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涼風至 這些白露民俗你都了解嗎?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9月8日,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白露降臨,表明著秋天已經到來。而在成都,歷經「秋老虎」的高溫之後,終於迎來了涼爽宜人的秋日。
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這一天中,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所以名為白露。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
白露的到來,表明炎熱的夏天已過,網友們也愉快地迎接著這節氣。微博上,「白露 該穿秋褲了」被迅速刷上話題榜,引發人們討論。不過,也有聲音說道,白露穿秋褲,顯得為時過早。那麼到底在白露應該做些什麼呢?這一節氣又有著怎樣的民俗?不妨一起來看下。
「祭禹王」
祭「水路之神」大禹 祈求漁業豐收
白露分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羞。「鴻雁來」指鳥從北向南飛,大曰鴻,小曰雁;「玄鳥歸」說的是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而「群鳥養羞」之時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基本上每隔5天就是一候。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而對於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言,祭祀當然不可少。於是每年白露,在太湖畔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禹王」的祭祀活動,以表達漁民們的殷切希望。
禹王,即大禹,不僅是傳說中治水英雄,更被太湖畔漁民稱為「水路之神」。相傳古時大禹治水從北向南,最後在震澤將興風作浪的鰲魚鎮壓在湖裡,這「震澤」便是今日的太湖。太湖沿岸的漁民在太湖中的小島上為大禹建廟祭祀,並將這份信仰傳承了一千多年。
太湖沿岸的大禹祭祀一年有四次,其中以清明和白露這春秋兩祭最為隆重。據清乾隆年間《太湖備考》所載,禹王香期一般為七天,前三天祭拜,後三天酬神,最後一天還有送神的儀式。並且,漁民為表虔誠,將秋季捕獲的第一條魚獻給禹王,以求太湖風平浪靜,自己能有個好收成。
吃龍眼
喝白露茶
吃龍眼喝米酒 更有「白露茶」來泡
天氣一冷,自然就到了「貼秋膘」的時候了。白露時節,民間還有著許多跟吃有關的民俗。譬如在南方福建一帶,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當地民間的意思是,龍眼本就滋養,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更是有大補身體的奇效。
「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除了吃的食物,這一天喝茶也有講究,要喝「白露茶」。白露茶是白露時節採摘的茶葉,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到了白露前後又會進入生長佳期。所以,白露茶不像春茶那樣嬌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股獨特的甘醇味道,深受老茶客的喜愛。
不僅如此,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在這仲秋時節的伊始,不如來點溫補之食,感受秋意的涼爽。
※親歷普吉島大浪的中國遊客:浪比船都高,船身幾乎是90度搖擺
※美商務部暫時解除中興禁售令 港媒稱小米一手中籤率100%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