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琴中畫與畫中琴

琴中畫與畫中琴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琴中畫與畫中琴

︱牛朝︱

不知何時起琴與畫就結緣了,據有人考證最早將琴、棋、書、畫並稱的是唐朝張彥遠在其所著《法書要錄》中提及,其引用初唐時期何延之《蘭亭記》一文中,談到辯才和尚時,何延之做了「辯才博學工文,琴棋書畫,皆得其妙」的評價。關於琴棋書畫的排列順序,古琴界通常的認識是,琴作為四藝之首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說排序是以產生的時間為序,有伏羲、神農「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的傳說,亦有琴創製虞舜時代之說,而棋的產生時間次之,書畫又次之。二則認為排序是以抽象的深淺為準則,越抽象藝術性越高,琴音的抽象性自然高於相對具象的繪畫。筆者以為從何延之、張彥遠最早的概念當中,並沒有對四者的順序關係有著明確的排名講究,歷代權威文獻似乎也找不到答案,或許偶然,抑或必然,總之琴棋書畫相伴千年,以其獨特的魅力滋潤著中華文化的沃土。琴棋書畫作為中國千餘年來文人士大夫終生追求的藝術形式,終身相伴的修養、形式,承載了太多的文化精神,是中華文化延續的主要載體。有許多士人通過四藝完成了自己精神的升華、生命的延續。琴家兼畫家宗炳「妙善琴書」自謂「撫琴動操,欲令眾山皆響」,此時宗炳的琴聲與畫意是相通、相融的。作為琴家兼畫家的王維、趙佶等何嘗不是將二者通融,繼而實現了與宇宙、山川對話的目的。

(明)文徵明 攜琴訪友圖(局部) 絹本墨筆

縱80厘米 橫40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四藝中琴與畫可能是關聯最緊密的兩種形式,從現今流傳的主要琴曲看,很大一部分是表達山水畫意的,如《欸乃》《瀟湘水雲》《流水》《石上流泉》《漁樵問答》《平沙落雁》《聽泉引》等,這些都是流傳下來的經典古琴曲,亦是當下琴人及愛好者彈奏的主要曲目,能成為經典並為大家久彈不倦是有原因的,通過這些清幽、淡遠的琴曲,聽者若賞山水畫一樣,很快能將聽者導入到一個清澈、明凈、閑逸,且與世無爭的自然境界當中,暫時忘卻塵世中的喧囂、陰霾,獲得了生命的升華,入得琴曲,亦可神遊山川、放懷五湖。試以《欸乃》為例,琴曲表現了澄水無滓、山青水綠的境界,一位淡泊身心的漁人抑或士人隱逸其間。歷來對該曲的最好解讀,莫過於柳宗元的《漁翁》一詩:「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細品柳詩,靜聽該曲,一幅鮮活的山水畫面躍然腦海。以《瀟湘水雲》為例,該曲是南宋古琴家郭楚望所作,表現了瀟水、湘江的雲水景象,最早收錄此曲的明代《神奇秘譜》解讀該曲為:「……有悠揚自得之趣,水光雲影之興,更有滿頭風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一幅《瀟湘水雲圖》躍然紙上,筆者聽了該曲後,也曾創作《瀟湘水雲圖》手卷,亦曾泊舟於瀟、湘二水合流處,以探郭楚望眼中之景、心中之跡、琴中之境。再以《平沙落雁》為例,根據《天聞閣琴譜》解題為:「蓋取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鵠鴻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者也。」《琴苑心傳全編》解題為:「蓋取清秋寥落之意,鴻雁飛鳴,秋中之景物也。」該曲畫面感濃郁,歷來為許多畫家所喜表現,筆者以為傅抱石先生所繪的《平沙落雁》圖最為成功,充分表現了沙平水凈,三五成群的鴻雁往來盤旋,飛鳴斜掠的境界,令人印象深刻。

(北齊)楊子華 北齊校書圖(宋摹本殘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29.3厘米 橫122.7厘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古琴大量地出現在中國畫家的作品中,可以說「出鏡率」非常高,這與古琴在士人心境中的特殊性有關。歷來士人沒有將古琴視為一種普通樂器,而是將其視為修身的道器而存在,為此將「道器」導入畫中,與畫中士人相伴,使這種審美傾向具有更強的意義。長此以往,形成了傳統山水畫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筆者粗略統計,歷代人物畫、山水畫中古琴「出鏡率」的三種形式,主要是撫琴類、攜琴類、陳設類,在人物畫中以撫琴類居多,山水畫中則是攜琴類居多。從各朝出現的數量為計,儘管早期晉唐時的人物畫亦多有古琴出現,如晉時顧愷之《斫琴圖》(傳)、唐代周昉《調琴啜茗圖》,從宋開始古琴在畫中出現的頻率更高,如著名的趙佶《聽琴圖》,然而到了明代繪畫中古琴則出現得最多。筆者還通過觀賞繪畫,觀察到晚清以後,古琴逐漸走向了衰微,直至十年前古琴一直處於低潮期。可以說這段時期,古琴在文人中或者說在畫家中的普及和之前朝代比有明顯差距,因為從民國時期開始有許多繪畫中出現了撫琴時的常識性錯誤,如頭尾不分、琴箏不分等,而之前歷代繪畫中幾乎看不到這種低級錯誤。當然,近幾年古琴的普及與發展似乎呈現出井噴的態勢。

(唐)九霄環佩琴 伏羲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古琴與繪畫內在的精神性是相同的,特別是山水畫,甚至是完全一致的,只不過是外在的藝術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二者均是依寄於中華文化土壤,特別受老莊思想影響尤甚,與藝術上追求空遠、清逸、簡凈的境界亦極為相似。為之在創作與欣賞上可以互相影響、互相鑒見,亦可互為解讀。古琴的空靈、抽象、不確定性,吸收到山水畫中,山水畫則畫面更加空靈,境界更加幽邃。山水畫的具象、雲林境界,能助彈者更好地表現琴境,能助聽者更好地進入琴曲意境。筆者作為專業畫師深喜古琴,亦畫過一批琴畫作品,身感二者是相通、諧融的。

作者為北京畫院專職畫家

來源:北京畫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的工匠之思和民間智慧
傅抱石山水畫寫生方法:游、悟、記、寫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