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教師節快到,一起聊聊:那些敢對導師說「不」的學生,後來都怎樣了?

教師節快到,一起聊聊:那些敢對導師說「不」的學生,後來都怎樣了?

教師節快到了,在向日夜辛勤工作的老師致以節日問候的同時,說說那些敢對導師說「不」的學生。

在早前的一次調查中,對於「近年來學生質量下降了嗎」這一問題,不同年齡段的老師對此有不同的回答。高中老師認為沒有下降,和以前「差不多」;大一老師「大多數認為差不多」;大學高年級老師「多數認為質量下降」;研究生導師則明確回答「較前質量下降」。分析認為,對這一問題的答案之所以出現分化,是因為高中主要是以升學率評價教學質量,「學生考試成績逐年提高、升學率逐年提高,怎麼說學生質量不行呢」?大學低年級因為學時和內容減少,學生質量問題並不突出。不過大一的老師們還是發現,有「20%~50%的學生學習有困難,多數學生處於懵懂狀態,不適應大學學習方法,不會讀書、不會提問題」。在大學高年級教師看來,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大多數學生不會讀書,不會提問題、討論,對學習沒興趣」。研究生導師對學生質量最不滿意,他們認為「學生不會查文獻、寫總結、綜述,學習缺乏動力、對研究沒興趣」。對特殊群體即延遲畢業博士生的調查反映,導致他們無法正常畢業的最突出因素是「自身的專業基礎和科研能力」,比例達到52%。

當學生說:不知道、不會寫、不會查、完不成...導師最想說的一番話

誠然,沒有考不上的博士,沒有畢不了業的碩士,中國研究生教育環節中存在這樣的現象。傳統上認為,研究生的主要任務是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學習和課題研究,因此研究生與導師的關係應該是師生、師徒、導學關係。近年來有不少學者指出研究生與導師在科學研究工作中不僅僅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更多的時候是共同研究的關係,二者處於平等的地位,導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研究生與導師的關係是科研夥伴關係。導師作為學術職業的先行者和研究生未來學術生涯的引路人,在指導研究生學會研究的同時,有能力也有責任對學生的職業計劃和想法提出中肯的意見;同時,較為豐富的閱歷和人生體悟也使他們能夠承擔起幫助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理想的角色。

但是在高校中,我們有時會見到這樣的研究生:面對導師安排的任務,學生緊皺眉頭,說完不成;面對導師管束,學生:「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嗎?」面對讀不懂的內容,學生不停給導師打電話;或者還有學生只想混個學位......這樣做,學生實際上是對導師說「不」,將導師拒之門外。

而實際上,在美國,高等教育界有一個普遍的觀點:所有真正的學習都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它需要運用頭腦,而不僅僅是靠記憶。學習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須承擔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師。

當學生在課前已為這堂課閱讀了文獻,進行過思考,導師的講授就不是在介紹一個新的東西給你,而是一種學術交流,你已經具有初步的能力去評判他的講授並提出自己的問題。教育是一個發現無知的過程。只有經過一定的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無知,所謂「學而後知不足」,知道的東西越多,就會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越多,也就越發覺得自己的不足和無知。而這種「知不足」才是真正學習的開始,嘗試完成導師布置的課題才是研究生生涯的「重頭戲」。而被動等待,總希望導師為自己解決一切問題,這樣的學生顯然喪失了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機會。

這種在學業上的主動性對就業來說也很重要。試想一下,多數用人單位之所以願提供研究生較高的薪水、較好的發展機會,其原因絕不是一紙學位證書,而是因為他們能為組織帶來更多績效預期的研究能力。在工作中,這種研究能力是嚴謹的工作態度、創新意識,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反思:想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我們還缺點什麼?

從教育經濟學角度看,一般認為一國研究生教育規模與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家庭的支付能力、國家對研究生教育的資助、高等教育的研發經費、研究生教育的「適宜人口」等因素密切相關,而其中經濟增長對高層次人才需求是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大的首要動因。在對研究生教育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進行統計學分析時可以看到: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展的趨勢與我國經濟增長的趨勢是一致的,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研究生規模在不斷擴大。然而長期以來,整個研究生教育生態問題層出,比如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刻板和固化——狹窄的學科劃分導致了研究生研究視野與方向的單一。課程設置、講授內容的陳舊也制約著拔尖人才的培養。

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閻光才指出:「連續5年,我們都會針對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難點、熱點問題進行調研。數據顯示,研究生學業考核並沒有給其帶來很大的威懾力,而他們滿意度最低的就是課程教學內容的前沿性。這說明,關於方法、問題導向的教學研究亟待強化。」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總結了研究生教育五大不足,即學派級學術思想的熏陶不足、領袖級導師精神的引導不足、國際化團隊基地的孵育不足、前沿性課題探究的磨鍊不足、優勢化技術體系的支持不足。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前沿性問題的匱乏。曹雪濤認為,要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最重要的是導師,「導師不僅要傳授一些不過時的知識,而且要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內在動力。」「現在很多導師把學生當作勞力用,不當學生來培養。這是很大的問題。」

「導師資格審定需要加強,自身責任意識也要強化。」閻光才幾年前做的調研顯示,教師面臨的科研壓力是分散他們對學生指導的重要原因,「導師不導,很重要的原因是導師太忙。調查數據顯示,超過60%的教師把科研排在時間分配的第一位,只有將近30%的老師選擇將教學放在第一位。」

其實,在影響師生關係的諸因素中,導師的非學術素質、研究生的學術素質、研究生的非學術素質以及制度和環境因素都被部分研究生和導師認為是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因素,但大多數的導師和近一半的研究生都認為導師的學術素質是影響師生關係的最重要的因素。研究生導師需要不斷改進研究生指導方式,著力提高研究生指導水平和質量。

來源:光明日報、《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等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上海大學古代文學高峰論壇綜述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歷史與考古系列學術研討會綜述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