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謝謝」,感恩還能如何表達?
「謝謝你。」
這可能是世上最動聽的話。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泉水匯成江河,流向大海,你我也因此更緊密地聯繫著。
每每受過別人的幫助,我們懷有感激的同時也感知著這個世界贈予的善意,也更願意去參與公益項目——把找零的錢投入愛心箱,也參與線上的捐助活動,向那些未曾謀面的人施以援手,為遙遠地區的環境和生物保護出一份力。
這些大大小小的幫助,很多時候是瞬間從心而發的行為,我們不曾想過會得到一句標準的「謝謝」,不曾想自己的舉動能夠對他們的未來產生多大影響,也不曾想我們自身會得到什麼樣的回報。
世間繽紛交織的故事中,那些飽含情感的感激,遠遠超越了那句「謝謝」。
01
有些感謝我們可能聽不懂
如果每件好事,都必須要以道謝作為結尾,那這世界未免也太過功利了。更多時候,受到幫助的人還未來得及反應出「謝謝」兩個字,便已情不自禁地發出了喜悅的聲音。這些聲音,我們也可以把它們理解成謝謝。
感激不該被語言隔閡。
「哈嘎布里」,這是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的受助母親一直重複的話。這裡的貧困母親往往無法過上有基本保證的生活,但總會有好心人在幫助她們,為她們寄出母親郵包,真正地為她們的生活而著想。所以你才會經常聽到「哈嘎布里」,那是「謝謝」的意思。
「汪汪,汪汪汪汪,汪。」這是北京順義愛寵家園裡剛剛結束「單身」狀態的狗在叫。現代人喜歡用「單身狗」來自嘲孤苦零丁的狀態,每逢節假日便愈發感傷。而流落街頭的流浪狗又何嘗不是日日處於這般凄慘之中呢?當假「單身狗」遇上真「單身狗」,這樣充滿愛意和感激之情的叫喚聲便油然而發。
吱吱吱……這是當你走進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會聽到的聲音。人類保護金絲猴、長臂猿,保護它們生活的森林生態系統,便是在用善意建造一艘諾亞方舟。野獸表達感激的方式,就是在這林中自由闖蕩,歡叫聲此起彼伏,猴王和其他猴子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感激又豈止說這一種方式,還有人想要唱出來。聽,93歲抗戰老兵在有人去看望他時唱起了《長城謠》,雲南女孩們在收到愛心禮包後齊聲合唱了一首《蟲兒飛》。他們選擇用自己心中最動聽的音樂,來抒發當下難以言表的情緒。
感激甚至還能創作出奇蹟的聲音。「小兔子,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當河北聾兒小雅喊出這支童謠時,許多人是受感動的。公益拍賣、募集善款,在無聲世界中譜出了愛的分貝,
耳蝸手術和康復訓練有可能幫助聾兒改變命運。他們能夠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學習一支可愛的童謠。
「謝謝」不是感恩唯一的表達方式,但那些獨特的聲音和同樣真誠的感激之意需要用心傾聽。
02
有些感謝要用心傾聽
每一次小小的捐助,都是我們往江湖中投入一顆石子。
平靜的水面可能會回報以美麗的漣漪,湍急的小溪可能裹挾著這塊石頭繼續前行,進而影響下游的河流。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闡述,感恩是一個社會必備要素,它能在經濟、法律約束看不見的縫隙,通過激發社會各方互惠、幫助行為的發生,而引導人們走上一個正向的循環。飽含善念的幫助行為,在引起感恩共情的同時,也通過感恩將自己傳播出去,而形成下一次的幫助行為。
那如果有一個全民性的公益項目,每人都是幫助行為的發出者,也是感恩情緒的接受者,善念,這個世上最美的蝴蝶效應,極有可能在項目的執行地引起一場愛心風暴。每一個目睹了這場風暴的人,無論是否參與其中,也都有可能因此讀懂了世界更美好的一面。
通過聽聲,我們能夠判斷一個人的真實內心,可以感受自然環境的變化。聲音傳播,作為人與人、
人與自然最為直接的溝通方式,也可以說是感恩之念的最佳傳播途徑。
03
這些感謝希望你一直都能聽見
9月7日-9月9日,99公益日期間,在騰訊公益捐助項目,你可能就會收到一張「特殊的有聲感謝卡」,聽見那些用心發出的感激之聲。
每
一位支持公益的愛心人士都能收到一張感謝卡,其中選取了22個公益項目,去到真實捐助對象的身邊,錄製了一段段真實而動聽的感謝。或者是風吹過荒漠上梭梭樹葉子的聲音;或者是孩子們朗誦課文的聲音;或者病人們痊癒了,發出了爽朗的笑聲;又或者孩子們獲得了新的樂器,躍躍欲試起來……這些都是對捐助者最好的感謝。
這些看不懂的感謝信,如同你去喜劇書架上翻開一本莎士比亞,你無法猜到這個喜劇故事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轉折、起伏,也不知道你會因為最後結局而捧腹大笑還是偷著樂。
想知道你的善意會聽到什麼樣的改變?這些小小的幫助會引發什麼樣的結局?或許要在社會上更多人都加入之後,這個故事才能看出點端倪。
※加長、拉皮、改三廂!為了討好中國車主,特供車也是拼了
※撐傘旅行,是中國遊客的信仰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