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宗當了26年的太子,繼位半年後,為何又去當太上皇了?
原標題:唐順宗當了26年的太子,繼位半年後,為何又去當太上皇了?
唐朝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在前期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等幾位皇帝先後的勤奮治理下,開創了輝煌的大唐盛世。
只是,在唐玄宗後期爆發了「安史之亂」,這一場叛亂持續了八年的時間,後來才依靠大將郭子儀、李光弼艱難平叛。但是,各地相繼出現了藩鎮割據,大唐王朝的中央集權已被嚴重分裂,可以這麼說:大唐天子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各地。
此後的唐王朝不僅外有藩鎮蕃將的武裝割據,內部還有宦官勢力把持朝政,甚至還影響到了皇帝的廢立,唐順宗繼位與退位的過程充分說明了這個現象。
唐順宗李誦是唐德宗李適的長子,母親為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761年)出生,大曆十四年(779年)十二月被立為皇太子。
只是,由於其父皇德宗李適在位時間比較長,共在位26年,這樣李誦也就當了26年的皇太子,也是唐朝歷史上當太子時間最長的一位。所幸的是,李誦的太子生涯不像唐朝前期的皇太子那樣波折不斷,動輒被廢。
而且從李誦當儲君26年間的所作所為來看,他的政治態度是很謹慎的,從來不發表與父皇相左的意見。但是,多年儲君生活的壓抑,也使李誦的心理極端憂鬱,身體狀況也很不樂觀。
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李誦忽然中風,口不能言,病倒在床。此時的唐德宗也步入了老年,身體狀況也不太好。
次年正月初一,皇親國戚都按慣例入宮拜賀唐德宗,只有太子李誦因卧病在床而未來,唐德宗見狀不由得哭泣悲嘆,竟由此而一病不起,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直接駕崩了!
就在朝中大臣左補闕兼翰林學士衛次公等人草擬遺詔的時候,宦官卻傳出話來:「宮中正在議論,還未確定由誰繼位。」
在場的大臣們懼於宦官的權勢,都不敢作聲表態。但衛次公看出這樣不對頭,而是高聲地說:「太子雖然有病,但他是先帝長子,內外人心所望,是皇帝合法的繼承人。實在不得已,也應當立太子的長子,否則,必定天下大亂。」
李誦也早已料到在父皇德宗去世後,自己繼位會有阻力,所以他在這天也穿了紫衣麻鞋,強支撐著身體走出宮城北門九仙門,及時地出現在眾人面前。
李誦當太子多年,朝野內外也有較好的聲譽,因此,當他出現時,周圍的文武百官和眾軍士見到後均歡呼:「是真太子!」
這樣,宮內的形勢才穩定下來。第二天,李誦在宣政殿身著喪服朝見百官,二十六日,在太極殿即皇帝位,成為唐朝的第十位皇帝唐順宗。
李誦在做太子時,就關心朝政,比較了解民間疾苦,他對種種時弊很為不滿,已有變革新政的意向。因此,在他當上皇帝後,重用自己的老師王叔文,並以王叔文為領袖,王伾、劉禹錫、柳宗元為核心的革新派勢力開始了著名的「永貞革新」。
正當新政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時,意外的重大變故「永貞內禪」又發生了,剛剛當了半年皇帝的唐順宗在宦官俱文珍及藩鎮勢力的逼迫下,「內禪」於太子李純,自己當上了太上皇,李純成為唐憲宗。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李純繼位後,守舊反對派開始清算,把革新派全部放逐,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馬事件」。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九,當了五個月太上皇的李誦憂憤而去世,終年46歲。同年春,王叔文被唐憲宗賜死,年僅54歲。
細細算來,李誦當太子的時間最長,共當了26年的儲君,而當皇帝的時間卻非常短,只當了半年的皇帝就由於宦官勢力而禪讓帝位了。有趣的是,李誦還當了一次太上皇。他不僅是在唐朝的皇帝中,大概也是歷代帝王里由皇帝進入太上皇速度最快的一位了。
本文參考文獻:《隋唐簡史》
※楊堅代周建隋,他的女兒誓為宇文氏守節,李世民生母更是語出驚人
※隋文帝制《開皇律》,「十惡不赦」從此誕生並沿用至清末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