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恭喜!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人獲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

恭喜!袁隆平、馬大為、林本堅等人獲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

2018年9月8日下午2點,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為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為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為林本堅。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獎金的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現場

獲獎人及獲獎評語: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獎勵他們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物質科學獎」獲獎者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表彰他們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林本堅:獎勵他開拓浸潤式微影系統方法,持續擴展納米級集成電路製造,將摩爾定律延伸多代。

【什麼是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傑出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獎項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並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家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在今年9月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分別獲得了「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在2016年誕生時設置了「生命科學獎」和「物質科學獎」兩個獎項,這兩個大獎的獲得者為香港大學的盧煜明教授和清華大學的薛其坤教授,首屆大獎一出世就獲得了業界極高的評價,為了鼓勵在數學和計算機領域的科學成果,在2016年底的頒獎典禮上宣布增設「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因此,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共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生命科學獎涵蓋所有與大生命學科相關的基礎科學領域,包含醫學、偏生物的基礎化學;物質科學獎涵蓋所有與物質科學相關的基礎科學,如物理、化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涵蓋數學與計算機學科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首個大陸企業家捐資設立的科學大獎】

我國的科技獎項主要包括政府獎和民間獎兩大類,其中有影響力的民間獎,如邵逸夫獎、陳嘉庚獎、何梁何利獎等,均由香港企業家捐資設立,未來科學大獎作為首個大陸企業家捐資設立獎項,其成立具有深遠的意義。每一獎項均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每人出資25萬美金,單項獎金100萬美金。

其中,生命科學獎捐贈人為(按姓氏首字母順序排列):丁健,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李彥宏,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南鵬,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張磊,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物質科學獎捐贈人為(按姓氏首字母順序排列):鄧鋒,北極光創投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吳鷹,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吳亞軍,龍湖集團董事長;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中國著名天使投資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捐贈人為(按姓氏首字母順序排列):丁磊,網易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江南春,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馬化騰,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王強,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

【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簡介】

1、生命科學獎

李家洋:

1956年7月出生,安徽肥西人,植物分子遺傳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及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任農業部黨組成員、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先後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委員會優秀團隊研究基金。2004年獲全球華人生物科學家大會生命科學成就獎和何梁何利生命科學獎,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展中國家科學院講演獎、長江學者成就二等獎。2011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袁隆平:

1930年9月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與此同時,袁隆平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張啟發:

1953年12月出生於湖北公安,作物遺傳育種和植物分子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1976年張啟發畢業於華中農學院;1985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學位;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啟髮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水稻基因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抗蟲、抗旱、少化的"綠色超級水稻",其領銜開發的"抗蟲轉基因水稻"就是綠色超級稻研究中的一部分,但現階段備受爭議。

獲獎評語:獎勵他們系統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狀的分子機制和採用新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的開創性貢獻。

2、物質科學獎

馬大為:

1963年9月出生於河南省社旗縣。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198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得中國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到1994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系和Mayo Clinic神經化學和神經生物學研究部進行博士後研究。1994年回到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現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兼紀委書記。1997年被複旦大學聘為長期兼職教授,並招收多名博士、碩士研究生。馬大為教授系中科院首批"百人計劃"入選者。馬大為同志十幾年來主要從事金屬有機化合物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以及一些作用於信號傳導系統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設計和合成工作。

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複雜天然產物的全合成及結構-活性關係研究;針對特殊靶點如G-蛋白偶連受體,蛋白激酶,蛋白水解酶和細胞凋亡過程的小分子調節劑的發現;有機合成方法學的發展和其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應用。

馮小明:

馮小明,男,1964年2月生。歷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國家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四川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學科委員。1988年獲蘭州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中國科學院理學博士學位。2013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致公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現任四川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從事不對稱合成方法學及手性醫藥、農藥和具有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重點項目等國家和部省項目的資助下,馮小明教授針對不對稱合成中發展新型優勢手性催化劑、新反應和新策略等核心和挑戰性問題,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以廉價易得的氨基酸為原料,基於雙功能催化策略,設計合成了多種新型手性配體和催化劑,實現了一些難以實現的重要不對稱反應,為一些重要生理活性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

周其林

1957年2月出生於江蘇南京,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3、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林本堅 台灣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台積電微制像技術發展處資深處長,浸潤式微顯影設備投產的製程技術發明人,讓半導體的摩爾定律得以朝45納米製程之後沿續,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遺傳發育所建立基因組編輯高效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新方法
微生物所參與國際大型人體菌群的宿主基因定位研究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