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之美,清而不妖,素而不淡!

茶之美,清而不妖,素而不淡!

一片茶葉,無花之艷,無酒之烈,憑什麼得到那麼多人的歡喜和眷戀?

茶之美,清而不妖,素而不淡!

茶名美,雅如詩

茶的名字,或是品種、產地一目了然;或是把形狀特徵描繪得生動形象;或是蘊含了動人的傳說。念一聲茶名,倒像是讀了一句詩。

比如碧螺春就藏著一個哀傷的故事。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位勤勞善良的碧螺姑娘,她的元氣凝聚在茶葉上,救活了瀕死的戀人,自己卻香消玉殞。

姑娘死後被埋在洞庭山上,從此山上的茶樹越長越旺,品質格外優良。為了紀念碧螺姑娘,鄉親們便把這種名貴的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賞析茶名之美,實際上是賞析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從中不僅可以感受到茶文化,還可以看出茶人的藝術底蘊。

茶之美,清而不妖,素而不淡!

茶形美,浩如海

綠茶一般是由細嫩的芽茶精製而成,外形清麗。細分下來,光扁平直的、細緊圓直的、緊結如螺的、彎秀似眉的、芽壯成朵的、單芽扁平的、圓如珍珠的、片狀略卷的、細緊彎曲的、以及捲曲成環的,姿容各異,秀麗雅緻。

烏龍茶就比較「粗枝大葉」了,因為原料一般要用到長出駐芽後的一芽二、三開片。但在茶人眼中,烏龍茶也有烏龍茶之美。例如安溪「鐵觀音」即有「青蒂綠腹蜻蜓頭」、「美如觀音重如鐵」之說;武夷岩茶則有「綠葉紅鑲邊」的美稱。

對於茶葉的外形美,審評師的專業術語有顯毫、勻齊、細嫩、緊秀、緊結、渾圓、圓結、挺秀等。文士茶人們更是妙筆生花,宋代蘇軾把龍鳳團茶比作「天上小團月」;清代乾隆把芽茶形容為「潤心蓮」,並說「眼想青芽鼻想香」,足見其豐富想像力。

茶之美,清而不妖,素而不淡!

茶色美,燦如霞

茶葉的色澤給人一種質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葉底的顏色以及茶湯的湯色三個方面,在茶藝中主要是鑒賞的湯色之美。不同的茶類應具有不同的標準湯色。在茶葉評審中常用的術語有「清澈」,表示湯色鮮明而有活力;「鮮明」,表示湯色明亮略有光澤;「明亮」,表示茶湯清凈透明;「乳凝」,表示茶湯冷卻後出現的乳狀渾濁現象;「渾濁」,表示茶湯中有大量懸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質茶的表現。

對於具體色澤按審評專業術語有嫩綠、黃綠、淺黃、深黃、橙黃、黃亮、金黃、紅艷、紅亮、紅明、淺紅、深紅、棕紅、暗紅、黑褐、棕褐、紅褐、薑黃等。

茶之美,清而不妖,素而不淡!

茶香美,幽如蘭

茶的香氣,有的甜潤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鮮靈沁心。古代文人偏愛用蘭花之香來比喻茶香:李德裕描寫茶香為:「松花飄鼎泛,蘭氣入甌輕」;王禹珃稱茶香曰:「香襲芝蘭關竅氣」;范仲淹稱讚茶香曰:「鬥茶香兮薄蘭芷」。

茶香特別的一點是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茶葉中上百種芳香物質,脾氣不同,性質各異,有的在高溫下才揮發,有的在較低的溫度即可揮發。

所以聞茶香一是聞干茶的香氣,二是聞開泡後充分顯示出來的茶的本香,三是要聞茶香的持久性,這樣才能全面地感受到茶香之美。

茶之美,清而不妖,素而不淡!

茶味美,怡如玉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澀、甘、鮮、活」。苦指茶湯入口,舌根感到類似奎寧的一種不適味道;澀指茶湯入口不適的麻舌之感;甘指茶湯入口回味甜美;鮮指茶湯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指品茶時人感到舒適、美妙、有活力的心理感受。

品鑒茶的天然之味主要靠舌頭,因為味蕾在舌頭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來說,舌尖對鹹味敏感,舌面對甜味敏感,舌側對酸澀敏感,舌根對苦味敏感。所以品茗時應小口細品,讓茶湯在口腔內緩緩流動,使茶湯與舌頭各部分的味蕾充分接觸,以便精細而準確地判斷茶味。

茶如人生,亦有百味。蘇軾擬人化地把茶稱為葉嘉先生並寫了《葉嘉傳》。在其中,他借皇帝之口說:「葉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氣飄然若浮雲。」「吾始見嘉,未甚好焉,久味之,殊令人愛。」

茶之美,清而不妖,素而不淡。以草木之身,撩動著人們的心弦。它的名,它的形,它的色,它的味,它的香,如隨時激蕩起的漣漪,蕩漾在人們的內心中。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潮汕工夫茶與潮商商道
茶水沖泡的比例問題,真有那麼重要?當然!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