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球鞋販子,干過球鞋媒體,他也算是 「黑白通吃」 了
『不知不覺,「我有一個朋友......」 系列故事已經寫到第四篇
了。不用懷疑,他們都是我真實存在的朋友。
他們有賣 Supreme 的,有賣球鞋的,還會有賣國潮
的。不是我身邊的朋友比較傳奇,他們也都只是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裡有我們想要知道的行業秘密......』本期的主人公叫做 W。可以說,
他
是趟過球鞋圈黑白兩道的 「渾水
」 的人。所謂 「黑道」,就是他的鞋販子身份。所謂 「白道」,他也
曾是一名球鞋媒體人。他的見聞理解會比很多鞋販子來的專業,也會比一些球鞋媒體人看的徹底。而對於更多的普通球鞋愛好者來說,W 的故事或多或少有著一層神秘色彩在......
1 | 一個和大家差不多的初中
我原本以為,這個有著神秘色彩的 W 會有一個傳奇的故事作為片頭,沒想到他只是風輕雲淡的告訴我:「我最開始喜歡球鞋原因和大家都一樣,沒什麼特別的。」
「差不多初中那會兒,那時候班裡的男生都看 NBA。09 年還是 10 年,正是姚麥時期的火箭。那個時候大家經常會買《
籃球先鋒報
》來看,家庭條件稍微
好一點的會買《灌籃》那種籃球雜誌看。一本書翻來翻去好幾遍,除了記住每一個球員的故事之外,他們腳下的球鞋也都記的滾瓜爛熟。一來二去的,就喜歡上了球鞋。你看,要是我問你,你為什麼喜歡球鞋,你的答案肯定和我一樣啊。」我接著問他,他的第一雙籃球鞋什麼,哪來的。他回我:「還能哪來的,和我媽 "
交易
" 得來的唄,考的好就給買鞋。我要是說我記得我的第一雙球鞋是什麼,會不會顯得太不真實了?可我真記得。如果 "中國喬丹
" 不算球鞋的話,我媽給我買的第一雙 Nike 叫 NikeAir Force Lockdown,貨號 317090-001
(至於他為什麼會介紹貨號,接著看大家就會知道了)
。」
- 鞋子沒了,鞋盒還在 -
2 | 上高中後,他開始喜歡滑板鞋
據我對 W 背景的了解,他絕對不算 「家裡有礦型」 的球鞋玩家。他不像現在很多的初高中生,早早地用一雙雙上千甚至過萬的球鞋塞滿了鞋櫃、堆滿了卧室。我問他是什麼時候不停買鞋的時候,他告訴我,他最開始喜歡買的其實不
都
是籃球鞋。「上高中那會,除了喜歡籃球之外,我還喜歡上了滑板。玩滑板特別費鞋,所以那時候我買的最多的鞋子都是滑板鞋。最開始喜歡的滑板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 Vans,可 Vans 對於我這種菜鳥級別的滑手太不友好了,又貴又不耐磨。然後我去找國外的滑板鞋品牌,我發現了 C1RCA、3E。當然,其實我最喜歡的滑板鞋品牌是 DC,就是現在被擺在大賣場里的 DC......後來我發現我買鞋買上癮了,板也不滑了,光顧著買鞋了。你看,現在我家都堆著好些滑板鞋,蠻多都是新的沒穿過的。所以,我自己在買鞋這方面算是比較奇葩吧。」
「籃球鞋呢?都買些什麼?」
「也買了不少,不過我都不記得了。反正就是些幾百塊的實戰鞋,穿壞了才會買新的。」
3 | 被 AJ 「下降頭」 的大一新生
和他聊到這會兒,我都沒察覺到他有任何鞋販子的隱藏潛質,甚至覺得他的故事有些無聊。我有點心急的問他:「你什麼時候開始賣鞋的?」
「別急啊,上次那位月入三萬的老哥不也是上了大學才開始搞鞋子的么.....」
W 和我是同一屆畢業的,
高中
學美術的他畢了業就去南京上大學了。他說,那時候他背著一塊滑板,帶著一拖箱的滑板鞋去上大學的時候才知道,什麼叫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12 年左右,大家都知道那時候 Air Jordan 在學生朋友們間流行的很,完全可以用 「風靡」 來形容,路上隨處可見的 AJ Boys、AJ Grils 讓從小縣城出來的他看呆了。他告訴我,讓他最記憶猶新的一雙 Air Jordan 球鞋是他在軍訓的時候看見別人上腳的 Air Jordan 4 Mars。
