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之前,此皇子親手開創了盛世,後來直接從歷史上消失了
在距離京城西南方向九十公里處有一座陵墓,裡面埋葬的不是別人,正是胤祥,因為排行十三,又被稱作「十三爺墳」。
康熙一生子女成群,愛新覺羅·胤祥是其第十三個兒子,生母是皇貴妃章佳氏,雖然有眾多的兄弟姐妹,不過在清宮中,就算有同一個父親,每個人之間也有親疏之分,而與胤祥關係最好的就是四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
康熙四十九年曾爆出了震驚朝野的一件大事,不僅關乎著眾多皇子的性命,更關乎著這個帝國的未來人,這就是著名的「九龍奪嫡」,鬧得滿城風雨,康熙一怒之下廢了太子,並且把參與這件事的皇子們全部軟禁,同年九月,慢慢冷靜下來的康熙放鬆了懲罰,允許幾位皇子自由活動,但是對當時的太子和胤祥卻依舊冷酷。
胤祥的母親很早就離世了,因此年幼的胤祥是由雍正的母親一手養大的,因為有這層關係,胤祥與雍正自小就形影不離,雍正的年紀稍微大一點,胤祥平時對雍正言聽計從,成為他日後的好幫手,並且胤祥曾擔任過禁衛軍統領,自身才能也很出眾。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帶著胤祥前去祭靈,隨後每次外出都會帶上他,12歲的胤祥成為了康熙身邊的紅人,這種關愛一直持續了十年,直到十年後那件事爆發,康熙廢除太子一併將胤祥軟禁。
在這十年之中,康熙每次出行必定會讓胤祥隨同,由此就能看出胤祥深的康熙喜愛,他不僅精通騎射還非常有才華,許多滿族傳統的技藝和文化都駕輕就熟,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康熙如此看重他,然而這一切都在「一廢太子」時戛然而止,胤祥到底因何失寵成了一個謎。
民間傳說是因為康熙對皇子們非常失望,在悲痛之餘無心在寵愛他們。
這十幾年,胤禛從歷史上消失了,好像沒有存在過這個皇子。本來是一個很耀眼的皇子,但因為皇位爭奪而被牽連;本是一個有能力而無野心的人,卻被胤礽和胤禛連累,一輩子沒過幾天安穩日子,也是可憐。
關於胤祥與雍正之間的關係並沒有過多描述,史學家將更多的將目光集中在爭權的皇子身上,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胤祥與雍正之間的關係非常好,在雍正登上皇位之後一直沒忘了自己的這位弟弟,並且在胤祥死後,親手為他撰寫了祭文,動情的回憶了當年自己教授胤祥學習的故事。
內文稱:「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逢塞外扈從,兄弟倆「形形相依。」有時候康熙外出僅僅會帶上其中一人,就是如此在短暫的離別期間,兩個人還會互通書信,記掛著對方。
胤祥酷愛作詩,雍正就將自己和他的詩文編纂在同一個文集之中。
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受到牽連被軟禁,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讓康熙對多位皇子失去了信任,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早年間每次出行都會帶著胤祥,此事過後康熙對胤祥態度冷漠。
次年康熙出遊,為了防止在出巡期間再度發生結黨營私之事,康熙下令,以後每次出巡都要挑選皇子輪流陪同,但是這之中卻沒有了胤祥的身影,直到兩年後,胤祥再度出現在康熙身邊,不過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卻再也回不到從前,康熙並未與他有過多的交流,甚至態度十分冷漠。
遊玩歸來之後,胤祥身患重病,腳上生了毒瘡,起初並未引起注意,不過幾天之後越來越嚴重,不斷有膿水流出,康熙在聽聞此事之後,曾關切的詢問臣下胤祥的病情如何,通過這件事還是能看出在康熙在心裡胤祥還是很重要的。
雍正在得知他的病情時候,他派人在全國範圍內尋遍名醫,交代鄂爾泰:「如果有人能治好十三弟的毒瘡,我願意花重金請他前來。」儘管雍正為此費了不少功夫,到處尋找名醫,不過還是沒有治好胤祥的病。
到了雍正統治期間,胤祥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使得他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康熙曾派太醫前去為胤祥治病,胤祥沒有絲毫哀嘆表現,也沒有因此乞求父親的戀愛,直到去世之前還時常稱讚先皇。
常年受到頑疾困擾,讓胤祥的身體極度虛弱,直到康熙去世,胤祥也沒能等來機會,胤祥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有過春風得意,也曾跌落谷底,早年間跟隨康熙四處遊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後期又經過長時間的冷落,讓他的性格更加堅毅,或許他早已看透了皇權爭鬥的殘酷,索性不再過問。
雍正登基之後,胤祥被封為怡親王,總理戶部,1729年,胤祥病情更加嚴重,雍正時常親自去探望,在病重期間,胤祥還力圖為雍正分憂,在家修養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強撐著上朝覲見雍正,為了避免雍正時常往這裡跑,索性搬到西山養病。
1730年,胤祥生命垂危,彌留之際還記掛著雍正,雍正得知後急忙動身前往,然而走到半路上的時候噩耗傳來,他終究沒有等來雍正,而雍正也沒能見上十三弟最後一面。
這對手足情深的兄弟就這樣留下了遺憾,不久之後雍正下令將「允祥」改回「胤祥」,成為清朝臣子中唯一一個不用避諱帝諱的人。
可以說沒有雍正就沒有後來的康乾盛世,而在雍正身後一直默默支持他,為開創盛世做出的功績不亞於他的人,就是十三爺胤祥。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或者會有一個有大愛之心,而無私心支持他的男人。
※本是世界最強悍軍隊,蒙古人卻叫囂說,一群奴隸而已,結果被滅慘
※一女性自稱是慈禧後人,葉赫那拉唯一血脈,她有一項絕活無人能比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