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的尚方寶劍在哪裡?他們或許給出了答案
日前「2018中國人工智慧峰會」圓滿落幕,除去主論壇的「星光熠熠」外,四大分論壇的相關議題也獲得了行業極大的關注。其中,在智能駕駛分論壇中,行業專家就AI賦能傳統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及落地問題進行了一次深入探討。
以下,是本場分論壇的演講摘要:
BYTON聯合創始人&CEO畢福康博士
僅從汽車行業來說,我們正經歷著一場變革。其中有三大關鍵點:第一,汽車電動化,也就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第二,汽車智能化,相較於電動化,智能化才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第三,自動駕駛,因為它改革的不止汽車硬體本身,而是把汽車當成一個平台去改造互通。
圖 |畢福康
而中國是一個一切皆有可能的國家。
首先,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而且發展速度迅猛;
其次,中國的發展速度是令全世界都驚嘆的;
第三,中國的創業精神非常好,創意和創新能力也很強,加上融資環境好和政府強大的支持力度,未來,中國將可以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全力推動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發展。
Quanergy創始人、CEO Louay Eldada(盧偉)
攝像頭是2D的感測器,為被動式設備。而雷達則是唯一的3D感測器,是一種主動式的感應裝置。因此,即便在黑暗環境和各種路況中,雷達都能有著卓越的表現。
圖 | Louay Eldada
但一開始,雷達的成本很高,僅一個裝在車頂的普通雷達,就要8萬美元。但實際上,自動駕駛汽車的雷達應該是隱藏起來且成本較低的。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感測技術已經可以被集成到晶元中,被安裝在後視鏡或者頭盔里。這樣不僅不妨礙汽車外觀,且成本也有極大的降低,大量採購的話,250美元足以。
馭勢科技創始人、CEO吳甘沙
在中國要做好無人駕駛,複雜度是美國的10倍。所以必須為中國設計一個更加成熟的開放道路的無人駕駛。但這需要大量的測試數據。
圖 | 吳甘沙
統計學意義上,要讓95%的用戶信任自動駕駛技術,需要對超110億英里的數據進行研究。這意味著,需要100輛車24小時、 365天無休,開500年才能開到110億英里。憑當前的技術很難一步登天,但我們可以階梯性發展,先做簡單的讓自己活下去,慢慢達到想要的目標。
憑當前的技術水平,我們很難一蹴而就的做到這一點。所以,我們需要有「階梯計劃」——從簡單的開始做,讓自己生存下去,再去實現開放道路L4級別無人駕駛的目標。而在這一過程中,每個「階梯」都要仔細選擇,從智商(演算法算力)、情商(客戶需求)、體格(產品能力)、學問(數據)四個方面進行縝密的邏輯思考。
禾多科技創始人&CEO倪凱
從大的格局來看,自動駕駛必將塑造出一個新的出行未來。人類在過去一兩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將交通工具從馬變成了車,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將車變得智能,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希望它再變成馬。這是一個輪迴,這其中,我們看到的是汽車工業從興起到成熟再到智能化的發展史。
圖 | 倪凱
毋庸置疑,自動駕駛的市場很大,但我們需要選擇一個用戶可以接受的角度去打造我們的產品。未來的智能出行,基本有三個方向:
第一,告訴公路的自動駕駛,將帶給乘客長途旅行的快捷感和降低主線物流成本;
第二,城市公路;
第三,最後一公里,完成包括代客泊車在內的最後一公里智能駕駛。量產方面,在車端,做封裝自動駕駛,感測器和計算設備通過封裝量產的形式搭載在車輛上;在廠端,與高速公路或停車場合作,封裝和非封裝皆可。
Roadstar.ai戰略總監張昊
在中國,擁有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超過140個,是美國的14倍。也因此,未來無人駕駛計程車市場規模也是成倍於美國的,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這是機遇,當然也有挑戰。
圖 | 張昊
第一,成本。最早的林肯MKZ,從車到線控和地盤的改裝,再到一系列的感測器,成本差不多在200萬元人民幣左右,顯然無法投入量產,只能做科學研究;
第二,數據高精度融合和提升計算效率。中國的路況特殊,必須通過技術角度保證汽車安全上路。採集數據並融合,為感知、定位、決策規劃提供有效的數據等,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監控,以提供友好的環境,加速產業落地。
速騰聚創創始人&CEO邱純鑫
在發生的所有交通事故中,有90%是人為的。通過自動駕駛技術,能夠把人從開車的時間中解放出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且更安全。也因此,隨著技術的成熟,資本市場也尅是紛紛入局,在2015-2017年短短三年時間裡,入局自動駕駛賽道的資本大概有800億美元。
圖 | 邱純鑫
而在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有三股力量是主推力:
第一是運營商,比如uber、滴滴、菜鳥、京東、順豐等;
第二是傳統的OEM汽車廠商;
第三是科技、互聯網類企業。
由此可見,自動駕駛發展將呈現四大格局:物流、公共交通、特種應用和乘用車。
MINIEYE創始人&CEO劉國清
在自動駕駛技術體系裡面,有三個關鍵要素:人工智慧演算法、大數據和感測器。
圖 | 劉國清
其中,演算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做演算法,最終是要實現量產的,我們主要考慮三個方面:
第一、有限的算力情況下,擁有更強的算力就能擁有更優秀的演算法,才能用更複雜的模型完成複雜的任務。但這其中存在成本方面的問題;
第二、降低功耗。很多車開著開著就自燃了,如果要量產,必須控制整個產品的功耗;
第三、車規級,這是最頭疼的,要在規定中挑選元器件。很多時候,一旦開始設計產品並按照設計思路打磨技術,這些難題就會一涌而現。但我們需要花長時間去克服他們,才能開發出可量產的產品。
※自動駕駛汽車什麼時候能實現?
※比爾·蓋茨稱「我不認為中國AI能彎道超車」,如何評價蓋茨的這番話?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