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為名家,除努力外還應具備三點素質
中醫藥傳承至今,綿延不斷,可以說名家輩出,大家耳熟能詳者,如: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葉天士等,這些名醫大家,成就斐然、名貫古今。千百年來其療效、其學術、其思想,均已經通過他們留給後人的著作、遺聞故事等而流傳千古,讓無數人受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杏林學人。
筆者行醫20餘載,不揣淺陋略的認為,扁鵲、華佗、張仲景等人能成長為名醫,是因為他們有仁愛之心、濟世救人之志向、不圖名利之胸懷。在此基礎上,筆者認為他們還具備如下三個方面素養。
善待患者療效好
經過多年的努力學習、刻苦鑽研、臨床磨鍊,能夠獨當一面地處理臨床中的常見問題,是作為一名醫者的基本功。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深造學業、增加閱歷、精修醫術,提高解決疑難病症的處理能力,欲做名醫先做「明醫」。在自己的臨床過程中,自覺加強自身醫德、人文素養的修為,善待患者,受到百姓認可。
善總結傳播經驗
一名醫者在能夠熟練掌握醫學的基本理論、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夠處理常見病和疑難病症的同時,還應善於把自己的臨證感悟和心得體會傳播出去,和同行們交流。使更多的人受益的同時,使自己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此即所謂教學相長。作為一名醫者既要會治病,又能講出治病之理,這就要求每一位醫者必須不斷學習,努力提高為患者服務的本領,同時也要善於總結自己臨證中的得失經驗。
能傳道授業
身為一名醫者只會治病是不夠的,還要做到能把自己的經驗講授出去。通過備課、講課進一步發現自己的不足,集腋成裘,修正錯誤認識,不斷完善學術經驗。將自己的臨證經驗記錄整理成經得起同行們的推敲、歷史沉澱的著作,以便後學者學習。
屈原在其《九章·抽思》中說:「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大家最希望的就是讓真正的名醫能名至實歸,服務社會、引領行業、激勵後學。古時的這些名醫,就是能為百姓服務,在百姓中傳誦,留下了良好口碑,因而在歷史上留下印跡。
願同仁們都能以出色的療效、高尚的醫德造福一方,成長為百姓心中的名醫。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網,作者李源。
※四葯、五品、四將、三火:張志遠采自民間的「秘方」
※施今墨治療失眠經驗精華集萃
TAG:骨傷的楊張張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