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苔蘚缸!草缸剛玩6又入苔蘚坑!
會養魚,造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
水族圈!
來源:葉葉聲聲是離別
之前迷上了水景造景,自己擬配了一套設備算下來快兩千了,最終沒有狠下心來。無意中看到了苔蘚造景也很棒,看到了這張圖,也是組裡某位高手的作品
確實讓人動心,決定模仿高手自己做一缸過過癮。
首先選擇了一個30X20X25的超白玻璃缸,高度很滿意,缸體越深越容易保持濕度。
然後為缸體配做了一個亞克力蓋子,起初設計是讓蓋子距離缸體有2cm的高度,介於通風與半封閉之間的狀態,但是後來發現縫隙太大無法實現,於是在支撐龍骨上銼出四條凹槽嵌於缸壁上,最後留下了0.5cm的縫隙,僅允許電線通過
突發奇想弄一個霧化器,造霧保濕,所以與同時定做了一隻水盒,側面開口出霧,頂蓋邊緣留出1cm2進出霧化器的電線。圖中看到我側面開口很長,實踐使用的時候發現,霧化器不僅出霧,還會像泉水一樣把水噴出,濺水嚴重,所以在後面我把開口封堵,僅留下2cm2左右的開口,處在遠離霧化器的一端。
缸體部件組裝如下圖,左邊是溫濕度計,帶探針,這個磚頭一樣的器材令我糾結,探針只能測量溫度,想測量濕度就要把這磚頭整個扔進缸里,這也是後來才發現,真是夠了……又要買一隻小濕度計
小夾燈,夾在亞克力蓋子上。
正主來了,因為第一次養,選了最抗揍的白髮蘚,網購,品相還不懶,看起來很有食慾
開搞,基層使用輕石,前低後高,前景高度1.5cm左右,接著鋪一層水苔,再薄薄鋪一層種植土,就是花卉市場十塊一包的養殖土,造景石使用小塊青龍石,從瓶蓋到雞蛋大小不等,堆砌山體時,除了可見的石塊以外,其實在土堆里還堆砌了一些石塊防止滑坡,起穩固作用,土壤以握緊結團不出水為標準,混合時加入多靈菌,免得長出點蘑菇可怎麼辦←.←,之後搓散填充,石塊補縫處可以調粘稠一些方便石塊穩定。
開始鋪蘚,此處請原諒我無法用沾滿泥巴的手去端手機或者相機,我會寫的很詳細。
鋪蘚自上而下,否則上層的泥土滾下來落在鋪好的蘚上不好清理。買來的白髮蘚非常厚實,將近有3cm厚,下面有一半都是老根,並且生長方向非豎直,而是向一個方向倒伏,sorry沒圖。這裡要細處理,先用噴壺噴洗根部去除過多自帶土層(噴壺中的水也是有少量多靈菌的),之後將蘚團反握根部向上,握好了保持蘚團形狀,用小剪刀將倒伏的老根撥(bo)起,不是拔(ba)起,就像把倒下的頭髮梳的直立起來一樣,接著剪去過長的老根,然後用調好的土鋪在上面,輕輕揉搓,讓根部縫隙也填有土壤,這樣是為了讓苔蘚與土層更好的連接,這個直接影響成活,比較重要。
之後像粘東西一樣,蘚根與假山上,各噴一下水,粘!在!一!起!~~使!勁!壓!實!(當然別把造景壓塌咯~)。手感很好像是在按草坪,很有韌性,而且完全不必擔心會壓壞,不一會兒苔蘚自己就回彈回來了。往下就是1234~2234的過程了,中間兒那兩顆白安妮網紋,根兒略微沖一下整理下形狀,用一次性筷子在土上戳個洞塞進去再壓實,估計沒啥大事兒。
看到右下的霧化器了么,網上有賣,三十塊左右,直徑4.5cm。
擦缸,拍照,臭美,上圖。
說到這個霧化器,到底只能算是個玩意兒,霧氣漫不過山頭,只在底層加濕,開久了下面就淹了,下次翻缸的時候架高,讓霧氣從山頭流下來。
不要看我旁邊有Photoshop的書,保證沒修圖,相機型號富士X-A1,狗頭,焦距35,光圈5.0,ISO800,曝光補償 -2/3
其實山體土壤中應該添一些水苔,不然水分下滲的太快,導致上下層濕度差距有些大。
有錯誤請大家及時指正。
最後貼一張前陣子門口挖的不知道什麼蘚,可憐巴巴的,放在大拇指大小的瓶子里,看了兩天又甩回花壇里去了。
- The End -
(號內搜索)可以找到更多您想要的內容
下圖左右滑動查看全過程
分享水族知識,傳遞快樂生活!
感謝每一天有魚、有景、有您的陪伴!
一切靜好,而我們一直在!
轉載請獲取授權!
●
●
●
●
●
讚賞是對水族圈最好的支持!
※你家真的適合養魚嗎?
※這個七彩缸美呆了!一個適合夜晚喝啤酒觀賞的缸
TAG:水族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