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殤迪拜 摧毀波音747-400貨機的鋰電池 UPS航空6號航班空難(下)
調查組的首要任務便是找到飛機的「黑匣子」(包括:駕駛艙話音記錄儀(CVR)和飛行數據記錄儀(FDR)),然後盡量多的搜集飛機殘骸。調查組開始了任務繁重的地毯式搜索,他們很快便找到了記載語音信息的CVR,但是裡面的信息卻為調查員帶來了更多的疑問。
圖13、一片狼藉的事發現場
CVR顯示,飛行員對於突發火災後響應迅速,他們很快便啟動了艙內滅火系統,但是這並沒有帶來好的結果,火勢的蔓延遠遠超出大家的預料,濃煙更是威脅到了飛行員的生命。
三天後,調查員從廢墟堆中找到了損壞嚴重的FDR,「黑匣子」即使擁有堅固的保護外殼,但是在極端情況下仍會丟失部分數據,他們隨即將FDR送回位於華盛頓特區的NTSB實驗室對數據進行解析。
圖14、遭受重創的飛行資料記錄儀FDR
事故調查組也在外圍現場有了意外發現,他們在灌木叢中找到了一粒燒焦並炸開的鋰電池,這個物證讓整個調查取得突破性進展。貨艙單顯示UPS航空6號航班搭載了許多鋰電池或含有鋰電子的電子產品(多達8100粒)。高附加值的電子產品是航空貨運的主要運載對象,這對鋰電池的需求也達到了新的高度。鋰電子是電子產品不可或缺配件之一,相比鹼性電池而言能提供更長的電力支持,但是鋰電池具有易燃的特點,尤其在收到衝擊的時候更是容易引發火災。
圖15、火災地點的貨物箱襯板
調查員在實驗室對鋰電子的可燃性進行測試,他們想知道鋰電池到底能產生多大的破壞力?
調查員加熱裝載了一百粒電池的盒子後,發現裡面很快露出了火苗,火焰的溫度甚至高達1093攝氏度!他們在對貨櫃進行實驗的時候更是取得驚人的結果,火勢很快蔓延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圖16、起火爆炸後的鋰離子電池組
與此同時,調查員也導出了飛行數據記錄儀的數據,他們通過記載的數據重建了飛行時間軸和飛行軌跡圖,根據飛機部件的失效時間推導出相對應的位置,這可以追蹤出火災蔓延的路徑圖。
調查員發現駕駛艙下方的前貨艙是整個火災的重災區,而附近正是控制飛機的電纜交匯處,艙單顯示,前貨艙搭載了大量鋰電池產品。
更為不幸的是,火勢很快便延伸到了其他貨艙,這點燃了更多鋰電池。一時間,UPS航空6號航班的貨艙成了火的煉獄。
圖17、貨櫃發生火災後的試驗圖
機組成員收到火警信息的時候,火勢已經超出滅火系統的能力範圍了。手動駕駛的控制電纜正處於火災發生的區域,這時只能依賴尚未被破壞的自動駕駛系統,但是這也讓關閉自動駕駛儀系統的操作成為一種災難。
火勢的擴大也逐漸摧毀了飛機上更多的部件,包括機長的氧氣供給系統和起落架系統。調查員相信如果不是貝爾在最後關頭的奮力操作,事故結果會更加的慘烈。
圖18、空難現場留下的收集殘骸
波音747的貨艙區域設置有防火層,它們像堅固的盾牌一樣保護貨艙不受損害,為什麼這些設施在真正的火災來臨時卻不堪一擊?
調查員決定對貨櫃進行火災測試。試驗結果顯示,這次火災不僅僅是電池所發出的能量因素,還有時間因素,飛行員無法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將飛機安全落地。
圖19、UPS航空6號航班事故報告
貨艙內壁被火勢破壞後,其他系統形同虛設,這直接導致飛機上的功能遭到連鎖型破壞,最終陷入了完全失控的境地。最終的事故報告提出了36項安全建議,其中包括貨艙需要性能更為完善的煙霧偵測器和滅火系統,這也讓新一代防火貨櫃提前問世。
事故發生後UPS公司也迅速做出相應,在最終報告尚未推出的時候,他們便升級了貨櫃的防護標準,更換了新型的氧氣面罩系統。
UPS還在業內率先引入了視覺增強保護系統(EVAS),這種系統可以為飛行員營造一種封閉的氣泡空間,飛行員即使在煙霧瀰漫的駕駛艙內,還能看到儀錶盤和駕駛艙外的景象。
圖20、即使在煙霧下也能正常操控飛機的EVAS系統
更為重要的是讓我們明白了電池對於航空安全的影響。2010年10月,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發布了一份安全警告,其中對於客機攜帶大量鋰電池產品做出了限制。同期,波音也修改了飛行員留意火災發生的程序,這也避免了煙霧對駕駛艙的影響。
2013年9月24日,調查組公布了最終事故報告,內容厚達324頁。報告指出貨艙上數以千計的鋰電池引發的大火是導致空難的主要原因。調查報告並提出了36項安全建議,其中包括改善貨艙煙霧感應器和滅火系統,並提升貨艙防火耐熱標準,引入全面罩式氧氣面罩和視覺增強保護系統。
※空客A330的動力之選,羅·羅遄達700發動機設計特點 陳光談航發170
※空客A340發動機 羅羅遄達500設計特點解析:陳光談航發171
TAG:航空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