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北海道7級地震,在日本避難所生活是種怎樣的體驗?

北海道7級地震,在日本避難所生活是種怎樣的體驗?

最近,安倍有點兒忙。9月20日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在即,卻不得不為應接不暇的颱風地震傷透腦筋。

據日本共同社,9月4日,為應對颱風「飛燕」給關西地區造成的災害,安倍取消了國內視察的行程。然而,關西「風波未平」,北海道又發生了7級地震,安倍不得不暫時中止選舉活動日程。

據日本氣象廳,當地時間9月6日上午3時8分左右,北海道發生7級地震,震源位於北海道膽振地方中東部,深度約40千米。

據NHK,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7日的閣僚會議上稱,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16人死亡,26人失聯。

失聯人員全部來自震中區

據《朝日新聞》,地震後厚真町發生大規模泥石流,多間民房被毀。26名失聯人員全部來自靠近震中的厚真町。

目前,救援部隊人數擴大到22000人,與75架直升機一起全力進行搜救。

住在厚真町的公司職員脅田之正稱,地震發生時,自己打著赤腳從倒塌的房子里逃出才得以活命。「聽到『咚』的一聲後,感覺有股衝擊力從下而上襲來,然後是左右搖晃,房子被沖毀,完全不知所措。」

脅田稱,妻子和母親被困在房子里,但因為周圍一片漆黑,只能等待天亮再實施救援。第二天早上,一片狼藉的景象出現在脅田眼前:塌方後裸露的山體、折斷的樹木和倒塌的電線杆。

由於震度強弱不同,北海道各地受災情況各異,當地第一大城市札幌尚無大規模房屋受損或人員傷亡的情況發生。

整個北海道陷入一片漆黑

據北海道電力公司,地震後位於膽振地區厚真町的火力發電廠緊急停運,發電量和電力使用量失衡,以致道內的其他發電廠都停止運作,直至當地早上6時半為止,道內295萬戶人家全面停電,至少15家醫院需要用緊急電源發電。

北海道大學一位留學生告訴外事兒:

這是北海道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家裡的書架都被晃倒。地震發生後札幌大面積停水停電,一些人為了安全起見深夜前往避難所,部分路口信號燈也不亮了,大家都打開手機照明過馬路。早上很多人去超市購買日常囤貨,大家都十分有序地排隊,沒有搶購情況出現。

受到斷電的影響,包括北海道新幹線在內的14條鐵路線暫停運行,札幌市地鐵和電車也推遲運營時間。當天在新千歲機場起降的國內及國際線航班全部取消。

9月7日,菅義偉官房長官稱,北海道已恢復了140萬戶人家的供電和4000戶人家的供水。新千歲機場也恢復了國內航線。但據《讀賣新聞》報道,恢復北海道全域的電力供應還需要一周時間。

安全與危機並存的避難所

地震當天,北海道各地區都開設了避難所供人們避難,並提供生活服務。

9月6日,在札幌從事旅遊業的安娜在避難所度過了一夜,她告訴外事兒,避難所發放了毯子、水、麵包、壓縮餅乾和小收音機。其中,收音機是為了讓受困的「災民」接收外界信息。

另一名中國女留學生稱,由於各地受災情況不同,避難所提供的幫助也有所不同,但大多都提供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受災信息。由於斷電,避難所晚上用煤油燈照明。

她還表示,札幌受災不太嚴重,所以來避難的市民不算多,其中不少是流浪漢。9月7日區政府已經不提供避難了,統一轉移到白楊小學,大概有100名避難人員入住。

在日本,各地都劃定了緊急避難所供民眾在遇到地震、洪水、火災等災害時使用。

一般來說,市立中小學的體育館和寺廟、神社、公園等公共設施常常被指定為當地的避難場所。所有的避難所都有明確的標識,民眾在平時的防災演練中也會被告知避難所的具體地點。

避難所的標識在日本幾乎無處不見,它為災難中的人們提供了庇護之所,但也曾因為衛生問題、盜竊事件、性侵事件備受詬病。

據《西日本新聞》,2016年熊本大地震發生後,不少人被迫在避難所生活。熊本縣警方透露,在男女混住的避難所中,發生了至少10起性侵和猥褻事件。

此外,由於避難所衛生間清掃得不夠乾淨惡臭難忍,加上大家在停電後不得不在黑暗中如廁,導致許多女性和老年人不願上廁所而控制水分攝取,最後患上「經濟艙綜合症」。一些村落的避難所也由於供水不足導致出現衛生問題和病毒感染。

獨有的災難報道機制

此次地震發生後,日本各大媒體迅速應對,深入災區進行了全面的報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災情和救援情況,報道還提供了較為詳實的生活服務信息。地震後由於大規模停電,許多人手機斷電而與家人朋友失聯,於是當地報紙刊登了哪裡可獲取充電服務的詳細信息。

實際上,日本這種報道方式是在多次震災報道中積累下的經驗。

1995年1月17日5時46分,日本阪神地區發生7.3級大地震,神戶在劇烈的搖晃和火災中化為一片廢墟,由於電話電視等所有獲取信息的方式全部被毀,災區民眾陷入一片孤島之中。

為了幫助災民,當地報紙《神戶新聞》在報社垮塌的情況下繼續采寫災情,並帶著一手採訪奔赴京都,讓《京都新聞》幫助製作震後《神戶新聞》的版面並印刷出來。

最終,《神戶新聞》得以每天按時送達災區讀者的手中,成為災民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除了災情報道,詳細的服務信息在保障災民的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神戶新聞》和《京都新聞》也簽訂協議,商定發生災難時互相支援。這一報道模式為許多後來的日本媒體機構所效仿。

文/方辰

編輯/方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外事兒 的精彩文章:

東京醫科大篡改成績刷掉女考生,職場性別歧視怎麼破?
英國秘密舉行「女王駕崩綵排」,儀式從一個暗號開始

TAG:新京報外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