- Air Jordan 4 Retro Mars Blackmon -
「兄弟,你知道我看見那雙鞋子的時候是什麼感受嗎?就像夢想照進現實,怎麼雜誌上的鞋還真有人在穿!」
他激動的去和那個人聊天,發現那位朋友其實並不懂球鞋。然後他敷衍的問了兩句鞋在哪兒買的
、買了多少錢之類的問題就和那位兄弟講拜拜了。不過這棵 AJ 的草,算是在他心裡深深的種下了。軍訓結束,大家都換上自己的鞋,他才發現原來 AJ 在這個城市是有那麼的流行......- 真真假假的 AJ4 Fear -
「十個人里就有四個人穿 AJ,有兩雙還是一樣的 AJ 4 『奧利奧『(Fear)。你知道不,那時候 AJ 簡直就是奢侈品,剛剛學會用淘寶的我隨便在網上查查,沒有一雙正代 AJ 是低於兩千塊的。所以也算是出於跟風吧,那時候我的小目標就是買一雙 AJ。」
4 | 喜提 AJ 6 「胭脂」 一雙
雖然在大城市讀書,「窮養兒」 的不成文政策讓 W 的生活費只有一千出頭一點點,自己買雙 Vans 都成問題的他更別說買動輒兩三千的 AJ 了。又不能和爸媽開口,只能去官網碰運氣,不過這小子第一次搶鞋的運氣是我聽說過的人里最好的......
「我第一次在官網排隊買 AJ 是一雙 AJ 6 "胭脂"。那時候官網買鞋蠻有意思的,一般來說 Nike 在上午九點的時候會在微博放購買鏈接,蠻多人都是在微博等著的,我就直接去官網的新品頁面刷了。我沒記錯的話是 2014 年的 5 月 24 號早上九點樣子,nike.com,1249 RMB,41 碼,加入購物車,付款成功。我人生的第一雙 AJ 就這麼來了。」
5 | 還是熟悉的 「以販養吸」 的故事
至於為什麼會走上鞋販子這條路,他說其實也和很多人一樣,想要的鞋太多,但沒有能力去消費,又不能去偷去搶,只能想辦法給自己搞錢。當時的球鞋市場可以說已經起飛了,只要是熱門一點的球鞋,賣出去必定有得賺。
「大二暑假,What The LeBron 11 要在國內發售了。在此之前,這雙鞋在網上的價格差不多是 7、8K。我覺得機會來了呀,這雙賣掉能賺好幾雙 AJ 了呀。當時我還在新疆旅遊,好巧不巧,官網又中了。不過也是那時候,我第一次知道了其實球鞋市場水分很大。這鞋子國內一發,轉個手也就賺了一千。」
- What The LeBron 11 -
「
雖然一千塊錢算不了什麼,可對於我這種收入全靠餘額寶利息的人來說,這一千塊已經可以用 『
第一桶金
』 來形容了。」從此之後,他就開始了買鞋賣鞋的歷程了。他發現,線上中鞋的幾率越來越低。大三,他開始去實體店排隊。也是那會兒,認識了很多鞋販子,包括上次那位月入 3 萬的老哥。
6 | 那時候鞋販子都是愛鞋之人,現在不好說
「那會兒我和朋友通宵在排 AJ 1 "閃電",淘寶上的預售價差不多 2.5K 左右,心想有個千把塊賺頭,就去排隊了。因為是通宵排隊,不認識的人自然而然就開始互相聊天,也是因為這樣認識了很多的朋友。雖然說那些人里有為自己來的,也有為倒賣來的,但你會發現他們真的很懂籃球,很懂球鞋。所以我一直覺得,那個時候的鞋販子都是愛鞋之人。哦對了,那天我們在寒風下站了一晚上,那位月入 3 萬的老哥帶著小姑娘在隔壁開房。」
- 看一眼都是奢侈的 「閃電」 -
「......」
「讓小姑娘來排隊,總不能讓她站一宿吧。」
7 | 實體排鞋養活不了他,他開始系統性的賣鞋了
也是因為實體店排鞋子的經歷,他認識了些厲害的鞋販子。因為聊得來,當他提出 「老哥帶帶我」 這個要求的時候,對方愉快的接受了。
