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43歲蘇軾和西湖的不解之緣:想要「餘生寄葉舟」,卻被「一時留」

43歲蘇軾和西湖的不解之緣:想要「餘生寄葉舟」,卻被「一時留」

當我們把「蘇軾」和「西湖」兩個關鍵詞連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起那句著名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對於蘇軾來說,西湖美景他是最了解的。在這裡他欣賞山清水秀的美景,他思索千姿百態的人生,他感悟捉摸不定的命運。

蘇軾有很多詩詞寫到西湖,除了上文最著名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外,還有很多詩詞。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宋詞,就是蘇軾和西湖碰撞後的一首精美詞作。且看:

古岸開青葑,新渠走碧流。會看光滿萬家樓。記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佳節連梅雨,餘生寄葉舟。只將菱角與雞頭。更有月明千頃一時留。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南歌子·湖景》,顯然記述的就是西湖的魅力景色。蘇軾被貶在外多年,在杭州任上也有多年生活。且這一段時間都是他三四十歲的時候,也是他詩詞創作最為旺盛的時期。這首詞就寫於蘇軾43的時候,寫出了蘇軾和西湖的不解之緣。

開篇寫西湖的美麗景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美景很多人都知道,在蘇軾的筆下必然又多了幾分色彩。「古岸開青葑,新渠走碧流」,杭州西湖歷史悠久,在那古老的岸上,生出了青色的菰草根,而新開闢的水渠,流動的乃是一江春水。

從遠處望去,「會看光滿萬家樓」,整個湖面波光粼粼,倒映著西湖岸邊的諸多高樓。開頭這短短一二十個字,就把西湖的輪廓展現在我們眼前。

看到這裡的美景,蘇軾想起之前來到這裡的經歷,「記取他年扶路入西州」,多年以前詩人曾經從這裡來到杭州,轉眼已經過去多年。在其他的版本上,通常記述為「扶病入西州」,若是如此,這句詩詞又多了幾分悲愴。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來到這裡,那就在這裡休養吧。「佳節連梅雨,餘生寄葉舟」,當時正在靠近端午佳節,也正是江南的梅雨時節,天天下雨,西湖上時常朦朧一片。在這樣的雨景之中,蘇軾甚至想「餘生寄葉舟」,一葉扁舟泛舟西湖,餘生就這樣瀟洒度過。

但是這樣離開是不現實的,因為「只將菱角與雞頭」,有不少的牽絆,這裡的「菱角」和「雞頭」並非是真正能吃的作物,而是指的在西湖水水底的「菱角」棵和芡實。芡實因為根部很像雞頭,所以在蘇軾的詞中以「雞頭」指代。

這兩種作物是水底的牽絆,其實也說明是詩人的不自由,畢竟現實生活很複雜,絕非一走了之就能解決。除此之外,此地還有美景留住了蘇軾的內心,「更有月明千頃一時留」,等到明月灑滿西湖,更有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如何能讓人捨得?

蘇軾和西湖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這首詞就是明證。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晏殊宴會上即興的宋詞,有精彩名句,更寫出了最實用的人生哲理
王維這首最知名的五律,雅淡中有致趣,唱出了一曲隱居者的戀歌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