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才是真正的三國贏家,沒想到他還有著這樣的心思
原標題:扶不起的阿斗才是真正的三國贏家,沒想到他還有著這樣的心思
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魏國兵強馬壯,佔地最廣,實力最強;吳國處於江南,有江河赤壁作為屏障,蜀國佔據四川,名將眾多,有蜀道之險為其掩護。然而為什麼是魏國一統天下呢?畢竟蜀國才是漢朝正統。有人將罪責歸咎於蜀國劉禪的昏庸無能,不能繼承父業,我認為這一問題還有待商榷。
首先蜀國是三國時期實力最弱的一個政權,蜀國位於四川,他地民狹小,國力衰弱,不然也不會與吳聯合抗曹。另外從天下局勢來看,劉禪繼位之時,魏國國力經司馬懿等人的變法革新之後已經處於頂峰,並且赤壁之戰後蜀國和吳國再也沒有對魏國進行有效的打擊,使得魏國的軍事力量也達到一定規模。兩者為之後魏國一統天下奠定基礎。
但是在劉禪即位之後,蜀國仍然在劉禪的統治之下延續了四十年之久,幾乎與帝國曹魏共同存亡。歷史上的蜀國在危局中自撐,政權基本穩定,對魏國也是以攻為守,這是歷史事實。
人們認為劉禪是一個昏庸的君主,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劉禪並沒有十分卓著的功績,完全是依靠著諸葛亮作為蜀國支柱,並且沒有個人的主見,很容易聽信讒言。
二、劉禪在上位後寵信佞臣,導致很多時候後方不能及時的援助前沿,這使得蜀國針對魏國的攻打計劃失敗,導致國力空虛,這是蜀國滅亡的根本原因。
這兩個原因在歷史上無可厚非,但是對於劉禪本人的昏庸我卻並不認同。
劉禪在位的時候,蜀國的確人才濟濟,卧龍諸葛亮、幼麟姜維等都是人才。諸葛亮無論在軍事還是政治上都是一流自不必說。費禕董允等人也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為劉禪點名的人才,當時與諸葛亮並稱"四相"、"四英"。姜維被諸葛亮當做可以繼承自己相位的人看中,是諸葛亮死後蜀漢伐魏的主帥。無可否認,蜀國能在劉禪手中延續四十多年有一大部分歸功於這些輔臣。 但是,我想從另一方面看待這個問題,我所認為的劉禪是一個平庸但是有著自己睿智的一個君主。
首先劉禪尊稱諸葛亮為相父,大家可能覺得劉禪對諸葛亮只是一味的言聽計從,這種看法我認為有些淺。有一個既不會搶奪你的江山,還能幫你處理工作讓你坐享其成的人誰不會用呢?並且在封建時代"功高震主"的事件屢見不鮮,君主關係更是難以相處。早在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就已試探"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在能壓制住諸葛亮時便有這樣的顧慮,又何況是十幾歲的劉禪呢?有句話叫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如果劉禪真的是一個昏庸的人,那麼必定會對諸葛亮猜疑,即便不能除去他也必須要削減諸葛亮的權利。但是劉禪就算寵信佞臣,也沒有對諸葛亮一絲一毫的不尊敬,甚至將蜀國的政治和軍事權力全權交給諸葛亮。
其次劉禪對於費禕董允將為等人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劉禪真的昏庸,但是對於諸葛亮是不得不用的話,在諸葛亮死後完全可以拋棄這些人,盡情的肆意享樂。姜維等人畢竟是新秀,如果劉禪不重用他們,他們就會遠離權力中心。但是劉禪是個個重用到底。
這裡可以重點說明一下劉禪對姜維的信任,姜維本來便是從魏國歸附到蜀國的,可是在諸葛亮死後仍舊被進封侯爵,作為封建時期的君主,兵權乃是立國的命根子,劉禪卻將兵權全權交於姜維。將兵權交給敵國歸附的將領,君主並沒有幾個敢這樣做。
這說明劉禪的確有主見,這種主見就是知人善任,我們再假定劉禪"昏庸",再昏庸的君主也不會將自己的命根子交給他人。而且在兵權的問題上,越是昏庸的君主越會猜疑,根本不可能有正確判斷。再加上劉禪寵信的佞臣黃皓,時時在排擠姜維,最終在劉禪這裡沒有通過。這說明劉禪雖然重新佞臣卻沒有使了心智,它的情況可能就如今的王思聰一樣,雖然玩樂但是有著自己的睿智。
綜上而言,劉禪不過是一個如同王思聰一樣的人物,只不過因為自己的功績無法超過父輩而被人們鄙視,因為人們對他的期望太高了。而且在三國時期,即便魏國一統天下,但是後期的魏國不過是司馬懿專權。劉禪本人有著獨特的政治主見,"樂不思蜀"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劉禪不是昏庸,"樂不思蜀"真正的目的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安全,畢竟當時的蜀國已經滅亡,如果盲目的復國不過是給自己招來滅門之禍。
※俄羅斯這款巡洋艦堪稱全球最大,全艦所見之處都是導彈發射台!
※最短命的日本信濃號航空母艦,經戰列艦倉促改裝而成,而這個教訓更值得吸取!
TAG:曾今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