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為什麼說北有兵馬俑,南有里耶秦簡?

為什麼說北有兵馬俑,南有里耶秦簡?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七月初一晚上,夜漸漸深了,洞庭郡遷陵縣官員佐史還在寫公文,寫作完畢他標明了時間「水下三刻」,這個時間大概是我們現在晚上8點10分至9點15分。這是他每天晚上都要做的事——把當天處理過的事務全部記錄下來,彙報給上級,日復一日。

今天,我們知道這段故事,是由於在里耶的水井裡出土了37400枚秦簡,里耶在哪裡?為什麼這裡會出土如此大量的秦簡?秦簡里記錄了什麼內容?有了這些記錄,秦朝的歷史面貌會不一樣嗎?

2002年4月,湖南省重點工程碗米坡水電站動工,為搶救淹沒區的文物資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隊伍進駐湘西龍山縣裡耶鎮,經過勘探與調查後,最終結果是水電站為一個被遺忘的古城讓道,這個古城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里耶古城。

里耶古城北城牆、城牆護坡、城壕

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這裡叫做遷陵。始建於戰國時期的楚國,曾經是秦楚爭霸的戰略要衝,後來延續到秦漢。在古城遺址縣衙內的一口水井裡,37400多枚秦代簡牘驚天出世,他們是秦朝時期遷陵縣官署的文書檔案,時間從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總字數達20多萬。

這一發現震驚國內外,國務院立即對保護里耶做出了重要批示,將其增補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不久,中國第一個以收藏、展示和研究秦簡為主要功能的專題博物館——里耶秦簡博物館也誕生了。

2010年10月里耶秦簡博物館對外開放,當時還是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在剪綵儀式上對里耶秦簡進行了高度評價:「北有兵馬俑,南有里耶秦簡」。

可是,為什麼在里耶這樣一個今天看來相對偏遠的地方發現這麼多秦朝文書?

初步清理的簡牘

里耶古城處於湖南省武陵山區腹地,這裡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是沈從文筆下的迷人湘西,洞庭湖水系中沅江的最大支流酉水河從古城遺址東面流過,這裡山高路險、峽谷幽深。這個至今我們依然覺得偏遠的地方卻發現了大量的秦代文書檔案,讓大家覺得非常意外,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潘守永在接受採訪時告訴我們「古城和秦簡的發現都比較偶然,但是如果從一個更宏觀的的經濟史和地理角度來看,在這裡發現秦簡也是情理之中」。

其實武陵山區資源比較豐富,是硃砂(伴生貢礦)的集中產出地。硃砂,是一種棕紅色的彩石,在中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就曾用它作顏料,早期墓葬里也都見到塗硃砂的面具,金器上、青銅器上都能見到硃砂」。

現在里耶古鎮一景

這裡同樣也是桐油的出產地區,「直到民國時期,這裡的桐油還沿著水路運送到江浙地區」。從里耶秦簡的文字記載中,大家發現這裡種植漆樹,也是漆器的主要生產地之一。「考慮到這些資源的重要性,再加上這裡的戰略地位,歷代中央王朝都非常重視對這裡的控制」。

從語言上一樣能看到武陵地區與中原地區的密切關係,潘老師說:「湘西、鄂西這一帶講的話屬於西南官話系統,與四川、貴州一帶的方言很接近,與北方話相通,而長沙、武漢一帶今天認為很中心的地區講的話卻是本地土話,北方人難以聽懂」。了解了中國歷史地理與文化地理這些特點,這些疑問就迎刃而解。

宋代之前,中國的政治中心是在從長安到洛陽這一帶,所謂中原文明的核心。「南北交通的幹線,歷史以來主要有兩條,一條從寶雞往南穿秦嶺」,這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蜀道;「另一條是從洛陽往南到嵩山少林寺,再到南陽到襄陽到夷陵(今宜昌),然後分岔,一路沿長江上溯進入四川,一路繼續向南往鄂西、湘西,進入貴州、雲南,交通線路是歷史大趨勢的某種反映,也影響到了中國基本語言層的形成,看起來很偏僻的西南地區處於重要交通線路上,屬於官話系統」。

