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地方志——甲骨文來自古埃及象形文字嗎?二者到底什麼關係?戳這裡

地方志——甲骨文來自古埃及象形文字嗎?二者到底什麼關係?戳這裡

眾所周知,甲骨文是在北京最早發現的,也是最早在北京展開研究的。在清末民初,北京是收藏甲骨、研究甲骨的重鎮。對於甲骨文,很多人感到好奇:古埃及也用象形文字,那麼,甲骨文是不是源於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呢?

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典型的誤會,學者王海利先生曾在《象形文字與聖書文字》給予明確解答。

古埃及壓根就沒什麼象形文字,那是「聖書文字」。

在古埃及文獻中,「聖書文字」壓根不佔主流,只是長期以來,人們心中有一種偏見,認為文字必然是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而來,而象形文字應該是文字的初階,所以就把中國的甲骨文、蘇美爾文字、赫梯文、古埃及聖書文字合併,認為都是象形文字,可見天下大同。

聖書文字乍一看似乎很像象形文字,但事實上,其圖形沒有任何意義,只是為了表音。人們長期從圖形的角度去理解它,故上千年也未能破解。

但隨著研究的推進,人們越來越發現,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想像的存在,完全違背了歷史事實。

誤會始於19世紀英國著名學者瓦爾波頓,他有一部代表作,叫《文字研究》,提出:文字是模模擬實物體而來,換言之,一切文字都是由圖畫而來。表面看,這一說法很有道理,因為甲骨文、赫梯文、埃及聖書文、印第安文字等看上去都像畫。所以,從上世紀40年代起,中國學者黃尊生開始用六書的方法研究埃及聖書文等,果然發現很多相似之處。

黃尊生先生是世界語學者,但他從沒去過埃及,也沒有基礎的相關文獻功夫,看到的古埃及材料太少,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材料上進行分析,結果走入盲人摸象的格局中。

黃尊生先生的研究後來被其他學者移植到對其他文字的研究中,比如周有光先生就進行了相關研究,但問題是同樣的,周有光先生也是在別人整理的文獻基礎上在做這個工作,所以很容易被誤導。

不否認,文字可能與繪畫有關,但它完全不是繪畫,因為所有文字都是專有的,不可以含有其他意思,此外,不同字之間必須要有區別。換言之,只有在經過象徵化之後,繪畫才能變成文字。

那麼,我們再來看上古的許多「象形文字」,其實壓根就不是文字,而是連環畫,比如東巴文,同樣的物體可以用不同的畫面來表達,同一畫面也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並沒有完成象徵化的工作。

象徵化的前提是群體之間必須有共識,而這個共識的推進需要權力的介入,非社會進化到一定階段,這個工作是無法完成的。

至少從目前的情況看,不同文化的象徵化路徑完全不同,看不到彼此之間有什麼聯繫。

在相當時期,歐洲人將古埃及的聖書文字視為象形文字,所以在整個中世紀,人們始終無法破解它,直到1822年,法國偉大的語言學家商博良突然意識到,古埃及的聖書文字可能壓根就不是象形文字,而是一種拼音文字,只是字母看上去比較形象而已。

商博良成功地破解了聖書文字。後來,語言學者發現,古埃及的聖書文字所佔文獻量甚少,埃及文獻絕大多數用的是祭司體和世俗體,只是人們常常將相關文件轉寫成聖書體,儼然聖書體成了古埃及的標準語言。

目前,學者的結論是:古埃及絕大多數符號具有表音功能,與形象沒有任何關係。

其實,即使是中國的甲骨文,也並非完全的象形文字,其中很多文字並不象形,所謂象形文字統一全球完全是進步史觀造成的誤會。

來源:北京晨報/本文主要內容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

站住,別走,看完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娟愛古玩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後一張2角錢,這種能值600元,你能找到嗎?
5元紙幣中的「號碼幣」,1張最高可抵16張,你以前就花過!

TAG:阿娟愛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