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3分鐘弄懂文藝復興的前前後後

3分鐘弄懂文藝復興的前前後後






中世紀對歐洲人思想的禁錮讓他們嘗盡艱辛,人們對現實社會痛苦的忍受以及對來世天堂美好的嚮往讓他們痛並快樂著,但是十字軍東征帶來的東方文明的火種普遍蔓延,大有燎原之勢,尤其是一些智慧的人用符號構成的密語在他們百年之後不斷地被破譯,智慧之神終於慢慢揭開神秘的面紗。




蓄勢儲能




歷史總是一種混沌的狀態,因此才有這麼多大家想把它理清楚整明白,但是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時間的跨度挑戰著記憶的印痕,千百年前誰又知曉。




中世紀就是這樣,大概在中世紀末期,人們依然有著歷史的慣性,仍然會嚮往天堂尊重皇帝,但是生活中卻讓自己生活的更加美好,吃穿住用也盡量滿足自己美好生活的必須,人們投身於城市建設,為了讓他們生活的更好,那一群頭腦精明又十分富有的人,他們用智慧經營著王國的商業制度,用黃金與封建領主換取權利的共享,共同掌握著城市的政治走向。




還有那些為富人階層歌功頌德吟詩弄賦的文人騷客,他們遊走於城市精英的府邸,向他們講解人文主義的情懷,用美妙的歌聲讚美藝術,用激情的語言講述英雄,用奮進的詞話描述冒險,他們深情款款的訴說著自己和別人的故事,他們就像歷史的錄音機,向人們展示過去,同時也啟迪未來。




更不可思議的是新的思想暗流涌動,聖經和亞里士多德不再是唯一解釋世界的權威,那些正在勞作的人忽然想到一個奇怪的想法,他會細細品味自成一家,然後向大家講解,如果確實引人入勝,大家就會席地而坐共同探討,如果是嘩眾取寵,大家就會一鬨而散;這樣以來,那些有真才實學的人收到年輕人的追捧,他們會經常聚在一起說經論道,久而久之,大學的雛形就這樣固定下來了。










城市精英的高層引領,文人騷客的宣傳推介,年輕思想的迫切衝動,無形中的三角同盟拉開了文藝復興的大幕,知識與真理向他們頻頻招手。




在唐宋八大家發起的古文運動中,韓愈、柳宗元開古文運動之先河,歐陽修、蘇軾等發揚古文運動之熱烈,終於顛覆了六朝時代駢文追求聲律、辭藻、 排偶的俗下文字,恢復道統講求實際。




但丁與彼特拉克




歐洲也有類似於這樣的「古文運動」,他們叫文藝復興。




但丁就是中世紀末傑出的代表,佛羅倫薩出身的但丁,自小就生活在兩派相殺的爭鬥之中,經常看見一灘灘的令人驚恐的血跡,成人的但丁跟隨父親加入了教皇派奎爾夫派,但是但丁發現如果義大利再不出現一個強權人物,那麼四分五裂社會不穩的義大利將面臨滅頂之災,於是但丁就加入到了皇權派吉伯林派,不幸的是最後吉伯林派戰敗,但丁被驅逐佛羅倫薩,被污衊為竊取公款而流放。




有本事的人,無論出於什麼的處境,總能爆發出驚人的才華,即使不被現世承認,也會被後世敬仰;但丁就是這樣。




政治的誣陷讓但丁爆發出驚人的文學才華,巨大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同輩人死亡的悲憤,讓他通過文字描繪世人的罪惡,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對同儕的緬懷,對國家事務的關心;流放的十四年間,但丁完成了鴻篇巨製《神曲》,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以自己幻游三界為線索,表達了人們對天堂與光明的嚮往。











《神曲》雖好,但是太過於陰暗,都是地獄之事,能讓人警醒,但是也讓人害怕,而之後的弗朗西斯科?彼特拉克真的讓人耳目一新,「文藝復興之父」絕非浪得虛名。




不像但丁熱衷於政治,失敗後發憤於文學,彼特拉克在法國求學之時,立志當一名詩人,他來回穿梭於法國和義大利之間,閱讀那裡的歷史古籍,後來隱居於世,著書立傳,不就他的詩詞歌賦和學術著作流傳於世,遠近聞名。在羅馬歷史悠久的廣場上,羅馬市民甚至將詩人的桂冠戴在了彼特拉克頭上。




