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最新:2018未來科學大獎:誰是林本堅?

最新:2018未來科學大獎:誰是林本堅?

編者按

一年一度的未來科學大獎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獲得生命科學獎,馬大為、周其林、馮小明共同獲得物質科學獎,林本堅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來自台灣的林本堅教授尤其出人意料,其獲獎的代表性工作正是來自今年因中興事件被高度關注的晶元領域。當前全球半導體高階製程所用的浸潤式微影技術,便來自他的發明,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輝煌貢獻巨大。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林本堅

林本堅是誰?

這可能是剛剛發布的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中最令人陌生的名字。然而,正是因為他的發明,影響了世界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技術路徑,包括英特爾等在內的一大批國際巨頭由此捨棄耗資巨大的研究積累追隨其技術標準,從此造就了台灣半導體的輝煌成就,對台灣科技業發展貢獻巨大。

林本堅,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獎獲獎人。https://tech.nikkeibp.co.jp

林本堅(Burn J. Lin)的代表性工作是發明並推廣浸潤式微影技術,使其成為半導體領域的世界領先者,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產業技術路徑。

摩爾定律大意是指晶元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兩年便會增加一倍。一般來說,晶體管越小,晶元就越快,耗能更少。

已經成功維持了半個多世界的摩爾定律令世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笨重的大型台式電腦一步步演變到今日的智能手機,設備變得越來越小,而計算能力卻越來越強大。推動這一切的背後有許多的英雄,而今天的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林本堅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一位。

具體來說,他持續地推動了晶元製造中先進光刻技術的發展。在光刻中,目的是把畫了很多電路的模版進一步縮小放到晶元上,這有點像照相機。到底縮小到怎樣的程度呢?比如,一根頭髮絲的橫截面是80微米,也就是80,000納米,如果用28納米的工藝,要放下20000個單元。把如此龐大的電路縮放到小小的晶元上,難度可想而知。

2002年,林本堅發明了「浸潤式微影技術」,徹底改變了集成電路的生產。這項技術是在透鏡和矽片表面的間隙中,用水代替空氣以提高解析度。當時全世界的半導體研發團隊都在專註於157納米波長技術,林本堅創造性的以193納米波長的光,通過水作為介質,將其縮短至134納米,震驚世界。他孜孜不倦地通過各種國際研討會說服同行使用該技術,由此繼續將摩爾定律延續下去。

林本堅的父母早先時候居住在香港,在抗戰時期逃到相對安全的越南,林本堅便出生在那裡。在越南,他一方面接受中國式的教育,另一方面因其父親曾是一所英文學校的校長,為他學習英文打下了紮實基礎。

在高中的最後一年,17歲他到台灣新竹高級中學讀書,後來考入台灣國立大學的電機系並獲得電機學士。此後,林本堅赴美讀書,於1970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畢業後,他本來想進入一家光學公司,但沒想到「誤打誤撞」進了IBM。不過,他沒想到的是,在光學方面的訓練倒是在半導體成像方面幫了他很大的忙。這樣,從光學設計轉到半導體技術,他在IBM不斷提高成像技術,一干就是22年。

不過,當時的IBM,他的技術路線並不被看好,而處在研發階段,誰都不知道哪一條路會成功。當時為了「抗議」公司主流的技術路線,林本堅寫了一個大的布告,貼到辦公室的牆上,說「X光只是給牙醫用的」。他的執拗可見一斑。

當時的IBM有很多人是做物理出身,他們認為,把深紫外線縮到250多納米,用X光可以做到甚至更低一點。當時的IBM花很多力氣去研究X光方面,而林本堅堅持認為,到250納米之後,光學微影是很有前途的。

離開IBM,林本堅選擇了創業,成立了Linnovation,發展與光刻相關的軟體以及其他技術。但8年之後,他的最大的一個競爭對手被一家大公司收購,他陷於無力與之競爭的絕望之中。恰在這時,台積電來電話邀請他加盟,經過一番了解後,林本堅欣然應允。

2000年,林本堅回到台灣,加入了台積電。那時,全世界都在走157納米波長的微影蝕刻的技術,不過,林本堅認為這個技術遇到了難以突破的瓶頸,需要另覓他途。2002年,他開創性地發明浸潤式微影這項顛覆性技術,扭轉了技術潮流,成功引領了全世界的半導體研發。

林本堅曾是台積電的研發副總裁和傑出研究員。作為IEEE終身研究員、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他還獲得了IEEE Cledo Brunetti獎(2009年),Jun-ichi Nishizawa Medal Award(2013)等獎項。

林本堅說,實際上,他並沒有把獲獎設定為目標,重要的是他的工作對公司或者技術社區有用,獎勵只是一個副產品。從台積電退休後,他被聘為台灣清華大學教授,為培養半導體研究的人才繼續貢獻其力量。


生命科學獎 | 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

獲獎理由:

獎勵他們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李家洋

李家洋,1956年7月出生,安徽肥西人,植物分子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李家洋院士長期從事高等植物生長發育與代謝途徑調控的分子網路研究和水稻品種設計育種,著重於闡明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機理,並致力於水稻的分子品種設計,培育高產、優質、高抗、高效新品種,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開創性貢獻,引領了該領域的國際科學前沿。李家洋領銜的團隊經過十餘年的艱辛攻關,通過分子設計育種技術,精準選出高產與優質的控制基因「組裝」在一起,破解水稻了「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的難題。該研究成果「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也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 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 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2017年7月,任青島海水稻學院首席教授。 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 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鳳凰財經採訪時發表了對轉基因的看法。對於轉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作物,都是沒有問題的。袁隆平表示,轉基因是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張啟發

張啟發,1953年12月出生於湖北公安,作物遺傳育種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6年張啟發從華中農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985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學位後留在該校從事博士後工作;1986年回國後在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工作,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擔任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首任院長;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批特聘教授;200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1年擔任國家農作物分子技術育種中心主任;200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08年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張啟發一直致力於水稻基因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抗蟲、抗旱、少化的「綠色超級稻」,其領銜開發的「抗蟲轉基因水稻」就是綠色超級稻研究中的一部分。


物質科學獎 | 馬大為 周其林 馮小明

獲獎理由:

表彰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馬大為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美國匹茲堡大學和Mayo Clinic博士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理學博士,山東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

主要研究方向是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複雜天然產物全合成、有機合成方法學、化學生物學等。

周其林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編委。2009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是不對稱催化,包括設計合成新型手性配體和手性催化劑,開發新的不對稱催化反應;生物活性的手性天然和非天然化合物合成;手性藥物合成等。

馮小明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獲蘭州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學位。2013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從事不對稱合成方法學及手性醫藥、農藥和具有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對不對稱合成中發展新型優勢手性催化劑、新反應和新策略等核心和挑戰性問題,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去知識分子網站看一看這些文章:

北生所研究員湯楠獲2018年度「顧孝誠講座獎」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3854.html

扎克伯格宣布提供1250萬美元,助推醫學成像技術發展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3857.html

天文史上的驚喜:女博士那年的發現剛剛獲300萬美元科學大獎

http://www.zhishifenzi.com/news/multiple/3847.html

(長按複製上方鏈接,瀏覽器打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谷歌雲計划進入中國大陸;蠶寶寶吐出蜘蛛絲 | 科學FM
PD-1抑製劑:白玫瑰與紅玫瑰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