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錢容易,還人情難
原標題:還錢容易,還人情難
小麗是個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女兒且收入不高,每個月扣除房租水電和孩子的生活教育費用所剩無幾。收入較高的表弟想要接濟一下表姐,有時會給孩子買些衣服和文具,也提出由自己支付孩子的學費。但小麗不僅拒絕表弟出學費的提議,且不論表弟給孩子買了什麼,小麗都會買更貴重的東西還回去。慢慢的,表弟就不敢再幫助表姐了,因為幫忙反而加重了表姐的負擔。
小麗對錶弟幫助的拒絕很有代表性,體現了中國人情社會中對人情債的強烈焦慮感。「天下最難還的債是人情債,天下最難報的恩是父母恩」道出了大部分中國人在人情關係中的某種共識。為何中國人普遍對人情債如此焦慮呢?
在所有文明社會中,人際交往都遵循互惠原則,這是指如果接受了對方的付出和好處,就應當盡量回報。中國文化中非常強調知恩圖報和「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觀念,更加強化了互惠原則中受惠一方的回報成本。所以一旦受人恩惠,隨之而來就是內心的虧欠感,對於別人的任何要求自己都很難回絕。這種強烈的虧欠感,以及伴隨而來的身不由己、無能為力是很多人害怕欠人情的原因。
還有,生活在儒家傳統文化、恥感文化、社會取向的人情社會文化的影響之下,中國人普遍重視面子,極其在意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聲望。人情債之所以讓人焦慮,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國文化中,欠人情本身會使自己在社會評價中處於低人一等的位置,因而也是很丟面子的事。所以很多人寧願選擇吃苦頭,也不願受人恩惠。
但就個體而言,如何面對人情債仍然存在很大差異,其中「互惠焦慮」的程度是預測一個人對人情債態度的指標。浙江大學周欣悅教授研究發現,「互惠焦慮」水平高的人更不願意接受他人的恩惠,被迫接受後也會傾向於盡快還清來解除焦慮。建議大家在人際交往中保持開放的心態,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人在人情關係上的界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時「己所欲,也勿施於人」。哪怕是一番好意,也要視對方的意願來決定是否給予。
測測你的「互惠焦慮」
每道題請按「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好確定,4=同意,5=非常同意」打分,加總後除以題目數算出平均分,分數越高表示互惠關係給你帶來的焦慮感越高。
1.如非必要,我不會請求幫助,以免虧欠別人;2.通常我不接受幫助,除非我確信我能很快還清所有的人情;3.一個人如果不能償還相應的人情,就不該向朋友尋求幫助;4.如果我不能報答別人的幫助,我就避免請求幫助;5.當有人提出幫助我時,如果我不能償還相應的人情,我通常會拒絕接受幫助;6.我不願意請求幫助,因為那樣我就不需要考慮我能給什麼回報;7.當我受到別人的幫助時,我擔心該如何報答他們;8.我常常害怕我不能及時回報別人的幫助;9.我擔心如果我沒有回報別人的幫助,人們會怎麼想我;10.有時候,我覺得我太過關注如何報答別人的幫助了;11.當我欠了人情的時候,我感到焦躁不安。
※三亞站啟動應急預案防範第9號颱風「山神」
※太原機場開通第二條直飛莫斯科洲際客運航線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