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你會帶著孩子一起玩遊戲嗎?

你會帶著孩子一起玩遊戲嗎?

從遊戲的角度看待一些別的事情

近些天的遊戲圈又不太安寧,出版版號限制,網遊總量控制,遊戲加徵稅款,而民間也傳來了一些負面新聞:一位少年深夜墜樓,家長將根本原因歸結於對「吃雞」遊戲的模仿。

這其實是挺老生常談的話題,遊戲背鍋論曾經是社會輿情的主流,儘管現在有所改變,但遺留下來的影響還是非常深遠。

今天我們打算和你暢想一下未來。假如,我是說假如,你在未來某個時間,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你會主動帶著孩子一起玩遊戲嗎?如果會,你會成為一個怎麼樣的遊戲啟蒙老師呢?

鑒於編輯部人員自身問題,目前我們的討論還處於假設階段,熱烈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暢所欲言,分享你的看法。

銀河正義使者: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將這次的論點簡化一下,而剝開一切的修飾與形容之後,這個論點在我的理解中就變成了「遊戲的本質是什麼?」。

那麼遊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

荷蘭學者約翰·赫伊津哈在其著作《遊戲的人》中曾經提到過:「遊戲先於文化,因為總是要先假定人類社會,文化才不充分地確定起來,而動物並不必要等人來教它們玩自己的遊戲。」

而這也正是我認為的「遊戲的本質」,將所謂的「電子海洛因」與「精神鴉片」的莫名頭銜摘下之後,不帶任何傾向與情緒來看的話,遊戲就僅僅只是遊戲而已,第九藝術或者娛樂活動,那都只是遊戲的標籤而已。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得不談一談電影了,遊戲與電影其實出奇的相似,它們相對於傳統藝術形式來說都屬於誕生不久的新興藝術形式,它們都依託於技術的發展,它們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只是一個普通的娛樂活動,而它們在一小部分人的手中又會變成真正的藝術。

那麼,你可曾看到過有人妖魔化電影?

自然是沒有。

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某些人某些事情被電影耽誤的時候,人們抱怨的主體總是會放在人或者事情的原委上,而不會遷怒於電影本身。但是如果這裡的電影被替換為遊戲,那無論是責任人還是被害人都會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將所有的責任推卸到遊戲上,毫無道理但簡單有效。

於是我意識到了,這也許並不是什麼遊戲本質的問題。

在現在的國家、政府、社會和民眾看來,遊戲即原罪。

至於為什麼,沒有人在乎,殺人當誅心,僅此而已。

這並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這也不是我們的孩子可以改變的,無論你與你的孩子有多麼的熱愛遊戲,當公權力開始肆意的時候,你所做的只能是低下頭顱,默默接受。

畢竟,人血饅頭這東西,誰都會想來吃一口。

那麼當我們回到這個論點的時候,我可以告訴你我的回答,「我會」。

但我同樣會告誡他,在這個國家,無論你多麼喜歡遊戲,但請你只做一名自備各種魔法跨界的玩家,絕對不要去觸碰所謂的遊戲產業。

因為你面對的將是一個你幾乎無法戰勝的龐然大物,這個龐然大物的身邊還有著搖旗吶喊的人,當他們看見你倒下的那一個剎那,「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嘉言:

回想起童年,我爹就是我的遊戲啟蒙老師。入坑就是從小霸王,從那個被我爹喚作「小人吃蘑菇」的超級馬里奧開始,遊戲確實為我的童年貢獻了不少美好回憶,這也讓我一直堅信:一起玩遊戲能極為有效的增進關係,無論是最親密的父母和孩子、還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間。

玩遊戲的都是朋友,毫無疑問,我非常樂意向孩子分享我喜愛的遊戲,並引導TA構築自己的遊戲審美,只要求一點:涉獵應廣泛,學會辨別那些沒營養的作品。

談及和孩子一起玩遊戲,就不能避開大環境的老問題。玩家在國內尚屬「弱勢群體」,主流輿論的偏見和周圍人的評頭論足,總是讓我們渾身不自在。「多大了?還玩遊戲」這句話想必很多人聽得耳朵都快起繭了,在某些人看來,遊戲是孩子們的專屬消遣,是不成熟的表現。不過現實就是這麼滑稽,如今的狀況變成了「管管遊戲,救救孩子」,相對於成年人,自制力較差的未成年人群體成為了」遊戲受害者「的重災區,歸根結底還是作為監護者的家長管控不力,如果為了推卸責任而將全部的鍋甩給遊戲,怎麼說都是不妥。

所以,遊戲應該成為一道紐帶,系起父母和孩子的親密關係,而不是因為偏見變為親子關係的枷鎖。我也不指望如今的長輩們能有多大的觀念轉變,只是希望作為新世代玩家的我們,能將正確且合理的遊戲態度傳達給周圍的同齡人,乃至下一代。