彼特拉克用自己的過人的天賦去描述對愛、大自然、美麗生活的嚮往,他絕口不提陰暗的事務,描繪出來的都是美麗與善良,陽光與雨露,人們早就受夠了神學家的陳詞濫調,更喜歡充滿希望的文字,更希望看到強盛的羅馬帝國時期人們的生活,更希望看到希臘文明繁榮時期的場景,就算是《神曲》也不能與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詩相提並論,《阿非利加》就是他最典型的代表,人文主義情懷第一次在歐洲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人們對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的研究創作出了大量的文藝作品,思想文化變革勢在必然。



城市浩劫




人都愛慕虛榮,都希望被他人特別對待,都喜歡生活在聚光燈下,當被人看做重點對象時,都會感到由衷的高興,因為特別的對象總是會有特殊的照顧,城市也是一樣;只可惜,中世紀的佛羅倫薩卻的特殊照顧卻是另一番景象,首當其衝也不為過。




作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薩受到前所未有的腹背衝擊,舊秩序與新生活相互交叉,甚至你死我活,但丁時期的教派相爭,讓市民們不知道明天統治這個城市的會是教皇還是皇帝,惶惶不可終日,生怕站錯了隊伍受到打擊。










但丁之後,新生活佔據了佛羅倫薩的主流,人們追尋著藝術、書籍和油畫,表達著對新生活的嚮往,他們重複著十四行詩的美好,努力的將美好的詩詞變成生活的實踐,但是那些曾經輝煌的神學大師們卻在醞釀一場大的運動,讓人們重新回到宗教的正統之下,他們整天大喊市民罪惡,循循善誘兒童加盟,這種近乎狂熱的感召竟然迷惑了市民的眼睛,他們害怕死後地獄的清算,主動地將自己書籍油畫堆放到廣場上銷毀,以表達對宗教的忠誠,他們在火堆旁載歌載舞宣洩著虛榮的狂歡。




但是當烈火化為灰燼,人們忽然捫心自問,這是幹什麼?他們意思到自己受到了宗教的蠱惑,受到狂熱教士薩佛納羅拉的誘惑,將自己的新生活一手毀掉了,人們憤怒的打擊薩佛納羅拉,將他關進監獄,折磨至死;其實薩佛納羅拉本身並無錯誤,就像人們追求新生活一樣,他追求自己的宗教信仰,何錯之有。



只是當時社會並沒有足夠的成熟與寬容,新舊力量的相互打擊愈演愈烈,文藝復興的火種剛剛燃起,尚不足以融化一切。




若果薩佛納羅拉生於中世紀,他定會做出一番卓越的成就,但是在文藝復興前期,他註定是時代的犧牲品,當羅馬教皇也對他的判處沉默之時,人文主義情懷真的星羅棋布了。




只是這狂歡的焚燒和名人的死亡,對一個城市來說是多大的損失呢?




借用房龍先生的話說: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下,自然科學逐步從中世紀的神學桎梏中解脫出來,天文、醫學、數學、物理、哲學相繼取得的成就推動了人類思想啟蒙的延伸,人類終於開始學會用自己的雙眼去全面、真實的看待這個世界。





任何科學藝術成就的取得,背後所付出的艱辛我們是難以想像的,現代人享受著科技的進步帶來的便捷,藝術進步帶來的文明,不要認為是理所當然,是我們的先輩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犧牲,才為我們鋪平了曲曲彎彎的道路,希望我們享受之時,飲水思源,緬懷先輩。




作者:

和融,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王莽與劉歆的宿命對決,從知己到仇敵,他們究竟經歷了什麼?
戊戌六君子被斬殺於菜市口,那麼漏網之魚的康有為在做些什麼呢?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