W 告訴我,他的進貨渠道有兩個,分別針對限量鞋款和普通鞋款。一般來說,限量鞋款都是他的帶頭大哥在國外的買手買入的,他算是個 「二道販子」。對於普通鞋款,鞋販子們有一個特殊的分銷系統叫飛馬
(還是
天馬
),上面基本上能夠訂到國內專櫃所有的現貨,價格比市價來的低。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記鞋子開始不記鞋名、不記配色信息,他只記得鞋子的貨號,因為在
分銷系統上,找鞋全靠貨號。
有了貨源,他的生意算是正式做起來了。他也開過淘寶店,不過他的淘寶店更多的作用是用來做交易鏈接。雖然做的不大,但養活自己的球鞋消費已經綽綽有餘了。讓他把生意做到巔峰的是一雙 adidas UltraBOOST 3.0,貨號 Ba7748。這雙鞋是他在
分銷系統上掃的一批現貨,莫名其妙的火了。這雙鞋他做到全網前三
的銷量
,賺了不少。也是因為這一波操作,他開始有點膨脹了。8 | 飛得越高,摔的越痛
因為賺錢了,他開始肆無忌憚的吃進鞋子。Air Jordan 1 「Royal」 發售前,網上的預售價並不低。只賣現貨的他從國外買手那以均價 2200 的價格批發了將近 30 雙回來,準備搞一場大的。後來,這雙鞋不叫 「皇家藍」 了,叫 「倒閉藍」。
- 還好《有嘻哈》拯救了這批貨 -
Air Jordan 1 讓他的鞋販子生涯謝了幕。一是他把錢全砸進去了,沒有東山再起的資本了;二是這次的戰略失誤讓他對這門生意有點心灰意冷了。臨近畢業,他也不做生意了。學包裝設計的他轉悲憤為動力,做了一份球鞋鞋盒、球鞋包裝袋的畢業設計,告別了他鞋販子的身份。
- 他設計的 Nike 鞋盒、包裝袋 -
9 | 還愛著球鞋,選擇為愛打工
大學沒好好念書,全和球鞋打交道了,所以他想著能不能找一份和球鞋有關的工作。畢業後待業在家一個月的他在網上偶然看到了一家球鞋媒體的招聘消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面試那家媒體的編輯職位。很快,出於他對球鞋的熱愛以及了解,他被安排上了。
「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工作結合在一起,應該是很多人的追求吧。很高興,我做到了。」
10 | 是工作,亦是愛好
初入職場的人都是充滿熱情和動力的,他說他一開始的工作內容只是資訊的發布。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感到十分的開心。因為以前他的最新球鞋資訊也都是從網站上看到,沒想到現在自己成為了最新資訊的傳播者。這個身份的轉變讓他滿意,有一種 「改邪歸正」 的感覺。
後來他慢慢的開始做原創內容編輯工作,當他寫出一篇文案獲得很多讀者認同的時候,那種自豪感是他前所未有過的。
「以前我也是個推送下面的評論員,沒想到有一天我成為了內容的創造者,能和喜歡球鞋的大家分享一些理解並且獲得認同,我真的很開心。」
11 | 認識大佬,參加活動,讓他覺得自己很牛
隨著他業務能力的增強,他開始在這個行業里得到更多認可。最明顯的是,他開始受到一些品牌的邀請去參加活動了。
在活動上,他認識到了很多圈內大佬,甚至還能夠坐下來一起吃飯聊天,然後互換微信。他還會收到品牌寄給他的禮物,有衣服有鞋子。這些東西讓他覺得更有幹勁了,甚至覺得球鞋媒體會是他一輩子的事業。
12 | 原來這個行業是有很多潛規則的
隨著時間的推進,這個行業中的弊端他看的也越來越明白。
「其實很多媒體在做的只是一些搬運工作,把國外的資訊翻譯翻譯就拿過來放到自己的公眾號上,也不管資訊的真實性與準確性。而且主觀引導的行為太多了,比如 " X 月非買不可的球鞋』 、"千萬不能錯過的 X 球鞋" 等等。很多一般的東西會被有些媒體吹的天花亂墜,其實是收了品牌的錢。而有些很厲害的東西卻一筆帶過,沒做到一個球鞋媒體應該做的事情。」
