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德國在一戰能守住本土全身而退,二戰卻不行呢?

為何德國在一戰能守住本土全身而退,二戰卻不行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到1918年的時候,其實德國的實力還是很強的,特別是在沙皇俄國退出戰爭之後,東線德軍全部調往西線作戰,德國在許多地方獲得了優勢,發動了規模宏大的「皇帝攻勢」。儘管德國的進攻被擊退,但是德軍依然有強大的力量,戰線也是在德國之外。造成德國投降的並不是軍事上的徹底失敗,而是內部,從基爾水兵起義引發的革命席捲德國,導致了德國無法將戰爭進行下去,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國最終決定投降。可以說,德國投降對於交戰雙方都是非常突然的,前線的士兵當然認為戰爭肯定會持續到191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不同了,坦克、飛機的大量使用使得運動戰成為戰爭的主要形式,德國在1943年全面轉入守勢之後就面臨了同盟國從多個方向的進攻,戰線距離自己國家越來越近。包括希特勒在內的納粹黨汲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加強了對於德國國內的控制,防止因為內部動蕩導致失敗。儘管如此,1944年7月20日,以施陶芬貝格上校為核心的德國高級軍官和一些政治首腦策划了針對希特勒的刺殺行動。如果刺殺行動成功,國防軍將接管德國及其佔領區控制權,然後與盟國談判投降。這次刺殺行動最後失敗,參與者大部分被處死,這或許是德國在戰爭中唯一一次能夠全身而退的機會吧。

之後的歷史大家都應該知道了,納粹党進一步加強控制,戰爭既然繼續,盟軍和蘇軍從西面和東面攻入德國,德國首都柏林被蘇軍戰爭,德國最終投降。

德國之所以沒能像一戰那樣全身而退,一方面是戰爭模式的變化,一方面是統治集團加強對國內的控制,嚴防政變和革命的發生。


一戰與二戰性質不同。一戰德國雖然戰敗但並沒有滅亡;二戰德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發動侵略戰爭……。

歐洲兩次工業革命使歐洲進入工業文明時期,歐洲一些工業化國家基本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隨著資源的大量消耗,於是相互之間展開了一場爭奪資源的血腥戰爭,這就是一九一四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分為同盟國和協約國兩方。由於軍用飛機首次用於戰爭,坦克和大口徑火炮也初次現身戰場,再加上毒氣也被首次用於戰爭,以及馬克沁重機槍密集猛烈的彈雨,從而造成了一千多萬人喪生,兩千多萬人受傷,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兩個陣營宣布停止戰爭。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雙方代表在巴黎凡爾賽宮簽訂了巴黎合約。作為戰敗國之一的德國,其軍事實力不僅在戰爭中幾乎消耗殆盡,而且武器裝備的生產還受到國際聯盟的限制。德國在一戰中的失敗向,點燃了德意志人強烈的民族愛國情緒,也激活了德意志人復仇的決心。一戰時在捷克波西米亞軍團效力的下士希特勒,正是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歷史契機,通過其不俗的演說口才聚集了一幫納粹信眾,從而很快形成了一股龐大的納粹勢力。

納粹黨是一個竭力煽動民族復仇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的黑色政治組織。希特勒打著「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進行欺騙宣傳。 希特勒試圖讓每一個德意志人相信:德國的災難來源於《凡爾賽條約》,並號召德意志人起來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束縛。一九二三年,納粹黨徒發展到三萬餘人,成為德國一支引人矚目的黑色政治力量。希特勒認為奪取政權時機已到,於是聯合德軍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於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八日,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館借舉行宴會之際發動軍事政變,欲以武力推翻魏瑪共和國。政變失敗後,希特勒一夥被投入監獄。後來希特勒東山再起,終於形成了可怕的納粹勢力並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德國再次戰敗,並被同盟國佔領。一戰德國雖然戰敗但並沒有滅亡;二戰德國之所以滅亡是因為發動侵略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有哪些運氣極差的人?
林則徐晚年為何提倡種植鴉片?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