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世界油畫經典: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特羅皮寧 作品賞析

世界油畫經典: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特羅皮寧 作品賞析

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特羅皮寧(Василий Андреевич Тропинин, Vasily Andreevich Tropinin)(1776—1857年)的創作與十九世紀初莫斯科畫派的形成密切相關。他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農奴之身,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完成在皇家藝術學院的教育。他的繪畫技術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對自然獨立而勤于思考的繪畫練習。「最好的老師是大自然」,這句話中包含了他主要的創作原則。

遵循學院的連續多層上釉的繪畫系統的同時(譯註:這裡指在畫上塗透明顏料),特羅皮寧在肖像形象的那種鮮活感中顯現了自己新穎的用色天賦,他藉助簡單但具有表現力的方法和鮮明的色彩強調——無論是衣服上的些微凌亂、襯衫敞開的衣領抑或漫不經心包上的圍巾——達到了這種鮮活感。

畫家之子《阿.瓦.特羅皮寧像》(ПортретА.В.Тропинина, Portret A.V.Tropinin)(約1818年)是俄羅斯藝術中最好的兒童形象之一。小模特兒彷彿出其不意地被捕捉到,在畫家敏銳和充滿愛意的目光前展現了自己最好的品質。

瓦.安.特羅皮寧

阿.瓦.特羅皮寧像 約1818年

帆布油畫 40.4 x 32 cm

阿爾謝尼.瓦西里耶維奇.特羅皮寧(1809—1885年)是瓦.安.特羅皮寧之子。1856年因為兩幅複製父親的畫作《吉他手》和《女裁縫》被人稱作「肖像畫界」的非主流自由畫家,不過最終沒有成為著名畫家。肖像畫是在烏克蘭繪就的。瓦?安?特羅皮寧回憶起這段時間時說:「……在那兒我沒日沒夜地畫自然,畫一切人一切物,而我的這些作品似乎是我畫到現在最出色的。」兒童的直率與吸引力讓畫家十分感興趣。他記錄下了肩膀的急轉和望向觀眾之後某處的偶然目光。臉上的明暗閃動是真實的日光。肖像畫中沒有浪漫主義的精神緊張,確切地說容易發現的是感傷主義的那種將人視作「自然之子」的回聲(譯註:自然之子即未受城市文化影響的人)。形象的坦白與真誠使其成為俄羅斯藝術中最傑出的兒童肖像畫之一。

紡紗女 1800年代末—1810年代初

帆布油畫 60.3 x 45.7 cm

在烏克蘭的這段時間裡特羅皮寧完成了大量描繪當地民族特徵的畫作。自1800年代開始在俄羅斯文化中興起了對小俄羅斯的巨大興趣。出現了許多用感傷主義和牧歌式的方法描繪那裡的民族生活、習俗的文學作品。《紡紗女》就完全符合時代精神。樸素的美麗臉蛋、自然而然的感覺應該屬於那些與自然法則和諧相處的「自然之女」。在這種「理想性」之中也包含了生命的真理,就如同啟蒙時代、尤其是其賢哲讓?雅克—盧梭所理解的那樣。《紡紗女》同樣也能與卡拉姆津筆下的女農民或者果戈理《狄康卡近鄉夜話》中的人物比較。特羅皮寧關於這個時期曾說過:「……我是在小俄羅斯學會畫畫的。在那兒我沒日沒夜地畫自然,畫一切人一切物,而我的這些作品似乎是我畫到現在最出色的。」

康.格.拉維奇像 1823年

帆布油畫 66 x 52 cm

康斯坦丁.格里高利耶維奇(葉果若維奇).拉維奇是莫斯科土地丈量辦公廳的官員。拉維奇的命運十分不幸。這個賭棍被控大輸一筆後打死了一個賭鬼;他在監獄蹲了七年然後「因為有嫌疑」而被發配去了西伯利亞。肖像是在特羅皮寧來到莫斯科的那一年完成的,他在莫斯科成了首屈一指的肖像畫家、莫斯科式的生活和莫斯科的地主老爺們的歌頌者。拉維奇身著睡袍、髮型凌亂、領帶解開,衣服有意採用明亮的色彩組合。主人公以私人身份入畫,顯得是個有閑暇時間自得其樂的人。閑暇嗎,照西塞羅的話說,是從事哲學的必需條件。換句話說主人公就不是毫無自由思想的。比起基普連斯基的畫中人,特羅皮寧的看起來就有些傻頭傻腦,不過更落落大方些——他是一個典型的莫斯科居民。

綉金女 1826年

帆布油畫 81.3 x 63.9 cm

織花女 1823年

帆布油畫 74.7 x 59.3 cm

這幅畫是畫家創作的新型作品——風俗肖像畫的鮮明例證。造型的基礎並非特定的人物,而是總括性、理想化的一類人。年輕貌美的女孩調皮地看著觀眾。她的動作和形體充滿了優雅。年輕迷人的平民形象與感傷主義的傳統有關,體現了單純與舒適的居家生活習慣的詩意。在《織花女》中可見塔羅皮寧對於人周圍環境的興趣。畫家對於第一景上剪刀的靜物寫生的興趣並不比對於女主角的來的要少。畫橄欖色主色調穩重而優雅,畫的表面特徵因此顯得更濃密、具備了一種琺琅般的光芒。畫家多次複製了這幅畫。