誠然,他說的不無道理。媒體的傳播效率是極高的,而媒體的引導很容易形成輿論導向。舉個簡單的例子,關於之前 JUICE 上海發售 CLOT x Nike T-Shirt 被販子包場的事件。當事件發生後,一些激憤的消費者指責店鋪,說店鋪與販子勾結。在轉述給圈內某些媒體後,某些媒體不管事件真實性,以搶熱點為目的報道事件,最終形成了一些錯誤的輿論導向。
還有關於 「收錢辦事」 這件事,我個人的態度是中立的。就好比很多時候,我們在會球鞋媒體上讀到很多推廣軟文。這些軟文浪費了讀者的時間,而且效果其實大家心裡也有數。但媒體需要發展,品牌公關需要生存,所以這些推廣軟文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不能說一家寫推廣軟文的媒體不是好媒體,關鍵是如何寫出一篇有內容、有乾貨、讓讀者讀完覺得沒白讀的軟文才是一家媒體該思考的。我不能偏袒的說我們 KIKS 已經做到完美了,但至少我們 KIKS 一直在努力。
13 | 老天要毀掉一個人,必先讓他膨脹
雖然他已經看到了行業中的一些弊端,但是出於幾個原因,他還是留在了那家公司。第一是他剛剛提到的 「將愛好變成工作」 的熱情,第二就是他逐漸形成的虛榮心。
他告訴我,因為認識一些圈內大佬或者有品牌給他送東西,讓他有了一定的虛榮心。他感覺自己在這個行業里站穩了腳跟,所以在工作方面 「混圈子」 的成分開始高於他的 「埋頭苦幹」。
「今天去 Nike 活動,明天和 adidas 的公關碰面,下周又約了 Vans 的客戶聚餐,這種日子讓我有點膨脹,有點迷失自己了。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沒有用心創造一些自己的內容,而是沉迷在各種社交活動中,甚至覺得多認識些牛逼的人物才是我在這個行業最該做的事情。現在再回頭看看,真的非常可笑。我覺得,這也是我最終沒能在這個行業中做出一些成績最主要的原因吧。」
14 | 看透了,或許自己並不適合這個職業
當球鞋媒體編輯一年多後,他選擇了離職。不是因為不愛了,是他被現實打敗了。一方面是自己感覺有點迷失了,想冷靜一段時間重新出發。另一方面,那家公司給到的薪金太低,無法保障他的正常生活。
「也算在球鞋媒體里走過一遭了,圓了自己也個夢想。也知道了很多表面美好,但背後
其實
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事情。把球鞋媒體作為我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我覺得很好,雖然我沒幹成什麼大事,哈哈哈~」其實很多工作都是一樣的,「人脈」 看似重要,其實是一個很虛無縹緲的東西。它可以成就你,也可以沉了你。你在一家行業中的頂尖公司就職,一定有其他人來討好或是恭維你,而他們更多的是看中你所在的公司。在職場中,只有利益,沒有感情。那麼一旦你離開這家公司,這些所謂的 「人脈」 就會不復存在。唯有提升自己的實力,用自身去維繫這些 「人脈」,這才是派得上用處的 「人脈」。
15 | 黑白兩道都混了,來談談感受
「賣鞋是我愛好的起步,初衷就是為了去買自己喜歡的球鞋時不再畏畏縮縮。鞋販子不是最可惡的,最可惡的是有些人不花費努力卻還要跟風的心。」
「球鞋媒體的報道可能不是你們想看的,只是他們想讓你們看的。大家要有自己的審美和消費觀念,不要被任何人引導。」
16 | 下一步的打算
「Nike 還在,夢想還在,我還會回來的。」
至於以後,他回歸的是 「黑道」 還是 「白道」,我就不再追問了。
※搶「破鞋」!這雙市價 5000+ 的 AJ1 本周末發售
※KIKS Mart 限時秒殺 | 換雙新鞋迎開學
TAG:KI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