」,「不負責任」,「有病」。每次看到這樣的評價我都感到很痛心,這樣的評價並不是真實的情況。


 


自我攻擊性的行為並不能說明一個人的性格是不好的或者是不成熟的。它是人們在感到過度壓力和淹沒性的情緒之下的一種應對機制。

當我們感受到難以承受的情緒,諸如羞愧,自責,悲傷,憤怒等,又沒有向外界求助或表達的習慣時,人們會學會用傷害自己的行為來應對情感的痛苦,作為一種重新獲取掌控感的方式。雖然這樣的方式會提供當下的緩解,從長期來看對我們是不利的。你自己也發現,平時都好好的,只是在壓力積攢到一定程度,才會採取這樣的方式,他們未嘗不是一個信號,來提醒你現在的壓力過大了,也許該清理清理了。


 


我們對於自己情緒的調解方式和耐受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早期的依戀關係。因為孩子會通過對於養育者對他們的反應來塑造自己的內部調節系統(internal working model)。如果父母可以包容孩子的負面體驗並提供安撫,那麼孩子會容納自己的負面情緒並且信任和願意向外界尋求幫助。從描述的成長經歷來看,你的父母用暴力來制止你的情感表達,這是非常具有創傷性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有人生下來愛哭,有人生下來愛笑,有的孩子安靜,有的孩子活潑,有的孩子對外界刺激敏感,有的不敏感。你小時候愛哭,並沒有任何錯。愛哭的孩子可能說明情感的感受和表達強度高,這樣的孩子往往很有創造力,同理心。遺憾的是你的父母在包容他們自己的負面情緒上就存在一些問題,對於強烈的情感表達(小時候的哭)產生焦慮,所以塑造的家庭環境與你本身的性情產生了衝突。


 


我很高興了解到你父母的變化,也很高興看到你在學業事業的成績。你感覺內心住著一部分的自己拒絕長大,也許那部分的你在等待著被看到,被接納,被愛護。我相信改變是在一段充滿愛的關係中發生的,他人與自己的關係,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考慮心理諮詢,一段安全包容的諮詢關係會帶來新的體驗和內在的成長。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也許可以幫助到你調解情緒:



正念冥想,幫助你關注當下

,在壓力過大或情緒崩潰時不帶評判的覺察自己,這樣可以幫助你創造一個安全的保護性的邊界,以免自己陷入其中。


 


分散想法,用一些其它的活動來替代消極的認知。

比如背一首唐詩,看一些新聞八卦;想想從壓力事件中獲得的積極意義;想像自己可以按照希望的樣子成功處理壓力事件的樣子等等。


 


調解身體。

當情緒激動的時候,我們的體溫會升高,因此可以在情緒崩潰的時候,用冷水洗臉,或者握一個冰塊;當有激烈的情緒時可以做一些激烈的運動去匹配自己的情緒,比如去跑步或其他有氧運動;有節奏的呼吸,四秒鐘吸氣,四秒鐘保持,四秒鐘呼氣,持續做幾組直到情緒平復;緊張鬆弛肌肉訓練,有意識的緊張身體某一部分的肌肉,然後釋放,讓肌肉鬆弛。


 


向外界尋求資源。

首先了解觸發自己的東西,自己的感受,需求。然後向外界表達你觀察到的情境,表達感受,提出希望,獲得你所需要的東西,也許當下你希望獲得的是自己獨處的空間,或者他人的安慰,或者靜靜的陪伴。


 


希望你一切都好!




諮詢師  金舒





↑本期回復諮詢師金舒的知我心理預約平台主頁↑







 諮詢師回復2 




你好!我是

劉翠莎

反覆看了你的來信,我嘗試去體會你的感受,我感到你的壓抑,同時也感到你的活力。我想,這也是你提到的攻擊性,有時候我們使用它帶來破壞,有時候我們使用它帶來生長。所以,在你急切的想要通過「改掉」來刪除它的時候,請允許我先和你一起感受它,並嘗試看看如何使用它。


 


當你談到「哭」的時候,我腦海里的畫面是新生的嬰兒,新生命通過哭聲跟這個世界打招呼並進行互動,這是與生俱來的能力。簡單的一個「哭」,內容卻十分豐富,有可能是餓了,有可能是冷了,有可能是熱了,有可能是尿褲子了,有可能是生病了,還有可能只是想要有人來抱抱來把自己舉高高。所以,我想,

你很愛哭,是一種表達自己的能力,並且你很樂意使用你的這個能力。


 


然而,不管如何,不得不承認的是,你得到的來自父母的回應不但說不上完美,甚至讓你感到被懲罰,就好像你做了天大的錯事一樣,這有可能讓你感到莫名奇妙不可理喻,也可能感到失落沮喪乃至內疚羞恥,以至於你在感到有壓力的時候只能積攢,直到崩潰。


 