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對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Haine:

不反對下一代涉足電競行業,支持下一代將遊戲作為主要娛樂手段。身體力行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一個正面教材,先拋出我自己的觀點。

遊戲本身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我們都會對應周遭近況的事物做出反應。每當看到這些電子遊戲背鍋的新聞時都想這麼爭一下,但一想到當下社會主流思想就沒了慾望。如果這個年代的輿論我們作為晚輩沒有話語權,那我將在下一代人初長成時用自己微薄的言語捍衛遊戲本身的中立性。

事物本身不具備絕對角度的好與壞,只有相對程度的某個時間點的對錯,過於苛責將全部責任委於某個不具備獨立性質的事物不過是自己無能的表現,反應出的特質是社會本身當前不具備處理能力。一種當事人本身不願意承擔過多責任的「無能狂怒」。

我曾一度認為「洪水猛獸」的時期已經過了,大好江山已經安排上了,但我還是想多了。在輿論傾向輪不到年輕一輩說話時這是改變不了的,改革開放40年了還有人認為「有產者與無產者的差距是自我奮鬥」,紮根于思想的腐朽不是你我這樣普通的人能夠改變。

在這之前,我不僅要玩遊戲,如果能有孩子也要帶著孩子玩。我也想不到一個禁止他玩的理由,是對小時候的自己一種否定嗎?我從來沒覺得玩遊戲帶給了我們什麼優越感,但也沒什麼扭曲了我人生路線的事,普普通通的娛樂方式而已,和籃球、撞球、讀書沒什麼區別,更別說電子遊戲如今已經成為一種嶄新的文化載體了。如果我的孩子喜歡遊戲,那我很開心自己為數不多擅長的東西能與他一起分享,並做到像個父親那樣展現自己深沉的一面,對,我就是那種很希望聽到孩子說「嘿,我老爹他打遊戲超cool」的人。

小黑麥:

我的話,當然會。不過還請讓我正經的說點什麼。

我們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小到塵埃,大到社會、世界乃至宇宙。遊戲作為一種「新興文化」不可避免的,擁有著這個特性。遊戲從開始就被定義為一種:為滿足精神需求的社會行為方式。由於某些不可說明的原因,當代青少年對於精神的需求,是巨大的。遊戲好像成為了一種,甚至唯一的追求方式。

前段時間的「海門男孩」爭議不斷,已然上升為社會問題,小黑暫且不談孰對孰錯。還是先拿古人說事。孔子說:「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簡單來說就是:「因材施教」。如果我有孩子,這句話必然是要交給他(她)的。總角之年(八九歲至十三四歲)著實不小了。晚清時期,文學家王闓運亦說:「君孝思純穆,神情淵靜,總角之年,研精六藝。」不說比一比,用來作為一種學習、激勵的試劑,我想還是可以的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好必先做好,審時度勢;遊戲是孩子的第一種娛樂,玩好必先學好,張弛有度。

不然吶,我想撒旦會說:看啊,又是個有趣的靈魂哩。

張三李四:

就拿我們90後這一代來說,在和我們的父輩一代關係中,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同齡人都面對過「遊戲對自己很重要,然而在上一代眼裡,遊戲從來不是一個在你成長過程中可以合理存在的東西。」這種無奈又能激發叛逆之心的經歷。

因此我想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同齡人都在某一時刻懷著「報復」的想法,盤算著等到自己有了下一代,要和他一起在家中構築起一個自己從小夢寐以求的「肥宅小天地」,從《使命召喚44》到《戰地25》,從《生化危機17》到《鬼泣18》,玩他媽個昏天黑地,等到阿特柔斯成了奎爺那般禿頭又易怒的中年戰神的時候,我的兒子肯定也會成為我現在這幅沉迷遊戲無法自拔的肥宅模樣。

等等?!

退一萬步說,哪怕列位中有人三生有幸迎娶了村裡的翠花,喜得(老王的)麟兒。你以為你和下一代的歡樂肥宅時光會是這樣的:

等你看完他的期末考試成績單以後也一定是這樣的:

肘子:

本人,女,21歲,單身未婚。

特長:目不識丁,人體描邊,聯機睡著,A不出來

在此徵婚,要求不高。只要生了孩子以後願意讓孩子3歲握手柄,5歲戴VR,7歲無傷過古達就行。我連兒童房都布置好了,只缺一個有緣人和我領證。

以上就是原創組的各位編輯們對這次事件的看法,當然,您一定也有您自己的看法,我們歡迎您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如果出現了意見相左,我們也會在評論區和您展開激情battle。

感謝觀看,祝您有一個愉快的周末,我們下周再見。

3DM

謝謝您的閱讀

Thank you for your reading

立即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MGAME 的精彩文章:

一系列大動作聚攏主播 鬥魚要做什麼?
《賽博朋克2077》E3演示為1080p 用的還是1080Ti

TAG:3DMG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