如果放到這樣一個大的歷史的以及政治經濟大格局裡來審視湘西,出土了秦簡這樣重要的文物,並不奇怪。

但是,奇怪的是這樣一個重要的地方卻在史書中找不到絲毫痕迹,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武陵桃花源一樣神秘。

若不是這三萬多枚秦代簡牘和這個古城,我們甚至不會知道秦代洞庭郡的存在,司馬遷、班固等史家對此沒有絲毫記載,後世關於秦代郡縣的文獻和研究中從來沒有提到過,今天居住在那裡的人們甚至沒有聽說過。洞庭郡之存廢如同洞庭湖水面上的秋霧一樣,撲朔迷離。

遷陵洞庭郡

里耶秦簡的出土證實了秦始皇統治時就已設有「洞庭郡」,並且下轄遷陵、酉陽、沅陵三縣。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滅楚,第二年,王翦平定江南,當時的湘西處於楚黔中郡,那一刻,湘西便成為秦的一部分。那一年,里耶秦簡的紀年也開始了。於是有學者認為「洞庭郡」是從「黔中郡」中分出。

這些都是猜測,而且更奇怪的是到了後世,不僅是「洞庭郡」,甚至整個武陵地區也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

「唐朝時,還能看到《酉陽雜俎》這類小說中講到武陵地區」,書中說「山下有石,中藏書千卷」。宋時期,這個地區實行了羈縻制度,由民族首領自治,這也是我們對這個地方僅有的了解了,「到了宋代,史書中沒找到有關武陵地區的記載了,似乎突然消失了。所以我們也會推測是這裡的資源對中央王朝的重要性減弱了,他不必親自管轄了,還是在這裡設行政管轄區太費財力了?又或者是別的原因。」

為什麼這些文書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戛然而止,然後又被全部投入了井中?

有專家推測這時候秦末戰火可能已經蔓延到武陵山中,「亡秦必楚」的口號鼓舞了原本屬於楚地的百姓,遷陵縣的戰爭也爆發了,帝國文書檔案被官員們倉皇地扔到了井裡。而這些官吏呢?是逃亡了還是被殺了?

2015年,「破譯秦朝:里耶秦簡中的帝國真相」展覽在秦始皇陵博物院開展,里耶秦簡和秦始皇帝陵出土的文物聯合展出,潘老師笑稱,「當時我們都說這是秦國洞庭郡遷陵縣來給中央政府述職了」。

其實,在秦朝,郡太守與縣令每年都向中央政府彙報這一年郡縣治理情況,當時稱為「上計」。里耶秦簡中的「上計」簡中記載了遷陵縣丞上報朝廷,這一年裡的租賦﹑刑獄﹑選舉、墾田、災情等情況。

也許要彙報遷陵縣下轄的都鄉、啟陵、貳春三個鄉人口增加、稅也收得不錯。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時遷陵縣有55534戶,這一年秦朝邊區這個縣的戶口數竟然比漢代長沙國下轄十三縣43470戶還多。也許要具體彙報倉官捕鼠效果不錯,「雲夢睡虎地秦簡」中《秦律》可是對倉儲糧食的損耗有規定,失職要受懲。

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遷陵縣一位名叫固的官員依然在收發公文,批示按規定辦事,一切都還在按照帝國法律嚴密運行。幾乎同時帝國北方的大澤鄉兩位戍卒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一年之後,遷陵縣的公文終止了,所有的文書沉睡井底。直到2000多年後,它們重見天日,為我們講述那段神秘的往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按1:1比例重建,「敦煌石窟」現身在浙江的博物館
團河行宮|修復技術無法完全還原,三維建模來彌補這個遺憾!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