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三星雙旗艦正面對決!Note 9 竟只比 S9+ 強半分?

三星雙旗艦正面對決!Note 9 竟只比 S9+ 強半分?




基於三星的雙旗艦策略,我們在上半年看到了當時綜合實力最強的智能手機的 Galaxy S9+,同時也在下半年迎來了各方面已經達到均衡極致的 Galaxy Note 9,這兩款手機可以說是一前一後,成為三星攻城略地的戰略武器。



但三星 Galaxy Note 9 發布的時候,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不僅是劉海屏設計已經迅速普及,同時「水滴屏」、「接近 100% 全面屏」的設計也已經讓消費者大飽眼福。




受此影響,消費者對三星 Galaxy Note 9 的印象,也不如 S9+ 深刻。而實際上,從各方面來看,Galaxy Note 9 的確沒有給我們帶來太大新鮮感,各方各面更像是 S9+ 的再次升級版。




到底 Galaxy Note 9 和 Galaxy S9+ 之間的差異在哪?我們通過對比,找出了答案。





即使很相似,但也能一眼看出不同





在設計元素上,三星 S9+ 和 Note 9 是相似的。包括前後雙曲面玻璃、金屬邊框等,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這是同一個時代的、同一個品牌推出的產品。






但具體到細節上,S9+ 和 Note 9 就有著比較明顯的差異。




首先是尺寸,三星 Note 9 的屏幕尺寸是 6.4 英寸, 而 S9+ 是 6.2 英寸,這 0.2 英寸的差異,就足以讓 Note 9 比 S9+ 足足大了一圈,如果拿在手上,感覺會更加明顯。







同時,三星 Note 9 的設計風格更加方正,相信這也是延續了 Note 系列一貫的「商務風」,確實看上去要更加成熟且老成;S9+ 則是更加圓潤,同時雙曲面屏幕的弧度也更大,給人的感覺是更加活潑和年輕。







設計樣式方面,個人是更喜歡 S9+ 的雙攝設計,但這只是喜好問題,並非對錯問題。此外 Note 9 的上下邊框也確實要比 S9+ 窄那麼一點點,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作為同年推出的產品,Note 9 和 S9+ 相比在設計上註定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明年三星的產品在設計上應該會有不少改變,但這是後話了。






差異化功能上,Note 9 或許要更好一些




Note 9 作為最近推出的產品,在時間上有著一定的優勢。這主要是 Note 9 能夠享受到三星最新推出的各項新功能和系統優化,而 S9+ 就未必有這麼幸運了。




說到差異化功能上,Note 9 尚且還有一支 S Pen,但 S9+ 就沒有類似的亮點。此前 S9+ 上的雙光圈相機也被 Note 9 繼承,另外 Note 9 的安卓系統版本、三星 SE 版本都要比 S9+ 更新,自然在體驗上有著優勢。







但比較詭異的是,從系統流暢度來看,Note 9 或許沒法勝過 S9+。以自己的體驗來說,Note 9 在偶爾的情況下快速左滑打開負一屏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比較明顯的掉幀卡頓,但 S9+ 則完全沒有相關問題。



對於配置幾乎相同的兩款同品牌產品,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小雷也想不明白。






同樣的配置,性能表現不盡相同




核心配置上,三星 Note 9 和 S9+ 一樣,都是採用了高通驍龍 845 處理器。此外 Note 9 還推出了 8GB 內存的版本,不過手中的國行 Note 9 並非該版本。




理論上同樣是高通驍龍 845 處理器,性能表現應該高度一致吧?但事實並非如此。在安兔兔中我們可以發現,三星 Galaxy Note 9 的成績要明顯比 S9+ 高很多,達到了 28 萬分的水準。







這是因為有著系統上的優勢,Note 9 GPU 驅動已經更新至 V300 版本,在該版本下跑安兔兔分數會高很多。而在不受驅動影響的 GeekBench 4 軟體中,兩款手機的成績就差不多了。







在遊戲表現上,依靠著所謂的 AI 自動調節和大面積的液冷系統,Note 9 的處理器可以長時間火力全開,而這樣的表現是 S9+ 所不能及的。




同樣是一局《刺激戰場》,三星 Galaxy Note 9 基本可以保持全程滿幀運行,畫面波動極少,液冷系統的存在讓處理器可以無後顧之憂,不需要降頻保護。







但相反,Galaxy S9+ 在起初雖然很穩,但始終難免會有些許波動,穩定性上差了一些。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加入液冷散熱並不代表「不發熱」,而是保證處理器不熱,但不保證手機其他地方不熱。比如 Note 9 玩遊戲的時候,手機背面、處理器的位置基本沒有什麼熱量,那是因為熱量被導到邊框上去了,所以邊框還是比較熱的。




