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三戰趙雲,為何第一次敗退,第二次追擊,第三次不敢迎戰?
有人曾說曹操麾下外姓大將中前期看于禁,中期看張遼,後期看張郃,這話有點道理,後期的張郃連諸葛亮都頗為忌憚,曾說過「張郃乃魏之名將,有萬夫不當之勇」,後來諸葛亮設伏本來想除去司馬懿,結果陰差陽錯中伏的偏偏是張郃,雖然諸葛亮說「吾今日圍獵,欲射一『馬』,誤中一『獐」,但是能藉此除去張郃這個心腹之患其實諸葛亮心裡應該還是有幾分滿意的。
張郃的武力在演義里似乎有點難以捉摸:他能二十回合敗給馬超,三十多回合敗給趙雲似乎不是很強,但是漢中之他攻取巴西中了張飛之計時,遇到危險的張郃大戰張飛三五十回合未露敗績最終安全撤退張飛也沒能留下他。為什麼張郃的武力會差別如此大?這就不得不說演義里的張郃其實為人比較圓滑,很懂得審時度勢和趨利避害,簡單點說不是遇到危險張郃不會出盡全力,遇到對自己有利的情形他也不會放過,關於這點其實從張郃三戰趙雲可以很好的看出來。
張郃第一次戰趙雲是在穰山之戰時,這次張郃三十餘回合就被趙雲擊敗「郃與雲戰三十餘合,撥馬敗走」,這是張郃全力之下的真實水平嗎?恐怕不是,張郃之所以支撐了三十餘回合就敗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和他齊名武力相差不大的高覽居然被趙雲一個回合就秒殺了!雖然這個帶有點偷襲的成分但是帶給張郃的震撼力是相當大的,加上當時許褚樂進李典等人都在,張郃一方面懼怕趙雲武力另外一方面犯不著拚命,所以打到三十多回合張郃就敗退了。
張郃第二次戰趙雲是在長坂坡之戰時,「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當先一員大將,旗號分明,大書「河間張郃」。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郃趕來,雲加鞭而行,不想趷躂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郃挺槍來刺」,這次張郃的表現和穰山之戰時大相徑庭,從「攔路」可以看出來有可能是張郃自己主動上前攔截趙雲的,為何這次張郃表現這麼主動不僅攔截,在趙雲不敢戀戰奪路而逃的時候反而上前追擊?那是因為此時的情形和穰山之戰大不相同,這個時候的趙雲已經是孤身一人陷入重圍,而且幾乎是精疲力盡了,這個時候出手擊敗或生擒趙雲是有可能的,如此一來大功一件,所以張郃才會主動攔截並追擊趙雲。
張郃第三次戰趙雲是漢水之戰時,當時黃忠陷入徐晃和張郃的包圍中,趙雲殺入重圍營救黃忠,「雲大喝一聲,挺槍驟馬,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此時的趙雲幾乎可以說是武神附體,和長坂坡精疲力盡時又大不相同,趙雲如此悍勇張郃可能想到長坂坡時趙雲連殺曹操五十餘員將領,驚懼之下才不敢上前迎戰。
所以張郃三戰趙雲,為何第一次三十多回合敗退,第二次主動追擊,第三次不敢迎戰?原因就在於張郃為人比較圓滑,懂得審時度勢和趨利避害,感覺有危險就走走過場,感覺有便宜可占就主動上前,他的這種太過精明也許是導致他在曹操生前並未受到重用從而不如張遼的一個原因。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請勿抄襲,抄襲必究!)
※此人雄才偉略,本可創造歷史卻功敗垂成,梁啟超將他和秦皇漢武並稱
※關羽為何數次中箭?和他的一個習慣有關,可能和赤兔馬也有點關係
TAG:百丈之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