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白居易兩句詩來看「文死諫」的最高境界

從白居易兩句詩來看「文死諫」的最高境界

白居易曾寫過一首名為《七德舞》的詩,其中有這麼兩句,叫做「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這首詩講的是唐太宗艱苦創業的故事,最終,他將大唐王朝帶到了一個後人至今都無法逾越的高度,這個時期史稱「貞觀盛世」。

那這兩句詩是啥意思呢?

原來在貞觀二年,李世民曾下令將三千宮女全部遣散回家,讓其自行婚配,當時朝野都為之震動,宮女及其親人們無不山呼萬歲,可謂是曠古未有的善舉。

五年後,李世民視察京城的監獄,發現被判秋後問斬的死囚一個個都披枷帶鎖的,處境凄慘,頓生惻隱之心,便將他們放了回去與親人團聚,約定秋後再讓他們自行歸案。眾死囚歡呼雀躍不已而去,到了秋後,400名死囚果真一個不少地都回到了監獄。刑部官員上奏李世民,李世民大喜,全部赦免。

李世民在這兩件事情上的做法,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可效仿的空前絕後的範例,因此成為了千古佳話。

但是,如此千古佳話並非僅僅只是李世民自己治國能力所及,而是我們標題中「文死諫」的直接效果。長孫皇后的一句話便是最佳答案。

當年李世民在位期間,秘書監魏徵屢次冒死進諫,終於是觸怒了李世民。一日下朝後,李世民怒氣沖沖地對長孫皇后說非要殺了魏徵不可,長孫皇后聽罷,立馬跪下為李世民道喜,說:「如今天下太平,皇上聖明,才能有魏徵這樣的直言敢諫之臣,這難道不是陛下的大喜事嗎?」

李世民這才幡然醒悟,不但不怪罪魏徵,還對其賞賜有加。但魏徵死後,卻無人敢於冒死進諫,李世民窮兵黷武,東征高句麗大敗而歸,弄得國勢衰弱。

其實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史,像魏徵這樣敢於「文死諫」的官員還是非常多的。就拿從不乏血腥政治的明朝來說吧,在嚴嵩當政時期,向當朝皇帝彈劾嚴嵩為奸佞的官員,每天都會面對著來自死亡的威脅,但在這種情況下,依舊有大臣楊繼盛等人站出來。

像楊繼盛這種「文死諫」的精神絕對是可以感動中國的。十年寒窗換來的光耀門楣和前程似錦,在楊繼盛心中,卻是遠不及國家與民族的命運和前途。在他直言進諫的那一刻,其實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後來的海瑞也是如此。

這種前赴後繼「文死諫」的精神,正是中國古代文人最高境界的真實寫照,也正是現如今我們所缺失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天平天國封王2700位是一時心血來潮?錯,早在這時就已埋下了伏筆
他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老鄉,可赴台抗敵,卻比劉還要早十年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