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三百年,只有這個女人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還留下了一縷頭髮
從歷代妃嬪等級的變遷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后的稱號從秦始皇以來,歷經二千餘年,從未改變過。但是,妃嬪的稱號卻是歷代屢有增減,且越是前朝設置的,地位越趨下降。如貴人,東漢始置時是妃嬪中第一等,到了清代卻成了妃嬪(後宮主位)中較低的等級。
近年來宮斗戲火爆熒屏,從而,使得人們對古代宮廷生活有所了解。作為宮斗經典影視劇,《後宮甄嬛轉》自然是影響甚大,掀起了宮斗的一股潮流。其內講述了後宮眾妃為爭寵而勾心鬥角、不擇手段,劇情扣人心弦、千轉百回,一度讓人深陷其中。
這部電視劇圍繞的主人翁為甄嬛,原型為雍正皇帝的妃子,也就是歷史上的孝聖憲皇后。孝聖憲皇后,乾隆皇帝生母,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輪替。在清朝強盛時期,鈕祜祿氏穩坐太后之位四十二年,享盡世間富貴,看得兒孫滿堂,其壽命之長,在中國歷代太后中,都是極為少見。
鈕祜祿氏是四品典儀凌柱的女兒,相當於現在廳級幹部的女兒,這在清朝算不得什麼大官。因清朝規定,少女達到一定年紀,可以入宮選秀。因此,在鈕鈷祿氏十三歲的時候,便被指腹給雍正當妾,賜號格格,下等侍妾。那麼,這個格格到底有多低呢?這麼說吧,她在王府內,不僅要伺候雍正,更要伺候各個福晉,為她們端茶倒水,儼然下人一般。
但對於此,鈕鈷祿氏從未心生不滿,因為,她從小便知道自己身份等級低下,如今能夠進入王府,已是滿足不已,更不敢有其他奢望。據歷史記載,鈕鈷祿氏嫁入王府多年,卻從未得到過雍正恩寵,甚至,連面都沒有見過,在王府中,她儼然是個可有可無之人。
之後,鈕鈷祿氏得到雍正寵愛,並不是因為弘曆,而是其擅於把握機會。
當時,京城爆發時疫,許多人死於非命。身為皇子的雍正也不幸染病,病情危重。因此病致死率很高,王府內無人敢接近,雍正孤零零卧床殘喘,那些所謂的福晉早就躲得遠遠地,唯恐傳染給自己。對於別人來說,是恐懼;但對於鈕鈷祿來說,則是天賜良機。雍正染病期間,鈕鈷祿氏一直陪伴左右,細心呵護,煎湯熬藥,日夜守護在病榻前。
這些自然都被雍正看在眼裡,當時病重的雍正,一度以為自己生命不久矣,絕望之時看到有這麼一個對自己呵護備至的女人,自然是內心倍感安慰。在病情痊癒後,雍正對鈕鈷祿氏寵愛有加,並且,還寵幸了她。雖然,雍正寵幸了鈕鈷祿氏,但是,對她的感情一直是不冷不淡。其實,鈕鈷祿氏也明白,雍正對她,更多的則是感恩,而不是感情。
就這樣,寵幸一次後,雙方再次形同陌路,鈕鈷祿氏還是那個格格,依舊是低賤下妾。對於雍正的冷漠,鈕鈷祿氏從未心生抱怨,依舊如尋常一般,做著自己該做之事。鈕鈷祿氏並不知道,正是這份執著與隱忍,無形中成就了她。康熙十五年,雍正四子弘曆出生,也就是後來的乾隆帝。儘管生出了弘曆,但鈕鈷祿氏身份依舊沒有提升。
