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海邊的這些「要命」危險你知道嗎?

海邊的這些「要命」危險你知道嗎?

在夏季,海邊成為人們遊玩的「勝地」。不過,海邊每年都會出現不少溺亡事故。在此為大家梳理了7種海邊的「危險因素」,願我們都能將安全原則擺在首位,並時刻「警鐘長鳴」。

1.高溫晒傷:皮膚紅腫別抹清涼油

在海邊游泳是消暑降溫的不錯方法,不過沙灘和水面對陽光的反射率非常高,所以在海邊的時候,即使陽光不是很強烈,也存在著很大的晒傷風險。況且直接暴露在紫外線下,沒有陰影,並在這種環境中待上幾個小時,被水冷卻的皮膚會分散你對皮膚的注意力,清涼的水也可以舒緩晒傷的感覺,因此就掩蓋了晒傷的警告信號,很多人都是上岸以後,甚至第二天睡醒覺才發現皮膚出現了可怕的「異樣」。

如果在曬後引發了肌膚過敏紅腫現象,需要及時進行處理。正確方法是使用涼水(非海水)沖洗皮膚表面,降低局部熱度並減少疼痛感,這是最好的方法,或用濕毛巾敷被曬處也可以。此外,出現晒傷情況後不適宜再用常用清潔產品,清潔肌膚時最好使用弱酸性符合肌膚pH值的清潔品,以免刺激肌膚。當然了,如果出現脫皮等更加嚴重的現象,請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出現更加嚴重的狀況。

2.埋沙坑:漲潮容易深陷其中

除了游泳,在海邊沙灘上玩沙子是不少小朋友喜歡的娛樂項目,畢竟讓十歲以下的兒童在大海中游泳不太現實,而用沙子把自己埋起來似乎也是很有趣味的娛樂項目。但是,與水中游泳相比,岸邊埋沙子也同樣充滿危險!因為沙子在沒有水的情況下是相對鬆動的,人在沙子里可以比較輕易地鬆脫離開,可是沙子一旦進了水,情況就馬上不一樣了,水會把沙子之間的空隙填滿,沙子沒有鬆散的空間,就會把埋在沙子里的人「吸」住——這也是當海水漲潮時,人會被沙子埋住無法自拔的主要原因。

如果一定要玩沙子,有幾點還是要注意的:一是觀察沙灘坡度和到海邊的距離,不要低于海平面或者距離海邊太近;二是要隨時關注海平面的變化,注意海水的漲落情況,一旦發現漲潮,記得要立即從沙子里出來。

3.激浪:大浪淘沙宜遠離

俗話說「大浪淘沙」,千年前蘇東坡在海邊看到這一幕讓他有感而發寫下千古名句。不過在現實生活當中,大浪淘沙的「大浪」可並非什麼太好的事情。因為海邊風大浪急的時候,巨浪往往可以直接把人卷到海中,也容易打翻出海觀光的船隻,如果天氣條件惡劣,生還的幾率就更小了。據統計,在我國颱風是導致災害性海浪發生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躲避激浪的方法並不太難,最重要的還是關注天氣預報,天氣條件惡劣時盡量不要靠近海邊,並盡量選擇有人值守的正規浴場,不去挑戰諸如懸崖峭壁等危險的地方。有些海邊還可以觀察沙灘上的旗語,藍色代表此海域可以放心遊玩,橙色或者黃色代表當天的海況不太適合下水遊玩,如果是紅色,那就代表此片海域禁止下水遊玩。

4.水質:有的海水並不「藍」

水質是水體質量的簡稱,它標誌著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以及組成情況。在不少人的印象當中,一望無垠的碧藍色大海,最不用在意的就是水體質量,但這樣的情況或許只出現在泰國、馬爾地夫等旅遊景點,我國不少沿海地區也是工業重鎮,例如上海的金山灣附近就有著名的金山石化。在不經意間,大量的污染物就進入了海洋,並且重點破壞近海岸地區的水質。

有一份調查資料顯示,僅就我國而言,渤海灣和珠江口水質為差,長江口、杭州灣和閩江口水質為極差級別。此外,海水中藻類的問題也值得注意,有害藻類的大量繁殖通常呈鮮亮的顏色,被稱作「赤潮」。它們會產生毒素,並引發人體疾病。如今全球各地的湖泊、海洋里都有出現「赤潮」,這已經成為十分嚴重的問題。有害藻類大量繁殖會刺激眼鼻、引起胃部問題或更為嚴重的神經系統反應。