亞.謝.普希金像 1827年

帆布油畫 68.5 x 56 cm

聖彼得堡,全俄普希金博物館(洗滌河畔普希金故居博物館)

1827年普希金湊巧被畫了兩幅肖像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兩者互相之間是對立的。它們向觀眾描繪了普希金不同的面容。基普連斯基描繪了詩人的「上流社會」面貌,同時畫出了具有象徵意義的背景,明確指出了他的主人公所從事的「神聖的手藝」。而特羅皮寧的普希金則完全是按照「居家的方式」畫的,這個形象更為溫暖、私密和有人情味。普希金訂了這幅作品送給他的朋友,以狂熱的藏書癖和毒舌而聞名的索伯列夫斯基。

特羅皮寧畫的這幅肖像畫的故事幾乎可以寫入偵探故事——替代它的複製品被寄往海外索伯列夫斯基處,而真跡則長久地在莫斯科的各個角落晃悠,直到在奧勃連斯基公爵的換匯店重新浮出水面。特羅皮寧確認了自己那不幸蒙受漫長遊歷作品的真實性。1909年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買下了它,而在1937年根據組織要求它被調往列寧格勒的普希金博物館,至今仍然存放在那裡。

普希金的目光充滿靈感地望著遠方。「居家的」普希金即使在此仍然是個浪漫主義詩人,集中精力於自己的天職。他莊嚴而又衝動——彷彿在他身體里存在著一個彈簧,準備著立馬彈出似的。

詩人的脖子上不經意地系著圍巾,從圍巾後露出了寬鬆襯衫的衣領。根據畫家的思想,「居家」服飾能使畫中主人公更接近觀眾。

特羅皮寧將普希金身著的長袍描繪得簡直顯得莊重:它讓人想起了古代那種從人雙肩批下的托加長袍,更強調了詩人畫中那個崇高的姿勢。

在普希金放在紙上的右手上可以看見兩個寶石戒指。其中的一個是沃倫佐娃的信物,他們之間的友情(更近乎是一種熱戀)是詩人被流放出敖德薩的原因。普希金一直將這個戒指視作護身符。

娜.亞.祖波娃伯爵夫人像 1834年

帆布油畫 88 x 68 cm

自1830年代起特羅皮寧因為成為了莫斯科第一個肖像畫家而著名。公眾偶像布留洛夫來到莫斯科時拒絕為人畫像,他說:「你們在莫斯科有自己傑出的畫家!」《娜?亞?祖波娃像》是畫家這一時期的最高成就之一。娜塔莉婭?亞歷山德羅芙娜?祖波娃(1775—1844年)是蘇瓦洛夫元帥之女,特羅皮寧在為其畫像時創造了一個莫斯科上流貴族的典型形象。並不美麗的貴族臉龐,直勾勾盯著觀眾的眼神,輕蔑的一絲微笑,平靜的姿勢,在其後能感受到好用權勢。蓋在肩上的斗篷則強調了魁梧的形體。帶有四根鴕鳥毛的巨大羽飾絲絨帽近乎為模特兒的外貌帶來了一分侵略性。赫爾岑將莫斯科的貴族老爺們稱作「自以為是的土包子」。他寫道:「在彼得堡人們喜歡擺闊,但是其他任何多餘的都不喜歡;在莫斯科只有多餘的被認為是闊氣的。」相反,特羅皮寧卻善意地看待莫斯科人的弱點——這同樣也是他的弱點。

窗口的女子 不晚於1841年

帆布油畫 41.2 x 32.6 cm

1840年代特羅皮寧繼續作肖像畫,只不過在其中出現了新的特色。在諸如《窗口的女子》這樣的作品中,獨特的風俗畫原則顯著加強,可以感受到畫家想要將女主人公展現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在保持著理想化特徵的同時,特羅皮寧特別關注了真實的背景、日常物品,強調了其表面的物質化。形體造型變得幾乎是雕像式的,用色則採用棕黃色調,類似於十七世紀時髦的荷蘭畫家。這已經不是年輕的、脆弱的「織花女」或「綉金女」,而是堅強、自信的擁有繁盛的成熟美的女性。模特兒的姿勢已經沒有了表面的雅緻,她故意地顯得尋常,彷彿是強調女主人公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根深蒂固。特羅皮寧生機勃勃的藝術幸運地與時代的品味相一致,類似的畫都都獲得了公眾的回應。

自畫像 1846年

帆布油畫 106 x 84.5 cm

同代人的回憶描繪了特羅皮寧在莫斯科的舒適生活,他在懶兒街一套不大的公寓里住了超過三十年。七十歲的畫家在此處完成了自畫像,其中獨特地結合了自己平易近人的面容和威嚴的克里姆林宮全景背景下的有代表性的姿勢。特羅皮寧逆光描繪自己——這是浪漫主義肖像畫最愛用的方法之一。然而臉上光澤的閃耀並沒有為他帶來神秘的多重含義。畫家的面容保存著典型的莫斯科式的和藹、慈祥的特徵。肖像中對於特羅皮寧的作品非典型的浪漫主義激情可以看做是遷就時髦的產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 的精彩文章:

法國攝影:我在鏡頭裡看到的世界
德國繪畫:值得驚奇 因為一枝彩色鉛筆

TAG:書畫藝術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