她數十年如一日,在王府內一邊伺候那些福晉,一邊將弘曆撫養長大。在弘曆十二歲的時候,經常跟隨雍正服侍康熙帝。因弘曆聰穎好學、機靈鬼巧,康熙對這個皇孫兒甚是喜愛,剛見第一面就大喜道:「是福過於予」,意思便是:這孩子的福運要大過我啊。話中含義已經很明顯了,只要是明眼人都清楚,康熙這是暗示弘曆是將來的皇帝,旁邊的雍正自然讀懂了這點。
康熙並不僅是誇讚幾句,還將弘曆帶入宮內讀書,並且親自教習,顯然,康熙對於弘曆之喜愛大過雍正。隨著爺孫倆相處愈加融洽,康熙帝對弘曆母親甚為好奇,就想要見上一見。而後,鈕鈷祿氏便來到康熙面前,康熙看過後,面露喜色,稱其:「天降福運,怪不得生了一個好皇子。」正是康熙這一誇,徹底改變了鈕鈷祿氏的命運。
她憑藉著康熙對兒子的寵愛,繼而受到雍正的重視,被封為側福晉。雍正當上皇帝後,將她封為熹妃,居住在景仁宮內,地位在宮內排第三,位於烏拉那拉皇后、年貴妃、齊妃之後。隨著時間推移,皇后因病去世,而齊妃則因兒子弘曆之時,遭皇帝遷怒失寵。也正是趁此時機,鈕鈷祿氏才迎來了地位的上升期,從嬪妃晉為貴妃,成為當時後宮的統領者。
在她成為側福晉的時候,並未恃寵而驕,依舊如往常一般,對人恭恭敬敬。哪怕是對待已經平級的王府福晉,鈕鈷祿氏依舊保持舊職,悉心伺候。
鈕鈷祿氏作為從底層做起的人,自然知道如何處世方能使自己走的更遠。如今,其子弘曆深得康熙喜愛,如果不出意外,很可能會受到康熙的重點栽培,成為未來皇帝都有可能。為了讓兒子能夠得到立儲機會,鈕鈷祿氏不願意犯下任何錯誤。她深知宮廷爭鬥,如果自己犯下錯誤,落下把柄,必然會對兒子前程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她寧願繼續隱忍,也不願得罪他人。
在這期間,深得雍正喜愛的,還是年妃和李氏。年妃在《甄嬛傳》中,是一個令雍正非常厭惡的妃子,然而,在歷史中,她卻是雍正最為喜愛的妃子。年妃在世時,雍正對她的恩寵從未斷過,而她一生,也為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可惜福運不足,盡皆夭折。鈕鈷祿氏自雍正痊癒後,彷彿再次被遺忘,也從未被雍正厚待過,一直到雍正當上皇帝,事情便出現轉機。
雍正登基後,發布詔令,鈕鈷祿氏身份從嬪妃升為貴妃。雍正元年,雍正帝私下定好皇位繼承人弘曆,將其名字寫於詔書內,密封后藏在大殿牌匾後。雍正因病逝世後,弘曆遵從遺詔,繼承帝位,時年二十五歲。根據清朝祖訓,皇子登基成為皇帝,那其生母自然晉陞皇太后,居住慈寧宮,為整個後宮之首。
弘曆確實如康熙所說,聰穎過人,很有天子風範,最為重要的是,弘曆在早年從未犯錯,這點深受雍正讚賞。當時宮內雖未公布詔令,但是,宮內之人早就猜測弘曆必將是繼承皇位之人,因此,他們對於鈕鈷祿氏的態度則變得更加恭敬,畢竟,這可是未來皇太后。鈕鈷祿氏自然明白這些,但是,隱忍多年的她,在事情不到最後一刻的時候,是不會有絲毫懈怠的。
哪怕外界對於皇儲之事傳的沸沸揚揚,她對宮內人依舊是恭敬溫和的模樣,不願為弘曆惹出事端。雍正登基不久,後宮便發生大事。
雍正最為寵愛的年貴妃因病逝世,雍正為此特別傷心,情緒屢次失控。據記載,在那段時間,雍正變得非常暴躁,數次遷怒於文武百官,對大臣斥責不止。有的官員因為盡職不周,遭遇連降兩級,這在當時,可謂是極重懲罰。沒有多久,烏拉那拉氏也開始病重,皇后病重,那後宮自然陷入癱瘓,無人管控。
