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這裡走向文學——記茅盾與商務印書館的故事

從這裡走向文學——記茅盾與商務印書館的故事

1916年,一個名叫沈德鴻的年輕人走進了上海商務印書館,成為函授學社的一名普通英文閱卷員。多年後,回憶起這段出版生涯,這位已經以筆名「茅盾」聞名於世的作家這樣說:「我如果不是到上海來,如果不是到商務印書館來工作的話,可能就沒有自己文學上這樣的成就。」

從1916年到1926年,茅盾在上海商務印書館開啟自己文學和革命生涯新的旅程。在茅盾誕辰120周年、入職商務印書館100周年之際,12月5日,商務印書館與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出版協會、中國茅盾研究會在北京聯合舉辦「茅盾誕辰120年入職商務印書館100年圖片文獻展」和茅盾·商務印書館·中國現代文化轉型高端論壇,以紀念這位現實主義文學大師、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

與「商務」的情緣從未中斷

一幅18米的長卷,在展覽中頗為醒目。長卷上刻印著茅盾在商務印書館工作十年的年表,記錄了他如何從這家出版機構走上文學與革命的道路。

入職商務印書館不久,茅盾便得到時任商務印書館經理的張元濟等人的賞識,從英文閱卷員改為跟隨孫毓修編譯童話、校訂古籍。此後,茅盾又從事雜誌的編輯和撰稿工作,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編輯,並於1920年被任命為《小說月報》主編。經過全面革新後的《小說月報》,很快就創造出中國文藝的新氣象,成為新文學運動的重要陣地。

革新後的第一期《小說月報》,刊有茅盾譯作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份黨刊《共產黨》創刊號,與文學研究會成員沈澤民、鄭振鐸、葉紹鈞在上海半淞園的合影……茅盾在商務印書館時期編輯、翻譯、校注的雜誌、圖書,部分老照片和創作手稿都在展覽中一一呈現。其中,茅盾與師傅孫毓修的合影、商務印書館當時的股票等均為首次公開展出。

「在商務印書館工作的十年中,茅盾完成了從一位進步青年到一位馬克思主義者的蛻變,完成了從一位童話作者到一位革命文藝理論家的轉變。同時『商務』十年,也決定了茅盾作為一個作家與眾不同的根本底色。」商務印書館總經理於殿利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紀念活動,表達對這位前輩的懷念和敬意。

離開「商務」後,茅盾與「商務」之間的情緣並未中斷。1927年,經歷「幻滅」「動搖」和「追求」,茅盾在白色恐怖中創作了著名的《蝕》三部曲,全部交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並第一次使用了「茅盾」的筆名。新中國成立後,作為文化部首任部長的茅盾,還為商務印書館簽發過褒獎狀。此次展覽中,這份褒獎狀也赫然其中。

為「人生」的文學觀

從「小鎮走出來的有志青年」到在商務印書館「起步的十年」,從「樹起現代文學的豐碑」到「共和國的文壇保姆」,此次圖片文獻展通過四個單元全面立體地展現了茅盾成長為一代文學巨擘的歷程。

「文學不僅是一面鏡子,反映生活;文學更應該是一把斧子,創造生活。」茅盾的這句名言闡明了文學創作的真諦和本質。與展覽同時舉辦的高端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指出,茅盾所倡導和實踐的這種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觀,推動了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轉型。

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勇看來,與同時代的作家一樣,茅盾也關注現實人生,但他顯得冷靜得多。在茅盾的作品中,對社會事件、現實人生的敘述都是客觀而理性的,讓讀者自己去做出價值判斷。正如葉聖陶的評價,茅盾寫《子夜》,「是兼具文藝家寫作品與科學家寫論文的精神的」。

「在現代文學史上,茅盾作為批評家的價值並不亞於他作為小說家的價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教授認為,茅盾學識廣博,能夠從豐富的知識譜系中分析具體的文學作品,比如他對郁達夫作品的肯定,對魯迅文本的咀嚼,都獨具特色。

「2017年是新文學運動100周年,在這樣的時刻紀念茅盾這位新文學的重要開拓者,就是要回到新文學的初心上去,回到茅盾那一代人的初心上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指出,今天,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和社會主義文化更大的繁榮和發展,就是對茅盾先生和他那一代先驅者們最好的紀念。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外專家座談:如何推動中國學術成果走向世界
紀念《通用規範漢字表》公布5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