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雲前來投靠時,公孫瓚還心存疑惑,為何數月後局勢發生巨變

趙雲前來投靠時,公孫瓚還心存疑惑,為何數月後局勢發生巨變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袁紹傳》注引《英雄記》,時間是在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主人公是公孫瓚。原文如下:

公孫瓚擊青州黃巾賊,大破之,還屯廣宗,改易守令,冀州長吏無不望風響應,開門受之。紹自往征瓚,合戰於界橋南二十里。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公孫瓚大舉進攻青州的黃巾軍,大獲全勝。他隨後退兵駐紮廣宗,撤換了當地的地方官員,冀州各地的官員聽到這個消息後,沒有不積極響應公孫瓚的,紛紛打開城門迎接他。隨後,袁紹親自出兵征討公孫瓚,雙方在界橋南面二十里處會戰。

本文要介紹的三國成語,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望風響應」,意為聽見消息就起來響應。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漢末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中的「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足引領,望風響應。」

熟悉漢末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當袁紹從韓馥手裡奪取冀州後,當地大部分官吏紛紛依附了袁紹。故此,《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載,當趙雲帶著常山部眾投靠公孫瓚時,公孫瓚覺得非常疑惑,並發出「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的感嘆,這也可見當時冀州的局勢對袁紹是非常有利的。

既然如此,為何在短短數月內冀州官吏的態度就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關鍵出在原文中的這段記載中:「公孫瓚擊青州黃巾賊,大破之。」這場戰爭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幾乎沒有其他的介紹,因此不少人對此不是太了解。不過,在范曄所著《後漢書?公孫瓚傳》中卻有著非常詳細的記載,下面先來看看原文:

初平二年,青、徐黃巾三十萬眾入勃海界,欲與黑山合。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賊棄其車重數萬兩,奔走度河。瓚因其半濟薄之,賊復大破,死者數萬,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萬餘人,車甲財物不可勝算,威名大震。拜奮武將軍,封薊侯。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冀州官吏態度轉變的根本原因,那就是經過這場戰爭,冀州官吏都見識了公孫瓚的強大軍事實力,紛紛紛紛拋棄了袁紹改投公孫瓚。也正因為如此,袁紹與公孫瓚之間的界橋大戰不久後拉開序幕。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司馬懿佩服諸葛亮的地方在哪兒,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一三:曹操拒絕程昱的建議,為何事後追悔莫及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