雍正心急如焚下,忽然想到了鈕鈷祿氏,遂讓她前來輔助處理後宮事務。表面是輔助,其實後宮事務皆由鈕鈷祿氏決斷。烏拉那拉氏逝世後,雍正將鈕鈷祿氏封為熹貴妃,統攝後宮。此刻的鈕鈷祿氏,雖然不是皇后,但儼然已經擁有皇后的權利。
乾隆登基後,鈕鈷祿氏被尊為皇太后。
乾隆在歷史上是個有名的大孝子,對母親特別孝順。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母親撫養他有多麼艱苦,看慣了母親遭受欺辱,給別人端茶倒水,吃盡了苦頭。年幼的乾隆便發誓,將來一定讓母親過上富貴的生活。在其當上皇帝後,每次外出巡視,都會帶上母親共同出行,一路遊山玩水,賞景觀花。每年拜祭孝陵,秋獵木蘭,乾隆也都會帶上母親。
當太后過生日,乾隆會在宮內大擺宴席,邀請王公貴族為母親賀壽。乾隆為太后籌辦了三次壽辰宴席,分別是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一次比一次盛大。在太后剛過六十歲生日的時候,乾隆為了讓母親開心,不惜耗費財力人力,在好山園舊址建造「清漪園」,將瓮山改成「萬壽山」,並且,在山前建造一座寺廟,賜名「大報恩延壽寺」。
鈕鈷祿氏身體一向硬朗,先後經歷了三個十年大壽,一直到乾隆四十二年,鈕鈷祿氏已經八十五歲高齡。當時正值正月,在圓明園中過冬的鈕鈷祿氏不慎感染風寒,乾隆帝聽聞消息後,拋下手頭政務,火速趕到圓明園看望母親,並且,在鈕鈷祿氏患病期間,乾隆一直侍奉在左右。但是鈕鈷祿氏終究年歲已大,病情很快加重,在卧床十四天後,這位高齡太后,便走完了一生,逝於長春仙館。
鈕鈷祿氏死後,乾隆賜其謚號為「孝聖憲皇后」,且免除天下錢糧一次。一個月後,乾隆命人建造金髮塔,用來放置母親生前梳落的頭髮。在下葬期間,乾隆每天都要前往祭奠,風雨無阻。朝內眾臣覺得乾隆已經年近七旬,身子骨經不起這麼折騰。遂紛紛勸阻,請求乾隆帝身體為重,隔幾天參拜一次也無妨。
對於大臣的諫言,六十七歲的乾隆並沒有採納,而是繼續保持著每天參拜。待祭奠禮儀結束後,鈕鈷祿氏棺木便從京城運到了泰東陵,棺木所經過的城鎮,皆免除七成賦稅。同年五月,鈕鈷祿氏牌位移入太廟。同年十月,建造數月的金髮塔落成,高四尺六寸、底二尺二寸,塔內放置一尊無量壽佛與鈕鈷祿氏的頭髮。
鈕祜祿氏為滿族姓氏,亦寫做「鈕祜魯氏」,滿族八大姓之一。 鈕祜祿氏在清朝是大姓,見於《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長白山區一帶。在清代滿洲八旗中各旗均有分布,不單是隸屬一旗。
其實,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鈕祜祿」這個姓氏的稱謂曾幾度變化:遼代稱「敵烈氏」,金代稱「女奚列氏」,元代稱「亦氣烈氏」,明代稱「鈕祜祿氏」。滿洲氏族「鈕祜祿」氏,冠以漢字姓稱「鈕」姓,也有的冠以漢字姓稱「郎」姓。「鈕祜祿」氏是典型的「一氏冠兩姓」的滿洲氏族。
參考資料:
『《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清史稿》、《清朝皇后》』
※清朝皇子的日子太難過了,看著好吃的東西不能吃,多數是被餓大的
※為讓大家能吃飽飯,此人做一件事堅持30年,很多人都應該感謝他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