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護理技巧,讓寶寶少跑醫院
少跑醫院的10個護理技巧
1、感冒不嚴重,不必送醫院
如孩子感冒癥狀並不嚴重,最好在家護理觀察。醫院內病人較多病情複雜,非常容易出現交叉感染。
家長怎麼做:如何掌握孩子病情輕重,觀察癥狀固然重要,關鍵是觀察孩子精神狀況。孩子依舊活躍,問題肯定不嚴重,如果精神變差,立即就醫。新生兒若發燒、奶量嚴重下降立即就醫。
2、寶寶咳嗽不嚴重,不吃藥。
如果病情不重,注意在床上休息,多飲水,吃清淡飲食,1~3天會自愈。
怎麼做:如果咳嗽較重,治療原則為消炎、止咳和祛痰,但小兒盡量少吃止咳藥,因為痰液咳出有利於疾病恢復。護理方面注意患兒多喝水,室內空氣要潮濕,有利於痰液稀釋,容易排除。
3、鼻塞但沒有流鼻涕,用手焐熱
如果寶寶僅僅是鼻塞,沒有明顯的流鼻涕癥狀,用手捂。
怎麼做:可以將雙手相互摩擦,使手的溫度升高,或用熱水袋、熱水瓶等工具將手焐熱後,捂住寶寶的頭頂部;也可以給寶寶戴上一頂小帽子。過一段時間後,寶寶的鼻塞就可以好轉了。如果鼻涕很多可以用海鹽水滴入寶寶鼻子里,或者用濕巾一角蘸水潤濕小鼻子。
4、預防鼻子出血,用油修復鼻黏膜
冬季天氣乾燥,鼻出血在孩子當中很常見,主要與鼻黏膜受到刺激過多或過於乾燥有關。
怎麼做:如果僅僅是鼻黏膜乾燥導致鼻子出血,可以用浸滿油(如橄欖油)的棉簽塗抹鼻孔內側黏膜,因為鼻出血最常見的部位就是鼻翼內側鼻中隔部位的黏膜。
每天早晚各塗抹一次,堅持2~3個月,就能有效免除鼻黏膜受乾燥空氣的侵擾,為損傷的黏膜修復創造時機,有效預防鼻出血,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當然一定保證室內濕度,40%-60%是比較適宜的範圍。
5、寶寶少穿衣、少蓋被
其實為寶寶減衣減被也需要勇氣和正確的判斷,媽媽們總是擔心寶寶會著涼。
怎麼做:減衣減被後,摸摸寶寶的小手,溫溫的就是溫度適宜。熟睡時,腳也是溫暖的,但不出汗,就是最舒適的溫度。寶寶自身的散熱和排汗功能還不夠完善,大人如果穿衣多了,會覺得熱、出汗、不舒服,而寶寶就不一定。
他又不會說話,只能這樣熱著。如果寶寶長期穿衣過多,手心經常是熱熱的,尤其是乾熱,不出汗,就不是一件好事。這樣過不了多久,寶寶就會肺胃蘊熱,降低抵抗力,引發呼吸道感染。
6、冬季保暖、取暖很重要。
冬季氣溫低,暖氣、取暖器等是有必要準備的(特別是洗澡和按摩的時候)。
怎麼做:條件允許的,有冷暖空調的環境會較好些。一個原則,初生兒要保暖,從中國傳統的習俗和中醫的角度,國人更加註意寶寶肚臍的保暖。室內溫度24-26度較適宜。
7、洗澡、擦乾水分防感冒
洗完後要徹底擦乾皮膚表面的水分,特別是皮膚褶處的水分。
怎麼做:擦乾寶寶身體水分,全身可以適當抹一些嬰兒潤膚露,小屁股抹上護臀膏,不要使用爽身粉。洗澡後,用離院時醫生開的消毒水徹底消毒寶寶肚臍。
8、冬季防「紅屁股」,擦護臂霜
隨著天氣逐漸變涼,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寶寶排尿或便,而導致更換尿不濕不及時,會導致「紅屁股」的發生。
怎麼做:建議給寶寶選擇寬鬆柔軟的棉質服裝,以防衣物過緊加重紅屁股。如果出現紅屁股,多晾曬,及時塗抹護臀霜。
9、喝水、看寶寶癥狀補充
冬季乾燥,別忘給寶寶補水,寶寶缺水的表現:
1.口唇乾燥。寶寶不斷用舌頭舔嘴唇,看到水會有高興的表情,喝完水會很舒服。
2.排尿次數減少,尿液變黃;大便乾燥,硬結。
3. 食慾減退;因為水分不足,胃腸道的消化液分泌減少,影響消化功能。
4. 哭鬧的眼淚相對減少,或沒有眼淚,這是急性嚴重缺水的表現。
很多人建議說六個月內的小寶寶不用喝水,但我們好孕媽媽的老師還是建議:洗澡後、天氣乾燥、出汗後適當補水,新生兒5-10毫升,大寶寶適當增量。為了寶寶口腔健康,建議餵奶後喝口白開水。
如何在室內創建舒適小天地
冬天,父母為了增加室內的溫度,總喜歡將門、窗關得密不透風,可是環境專家並不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因為,寶寶可能受到房間內臟空氣的污染。那麼,這時父母該如何創建一個舒適的小天地給寶寶享受呢?
室內溫度:冬季室內溫度應在18攝氏度以上,但要注意空調對兒童身體的影響,合理使用;
空氣流動:要加強兒童房間的通風換氣,可每天換氣一次,寶媽和寶寶去另外房間。
房間朝向:冬季日照時間短,小兒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因此,兒童居室要向陽,每日多晒晒太陽。
冬季是寶寶常見病的多發季節,寶寶要細心呵護寶寶健康,一定要預防感冒、不可掉以輕心哦。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路,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由於作品來自互聯網.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繫小編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