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最變態的皇帝是誰?

中國歷史上最變態的皇帝是誰?

原標題:中國歷史上最變態的皇帝是誰?


筆者認為,中國歷史上變態皇帝非秦始皇莫屬。


公元前221年,嬴政結束了四分五裂的戰國時代,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隨及嬴政做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事:安內。


為了讓後人記住自己的豐功偉績,嬴政為自己起了個獨一無二的稱號——皇帝。在隨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皇帝」這個稱謂被一直沿用下來,成了千古創舉。


接下來,為了鞏固皇權,秦始皇在全國施行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並下令收繳民間兵器,統統扔進火爐里熔鑄成銅人、銅像、銅鼓、銅鑼等。為了把權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他還親自批閱所有奏摺,處理一切政務……


就這樣,大秦王朝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權制」,說白了就是「一切權力皆歸中央」,而中央也就是秦始皇一個人說了算。

但是,秦始皇得到了天下,卻沒有得到人心。隨後,他做出了一系列驚天動地、毀譽參半的事,使得大秦王朝由強盛迅速走向衰敗。


第二件事:攘外。


做好「強基固本」的安內之事後,秦始皇並沒有停歇,而是馬上開始「攘外」:征南越和伐匈奴。


按理說,本著睦鄰友好的原則,秦始皇沒必要去招惹鄰邦,引起邊境騷亂;但這時的他,得到了方士盧生獻上的一本古書,書里有這樣一句讖語:「亡秦者胡也。」就是為了這六個字,他傷透了腦筋。


是啊,秦始皇忍辱負重,費盡了千辛萬苦才統一天下,實現了自己的千古帝王夢,他自然希望秦國能萬代永傳。

可是現在,居然出現了「亡秦」這兩個毒刺般的字眼,始皇帝當然不能忍了。於是,對這個「胡」,他開始高度重視起來。


思來想去,秦始皇下了這樣的決斷:「胡」分兩種,一種是「南胡」南越,另一種是「北胡」匈奴。為了子孫萬代著想,秦始皇開始調兵遣將,對其實施軍事行動。


首先是征南越。當時的南越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和越南的部分地區。之所以先拿南越開刀,原因有二:一是這些「蠻夷」很不安分,時不時就越境搗亂;二是南越一帶盛產犀角、象牙等物品,征服這裡就能得到可觀的財富。


在靠鐵騎征服天下的秦始皇心裡,征服南越只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但是,這一次,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秦軍在南越遭到了當地民眾的頑強抵抗。南越人全民皆兵,利用複雜的地理環境大搞游擊戰,成功擊破了強大無比的秦軍,連秦軍主帥、名將屠睢也命喪黃泉。


得知前線潰敗的消息後,秦始皇震驚了。等他清醒過來,馬上下令舉國徵兵,不惜一切代價,再征南越!

於是,全國最底層的強壯民眾都被征送到了前線,包括犯人、商人、女人等。最後,整個南征大軍竟超過了五十萬人。


五十萬大軍是什麼概念呢?要知道,當時全國總人口只有三千萬左右,相當於每六十個人中,就有一人踏上了征途。再加上糧草和其他物資的需求,可想而知,如此規模的軍事行動給國家帶來的負擔有多重。


最後,南征大軍幾乎是用屍骨把南越這塊彈丸之地給填平的。剩下的士兵原本還慶幸自己走到了最後,以為出生入死的付出會得到豐厚的回報,然而,秦始皇的一道聖旨卻把他們再次打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南征大軍原地不動,留守邊疆。


君令如山,南征大軍一個不少地留了下來,但他們的心卻在這一刻死了。哀莫大於心死,誠如斯也!

其次是伐匈奴。


在秦始皇眼裡,南胡是「胡」,匈奴更是「胡」,為了消除「亡秦」的威脅,剛一平定完南越,秦始皇就立馬對北面的匈奴發起了進攻。


南征五十萬大軍一去不復返了,那麼現在打匈奴,就得重新徵兵了。這時候的秦始皇不顧上次徵兵弄出來的怨聲載道,依然故技重演,硬生生地從全國各地徵調了三十萬士兵。


總的來說,為了搞這兩次軍事行動,全國每四十個老百姓中,就有一個上了前線。這已經不是「負擔」兩字可以形容的了,簡直是場災難!


考慮到匈奴也不是吃素的主兒,這次秦始皇派出了自己最得力的大將蒙恬。蒙恬在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建立了赫赫戰功。此時派他挂帥,自然志在必得。


名將就是名將,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蒙恬帶領的大軍一路所向披靡,勢不可當,很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匈奴人奉為「黃金寶地」的河套牧場。


對此,大驚之下的匈奴人決定避其鋒芒,選擇往北邊的草原和沙漠撤退,同時改變戰術,打起了游擊,時不時地南下進行劫掠。


為了鞏固戰鬥成果,秦始皇做了三個決定:首先,將河套牧場一分為二,設立了雲中和九原兩個郡;其次,實施南人北調,遷徙三萬戶百姓去那裡安居樂業;最後,嘉獎蒙恬及其手下將士,鼓勵他們再立新功。


蒙恬自然不願讓秦始皇失望。他率領軍隊,與匈奴進行了長期的僵持戰。


此時的攻防形勢已經發生了逆轉。以前匈奴人居有定所,秦軍可以鎖定目標進行集中打擊,而現在,匈奴丟了大本營,反而放開了手腳,不斷對秦軍進行騷擾,而秦軍一旦出城反擊,面臨的只有一片荒蕪,不僅很難找到匈奴人,而且因為不熟悉地情,無法找到水源,所以很難長期生存。想守,整個河套地區一望無垠,根本無險可守。


攻又不能攻,守又不能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匈奴的騷擾呢?作為統帥的蒙恬犯難了。正在這時,秦始皇雙管齊下,來幫他排憂解難了。


首先,秦始皇下令修直道,也就是從秦國首都咸陽向北修一條「高速公路」,直抵北方邊境。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配合軍隊打匈奴。一旦匈奴大規模入侵,陝西的秦軍可以通過這條「綠色通道」,以最短的時間增援邊境。


其次,秦始皇下令築長城。他果然是軍事天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一個極富創造力的想法誕生了:從隴西的臨洮到遼東,將原秦、趙、燕的北邊長城連起來,築成一條人工屏障,徹底把匈奴關在國界之外!


有了這樣一條高不可越的萬里長城,不僅可以解決眼前的邊境之虞,後世子孫也可以高枕無憂了,而匈奴人則只能望「城」興嘆。


設想確實高,但秦始皇卻忽略了一個最為關鍵的條件,那就是在當年,沒有任何現代化的工具,要完成這樣一項巨大的工程,得花費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呢?修建萬里長城一共死了多少人,現在我們已無法統計,但有史學家說,萬里長城是用屍骨堆積而成的。


萬里長城血肉築,築就長城千夫苦,苦盡悲來卿奈何,何止孟姜一人哭。


秦始皇在無形中創造了一個神話,但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破壞了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神」的形象。


對一個剛剛成立的王朝,秦始皇如此變態,如此勞民傷財,顯然傷到了大秦王朝的根基。根基一旦動搖,即使萬丈高樓也會頃刻倒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此主考官共錄取104名舉人,放榜後送皇帝一物,皇帝大怒:砍了
戲子也考上舉人了?此皇帝說了4個字,誕生中國科舉史上兩次紀錄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