當先天環境難以理解你「哭」的語言層次和深意的時候,你開始努力適應並學習父母的語言。你很敏銳的觀察到父母親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也這樣對待他們自己的,似乎某些情緒被賦予了「壞的」「禁止的」意義,變得不被允許更不能言說。「對親近的人大喊大叫」、「用拳頭揍牆壁」、「扇自己耳光」……變成了表達痛苦也傳遞痛苦的通道。這似乎是希望控制住自己情緒的努力,同時,有沒有可能,在另一方面也是你們在嘗試用有形的、可視的強烈的行為去訴說,在邀請身邊的重要他人看見聽見並陪伴自己經歷那難言的痛苦的努力呢?那有沒有可能是你和父母之間形成的表達難以言說的情緒的暗語?你說「有一部分自己在拒絕長大」,我感到你很努力的保護跟「過去的父母」的一種關係,即便你的父母現在已經不再打你也更關心你了,但你彷彿還感到需要代替過去的父母繼續用讓自己受傷的方式止住自己的哭泣。


 


於是,我想邀請你回頭看看,是哪一個你,不得不用過去的父母習得的語言和方式來止住自己的哭泣?是小時候那個愛哭的你,還是那個被父母打罵制止住哭泣的你,還是現在這個22歲的學業和事業都有了起色也有了自我的你?父母輩自己的情緒也許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也沒有得到足夠好的對待,也許當他們面對一個哭泣的孩子的時候是手忙腳亂的、是驚慌失措的、是惱羞成怒的、是脆弱無助的;但這不是我此刻最想跟你討論的。因為你已經在適應並學習了父母輩的一部分語言和行為方式,所以,我想邀請你在這個時候把這樣的探索放回在你自己的身上。你說普通的安慰話語並沒有多大作用,所以,我們還不能太著急抹去自己的壓力、止住哭泣,反而要想著壓抑了22年的哭泣就是有決堤的時候的,怎麼哭都不為過,反而要給自己冒險去哭的行為感到歡欣鼓舞。同樣,

以22歲的你的心智以及敏銳程度,完全有能力去感受並理解關於自己哭泣的語言層次和深意。相比平復自己,也許更為重要的是,呆在那個情緒里,看看這個哭泣提示你最近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情、你的感受是什麼樣的、你希望被怎麼對待、你可以怎麼樣表達從而獲得恰當的回應、如果求而不得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如果就是有落空的期待是否允許自己哀傷,而後再前行?


 


讓我不得不欽佩的是,在如此壓抑的充滿內在衝突和自我損耗的心路歷程中,本要往外表達釋放的情緒,由於容身之所,不得不化作喊叫才能被聽見,不得不化作拳頭、耳光作用在自己身上才能被看見,情緒返還自身,化作難言之痛,真叫人心疼;但你依然給自己的活力、能量以出口,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所成長,有了起色,又讓人感到欣喜慶幸。想到之前無意間看到的一句話:沉悶的空氣對有才華的人常常是種考驗,平庸的人能依靠稀薄的空氣生存,她們不行。才華如果無法投入創造,就可能被用於編織痛苦,並讓人沉溺其中。這便是我邀請你使用你的攻擊性(也是你的活力)的原因,使用它去生長、去表達、去創造,使用它使它得以流動,從而真正收穫內心的和平、收穫學業和事業的進取、不斷靠近理想自我的實現。




諮詢

師 劉翠莎





↑本期回復諮詢師劉翠莎的知我心理預約平台主頁↑







相關閱讀:


「我不想好起來,怕病好了就沒有人愛我了」 | KY諮詢師信箱Vol.11


老公出軌後和我離婚,我可以恨他嗎?| KY諮詢師信箱Vol.10


「只有戴上面具才能交朋友嗎?做自己會不會一直孤獨?」 | KY諮詢師信箱Vol.9


「他是個值得嫁的好男人,但我們卻聊不到一起,還要繼續嗎?」 | KY諮詢師信箱Vol.8




或者平時通過點擊公號底部菜單欄「心理諮詢」→「心理諮詢預約」,可根據需求搜索查找諮詢師。








你可以通過

KY編輯部郵箱


editorial@knowyourself.cc(在標題註明:諮詢師信箱)

向知我諮詢師平台上的諮詢師們寫信,你的來信便可能有機會得到回復。


 


注意:在這裡,諮詢師的回信是以教育和分享為目的的,並不能取代/等同任何專業建議、診斷或治療。當你覺得自己有需要的時候,請一定到專業的機構或醫院尋求幫助。




若有任何困惑,請發信息到公號後台,


我們會在48小時內給你解答。



搜索文章/心理測試/招聘/轉載/請戳菜單欄




我的青春,也不是沒傷痕 | KY粉絲留言精選:孩子給青春期父母的21個忠告
男人為什麼會抑鬱?|也談:男性的重擔

TAG:KnowYour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