5.海洋生物:四處「串場」毒性強

在海灘上,不少人也許見過一個藍色的氣球狀物體,看起來顏值並不低,不過它可摸不得,因為它是毒性很高的「僧帽水母」,「僧帽水母」的毒性非常強,任何被蜇傷者的身上都會出現恐怖的、類似於「鞭笞」的傷痕,經久不退,當然也有不少人是在游泳的時候被蜇傷的。同樣「四處遊盪」的還有海蜇:被沙海蜇和海蜇咬傷後,傷口處會出現紅斑的血疹,癢且灼痛。敏感性強的患者局部可出現風團、紅斑水腫、瘀斑、水泡甚至表皮壞死。特別是過敏性體質的患者可出現急性水腫,搶救不及時會出現短時間死亡。

如果不小心被水母或者海蜇蜇傷,也不要過於慌張,可以用干毛巾或者其他輕柔的衣物沿一個方向擦拭傷口,來清除吸附在皮膚上的毒液,如果刺包較大,應當及時找工具刮除。其次,就地用海水(白醋也可以)沖洗蜇咬處。切記千萬不能用淡水,因為淡水會加速刺胞釋放毒液。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及時到醫院就醫,尋求專業的治療手段。

如果說水母和海蜇是常見「慣犯」,我們還能時常注意避免觸碰,那麼真正下水以後,海洋中其他生物的情況,游泳者就很難真正掌握了,說起海洋里危險和恐怖的生物,幾乎所有人都會回想起被《大白鯊》這部經典電影支配的恐懼,裡面的大白鯊符合任何一個人的恐怖幻想。當然,大海中真正遇見鯊魚的機會並不多,就中國沿海地區而言,也很難看到鯊魚的身影。如果真正遇到鯊魚也不必慌張,因為在人身上沒有傷口的情況下,鯊魚通常不會主動侵犯人類。

但諸如刺鰩、海膽等其他海洋生物卻沒有鯊魚這樣的「覺悟」。例如刺鰩會避開人多的地方,可它們經常藏身在沙穴里,一旦在淺水裡踏浪,不小心踩到它們,它們尾巴上尖銳的倒刺就會立刻刺穿你的皮膚,引起嚴重的反應。海膽的體刺很銳利,並且含有毒素,會引發痛苦反應。石魚常常把自己偽裝起來,一旦察覺到危險,石魚背上的棘刺就會豎起,並釋放毒液。因此,對於這些生物還是躲避為妙。

6.離岸流:隱秘而危險的隱形殺手

北京雙胞胎女孩青島溺亡的事件讓「離岸流」瞬間成了「網紅辭彙」,不過這種隱秘而危險的殺手其實一直都存在。離岸流,學名裂流,也就是我們在海邊玩水時看到的斷層海潮,是一股射束似的狹窄而強勁的水流。流速大多在0.3-1米/秒,最快可達3米/秒,其長度可在30-100米甚至更長,流向幾乎與海岸線垂直,它的恐怖之處正是離岸流可以將漂浮物,或者游泳者迅速帶向深水區。

典型離岸流的流速大約是2米/秒,超過一般人的泳速,連救生員在受訓時也常被其拉向外海。因此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就非常重要了。遇到離岸流,切不可頂流向岸邊方向遊動,因為這樣只會加速體力消耗,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垂直於流向並沿著海岸游。或者也可以隨波逐流,等到達離岸流結束的位置,再沿岸游一段,最後轉為向岸邊游回。

7.海嘯:危害很大預報困難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地質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2004年的印尼海嘯讓所有人印象深刻,超過20萬人因此喪命。海嘯之浪雖然只有數米甚至幾厘米高,但由於寬幅達數百公里,這種「水陣」的破壞力非常巨大。比如說2米高的海嘯,木製房屋會瞬間遭到毀壞;海嘯浪高20米以後,鋼筋水泥建築物也難以抗衡。而就目前的預報技術來看,海嘯的預報往往是非常困難的。

儘管海嘯這種災害並不常見,但我們不可以掉以輕心。地震是海嘯的「排頭兵」,地震波與海嘯的到達有一個時間差,正好有利於人們預防,如果感覺到較強的震動,就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此外,如果發現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海平面顯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襲來,並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應以最快速度撤離岸邊。而海嘯前海水異常退去時往往會把魚蝦等許多海生動物留在淺灘,場面蔚為壯觀。此時千萬不要前去撿魚或看熱鬧,應當迅速離開海岸,向內陸高處轉移。

本文來自:北京科技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我國首台3000馬力節能環保型調車機車下線
我國將於2022年左右建成空間站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