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考,在帕米爾深處

科考,在帕米爾深處

古生物學家在帕米爾高原進行化石發掘。鄧濤攝/光明圖片

8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9名隊員和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5名隊員組成的中科院古生物考察隊抵達喀什,準備進入帕米爾高原深處進行考察。此次科考是2017年啟動的青藏高原第二次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組成部分,由古脊椎所的吳飛翔博士擔任野外隊長,他近年來多次組織實施青藏高原和周邊地區的科學考察,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此次我參加了第一階段的野外工作。周浙昆研究員和蘇濤博士帶領的版納園古植物研究團隊跟我們合作密切,將古植物研究與古脊椎動物化石緊密結合,為青藏高原研究提供了更多關鍵的證據。

我們循著與蓋孜河相反的方向,向帕米爾深處的塔什庫爾干進發。一路上,風景變幻,從盆地里的開闊舒緩轉向山峰的澎湃激烈。一座座山峰不僅高聳入雲,還用不同的繽紛色彩裝扮著,特別是奧依塔克的古近紀砂礫岩,簡直就是一片火焰山。隨著道路的延伸,那些金字塔尖頂一般的角峰撲面而來。一座完美對稱的雪峰在旗雲的一側遮掩下若隱若現,我們知道那是海拔7649米的公格爾峰。最精彩的華章接踵而至,我們完全沒想到在萬里無雲的潔凈藍天背景映襯下,倒影在喀拉庫勒湖面的慕士塔格峰展現的不是君臨天下的雄偉,而是低調含蓄的嫵媚。

這裡的少數民族同胞待我們熱情而親切。我們在氈房附近小憩,主人就會走過來,播放優美的樂曲,孩子們立刻跳起歡快的胡旋舞。我們一位隊員的小包遺忘在草原上,牧民撿拾後翻到裡面的手機號碼,馬上打來電話,並且在隊員乘車從100多公里外趕回的時間裡一直等在原地,毫無要求地完璧歸趙。

我們的工作非常順利,第一天我們就發現了有大量小型葉片的植物化石,有些葉片化石的葉脈結構都保存得非常清晰。昆蟲化石隨之出現,翅足俱全的蚊類尤其豐富。吳飛翔找到了我們最期待的魚類化石。這應該是一條完整的高原鰍,它的骨骼都還覆蓋在一層薄薄的圍岩之下,但一列椎體顯著突起,我們將把它送回實驗室後進行精細修復。我們相信,此次發現的一系列重要化石將為探索青藏高原,尤其是帕米爾地區的地質歷史提供關鍵的科學證據,將更清晰地描繪出生物與環境演化的精確細節。

在科考中,發生的兩個小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塔什庫爾干是塔吉克族自治縣,瓦恰鄉也是塔吉克族同胞的聚居地。不時有村民路過我們的工作現場,饒有興趣地觀看,他們熱情地微笑,但並不與我們交談,因為知道我們完全不懂塔吉克語。有一天,突然來了一位表情嚴肅的塔吉克中年漢子,他用塔吉克語和我們說話,可惜我們聽不懂。這時幾名會講普通話的中學生圍攏過來翻譯,我們才得知,他是鄉上的護林員,擔負著監管林草、保護環境的職責,看見我們在這裡擾動了岩層,就趕快過來制止,並要求我們立刻離開。他還給我們看了兩本用塔吉克語寫的手冊,意思是有法可依、執法為公。可見,生態文明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擁護,已經深入人心。

我們首先表達了對護林員認真態度的由衷敬佩——只有這樣認真負責的人越來越多,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才能越來越好。當然,我們的化石發掘是在制度規章下進行的,事先就向相關部門進行了報備,並獲得批准。我們給他看了批文,他撥打聯繫電話進行了核實。我們也向他表示,我們採集化石只會擾動很小的範圍,並且在工作結束後將會回填,儘可能地恢復原貌。這下護林員高興了,還熱情地把我們拉去工作點附近的村民家做客,說那是他的親戚。

第二個小故事,是挖掘中,古脊椎所和版納園開始了「競賽」。

在瓦恰工作的最後一天,我半開玩笑地說,今天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才能收工:找到5條魚化石,至少干到6點鐘,因為從挖掘地點到駐地要開兩小時車。上午我們採集到了豐富的植物和昆蟲標本,魚類也採集到4條。但到了下午,魚類化石就再也找不到了。到了5點55分,周浙昆老師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根據植物化石的發現情況,版納園領先古脊椎所,將要取得最後的勝利。

就在這時,歡呼聲忽然傳來,古脊椎所碩士生畢黛冉發現了第5條魚。這是一條完美的魚,沒有圍岩覆蓋。於是,我們決定再工作半小時。很快,博士生張曉曉發現了一條魚的尾部化石。而就在「加時賽」即將結束的時候,歡呼聲再次響起:我們又找到一塊新的標本,而且能跟剛才那段魚尾完美地拼合在一起。這真是一個絕妙的句號!

作者:鄧濤,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

來源:《光明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北極:一方凈土難自守
你想擁有一台可以水下通話的手機嗎?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