可以這樣說,在最新系統的優化+AI 優化+液冷優化共同作用下,Note 9 和 S9+ 配置相同,但性能表現略超 S9+。在一般情況下,Note 9 相比 S9+ 有著 1℃ 到 2℃ 的溫度優勢,發熱越高的情況下 Note 9 的優勢越明顯。





(三星 Note 9)





(三星 S9+)






同樣的感測器,潛力基本被 Note 9 榨乾





三星 Note 9 的後置雙攝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雙 1200 萬像素,廣角+長焦的鏡頭組合,同時 f1.5/f2.4 可變光圈功能也一併加入,在參數上 Note 9 可以說和 S9+ 一模一樣。







我們先來看白天的樣張(統一為上 Note9,下 S9+)。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通過幾組樣張分析我們發現,S9+ 已經擁有非常迅速的對焦和不俗的成像畫質,但 Note 9 居然還要更好一些。




這裡的好體現在,Note 9 能夠更好地平衡畫面亮度,HDR 功能表現更加出色,讓畫面曝光度更加均衡。




或許在晚上,更能看出二者之間的差異。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結論和白天的時候幾乎一樣,當 S9+ 因為畫面中燈光的部分因為過曝而變得泛白的時候,Note 9 依然可以憑藉著強大的 HDR 功能,最大限度還原了霓虹燈黃色的顏色。




幾乎每一組樣張結論都是一樣,S9+ 已經十分出色,但 Note 9 能夠做到畫面亮度一致甚至更高的情況下,曝光控制更加出色。




變焦後的畫質也是 Note 9 更好一些,除測光傾向有些變化外,畫面細節差異不太明顯。






(2 倍變焦對比)




考慮到 Note 9 還能將手寫筆變成藍牙自拍控制桿,因此 Note 9 在拍照方面順利壓過S9+應該沒有問題。






祖傳 15W 充電,充放速度基本符合規律





三星 Galaxy Note 9 的電池容量為 4000 毫安時,而 Galaxy S9+ 的電池容量為 3500 毫安時,二者同樣是標配了最高 15W 的充電頭。如果按照常理來說,Note 9 的續航表現會更好,而充電速度也會更慢一些,事實是不是真的這樣呢?




經過測試,在《刺激戰場》遊戲中開啟「最低畫質-極限幀率」的進行觀戰的情況下,經過約2小時30分鐘的遊戲,Note 9 消耗了 54% 的電量,而 S9+ 消耗了 60% 的電量,可見大電池對續航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Note 9續航表現)





(S9+續航表現)




充電方面的表現就很一般了,從 3% 開始,一個小時充電後 Galaxy Note 9 的電量為 70%,S9+ 的電量為 84%,最終三星 Note 9 耗時 102 分鐘、三星 S9+ 耗時 87 分鐘才充滿電,速度在當下旗艦之中算慢的了。





(Note 9充電耗時)





(S9+充電耗時)




結論是,續航並非這兩台手機的弱點,而三星旗艦的瓶頸,實際上就是這顆最高 15W 的充電頭。未來如果三星不推出功率更大的快充套裝,那麼很難和市面上其他手機同台競爭。






三星 Galaxy Note 9 明顯更勝一籌





並不是說要褒一個踩一個,而是基於事實出發的話,Galaxy Note 9 在大多數方面均要優於 S9+,而且在拍照和遊戲表現上,差距還是能夠感知的。




同時,此次三星 Galaxy Note 9 的定價也堪稱親民,6GB+128GB 版本售價為 6999 元,如果遇到什麼優惠的話,售價直接和 6GB+128GB 的 S9+ 持平,性價比非常突出。







如果你在此時想買一台短板不明顯,各項全能的頂級旗艦,那麼可以毫不猶豫地選擇 Galaxy Note 9;但考慮到 Note 9 並沒有新增太多非買不可的功能,所以在你已經是 Galaxy S9+ 用戶的前提下,不必要掏錢升級了。




從事實來看,Galaxy Note 9 確實有「擠牙膏」的嫌疑,相比雙攝旗艦 Galaxy S9+ 並沒有太多的新功能;但 Note 9 的神奇之處在於,在基本相同的一套配置下,依然做到了各方面都有提升。




當然這個結論是對 Note 9 的褒揚還是暗諷,就交由大家來評判吧。







點贊加雞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EALER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NVIDIA 新一代卡皇!RTX 2080Ti/2080/2070 詳細參數規格公布
368 元的華為 Mate 10 Pro?這款拼多多神機令人崩潰

TAG:ZEALER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