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亮寶樓文博 | 九成宮述往

亮寶樓文博 | 九成宮述往

原標題:亮寶樓文博 | 九成宮述往


提到九成宮,


你大概馬上會想起「九成宮字帖」。


練習書法之初,


打基本功都會從楷書練起,

其中歐體九成宮醴泉銘帖就是比較熱門的摹本之一,


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


"天下第一正書"


"楷書之極則"等等美譽,


幾乎人手一本。



陝西省寶雞市麟游縣九成宮醴泉銘碑


及宋代「玉山草堂本」拓片


九成宮,


原為隋代離宮仁壽宮

其設計師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


建築奇才宇文愷,


距長安城的直線距離約一百多公里。


在炎熱的夏季,


這裡氣候涼爽適宜,


是隋唐時期皇室避暑聖地,


堪稱唐代離宮之冠。



九成宮遺址出土的唐代蓮花方磚和石柱礎


經過統計

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的居住時間,


基本上都是從春天來臨


一直待到秋天快結束的時候。


隋文帝楊堅的居住時間少則一百來天,


多則近兩年都沒騰地兒。


唐太宗李世民來了五次,


最多的時候待了二百多天。


唐高宗李治總共駕臨八次,


最少的時候也待了一百零八天。


皇帝在哪裡,

哪裡就是軍國大事發號施令的地方 ,


重要的大臣也都伴架而來,居住在此。




如今的麟游縣九成宮景點


魏徵在《九成宮醴泉銘碑》中詳細記載了


仁壽宮改造成九成宮的經過。


他說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常年征戰天下,


又為國為民過度操勞、憂勞成疾。


皮膚像蠟一樣硬,

腳上也長滿厚厚的老繭。


即便是用針灸、砭石來治療,


皮膚肌理仍然不通順。


每到盛夏,


便苦於京城的炎熱。


大臣們都建議李世民營建避暑離宮,


修身養性。


但李世民不願意勞民傷財建新的宮殿。


斟酌再三,


便決定改建隋代遺留的仁壽宮


《九成宮醴泉銘碑》北宋拓本


「蔽虧」 「四」字完好


故宮博物院藏



《九成宮醴泉銘碑》南宋拓本汪退谷舊藏本


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來看看唐太宗是怎麼修繕仁壽宮的,


於是斫雕為樸,損之又損,


去其泰甚,葺其頹壞,

雜丹墀以沙礫,間粉壁以塗泥,


玉砌接於土階,茅茨續於瓊室。


仰觀壯麗,可作鑒於既往,


俯察卑儉,足垂訓於後昆。


整個修繕工作以崇尚質樸為宗旨,


把原有華麗的雕飾全部去掉,


用泥巴填補損壞的牆面,


用土階續接漢白玉的台階,


甚至可以看到新修的茅草屋


與華麗的宮殿相比鄰。


1994年九成宮37號宮殿遺址發掘現場


九成宮這塊地兒雖然旁邊就是河流,


但由於地勢高,


宮殿範圍有沒有充足而乾淨的水源,


成為一大缺憾。


有一天,


李世民站在高閣之上向下眺望,


突然發現有一塊地濕潤潤的,


便下去用手杖戳了戳,

清冽的泉水便咕嚕嚕冒了出來,


李世民大喜,


叫人引之為渠,


貫穿於九成宮的宮殿之間,


解決了九成宮水源匱乏的問題。


眾臣都認為,


這就是上天對帝王


勤政為民、禮德規範的感應,


是聖明君主才能遇到的瑞兆。


而李世民很謙虛,


並不認為醴泉的出現,


是自己的聖明所致。


魏徵覺得,


他作為史官,


就應該把這件大唐吉兆之事記載下來,


於是就撰寫了「九成宮醴泉銘」,


然後由歐陽詢書丹,


刻碑立於九成宮,以表後世,


這就是《九成宮醴泉銘碑》的由來。



九成宮宮殿群遺址俯瞰


唐永徽二年


唐高宗李治將九成宮改名為萬年宮


《舊唐書》記載,


永徽五年(654)三月,


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來到萬年宮游幸,


夜裡突發山洪,


大水來勢兇猛,


衝到了萬年宮的北大門,


守衛士兵都嚇得自顧自逃跑,


危急時刻,


薛仁貴及時趕到大聲叫醒了高宗,


一行人轉移到高處才免於難。



九成宮遺址復原圖


(圖片來自《宮殿考古通論》)


可能是這次洪水的可怕印象,


女皇武則天也不愛來這了,


常年待在東都洛陽,


而之後的玄宗則醉心於驪山華清宮。


雖然帝王不來了,


但九成宮的名氣還在,


仍然是皇親國戚常來遊玩的好地方。


玄宗開元六年,


王維就曾跟著岐王遊玩九成宮,


詩人到哪總要留下筆墨,


他是這樣吟誦的:


林下水聲喧語笑,岩間樹色隱房櫳。


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到了晚唐,


遠離長安城的九成宮逐漸廢棄。


詩人唐融


路過九成宮的時候感嘆道:


鳳輦東歸二百年,九成宮殿半荒阡。


魏公碑字封蒼蘚,文帝泉聲落野田。


(李世民謚曰文皇帝,廟號太宗。)


碧草斷沾仙掌露,綠楊猶憶御爐煙。


昇平舊事無人說,萬疊青山但一川。


直到開成元年(836),


九成宮被一場大洪水徹底摧毀,


不復存在。



九成宮遺址復原圖


(圖片來自《宮殿考古通論》)


九成宮雖然淹沒於歷史的塵土中,


但是九成宮之名仍然被後世文人所傳頌,


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


故宮博物院藏《九成避暑圖》,


傳為唐人所繪,


乾隆也深信不疑,並題詩云:


九成瓊殿疊,百道玉泉翻。


其實這幅畫,應是南宋畫家所出,


描繪的僅僅是貴族郊遊之景。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九成避暑圖》


誤傳為九成宮圖


清代袁耀則根據杜甫的《九成宮》詩,


創作了一幅《九成宮圖》。


正所謂:


蒼山入百里,崖斷如杵臼。


紛披長松倒,揭山櫱怪石走。



清 袁耀《九成宮圖》軸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九成宮,


兩代天家之宮闕,


一夕人間之塵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2018年瑞星少兒美術教學年展布展掠影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