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還原中醫的真相!
淺議藿香正氣散
《和劑局方》既載有藿香正氣散,也載有平胃散與二陳湯。平胃散、二陳湯之組成、結構非常嚴謹。藿香正氣散是在上述兩方相合之基礎上,又加了五味中藥,並去蒼朮、烏梅加土炒白朮而成。
按照由簡而繁之發展規律來看,上述3方,應該是先有平胃散、二陳湯,然後才有藿香正氣散。茲淺析如下。
平胃散
由蒼朮12g,厚朴、陳皮、生薑各9g,甘草3g,大棗4枚組成。方中蒼朮苦溫,能迅速除濕,濕去則脾氣自然健運,故為方中之君葯;厚朴苦溫辛燥,擅長除濕消脹,故與蒼朮相伍,則能燥濕理氣,並令脾氣不失其司,故為方中之臣葯;陳皮苦辛溫,以其能理氣和胃,化痰祛濕,故可助脾胃之運納,因此,應為使葯。
所以又用姜、棗者,以增強調和脾胃之功效也。諸葯合之,故具有除濕散滿,調和脾胃之功效,並為一治療中焦濕阻之良方。基於上述,故本方可用來治療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噁心嘔吐、大便稀溏、肢體倦怠、苔白膩、脈濡緩等。
二陳湯
由陳皮、半夏、茯苓各12g,甘草3g,生薑、烏梅各9g組成。方中半夏辛溫燥濕化痰,和中止嘔;陳皮理氣化痰;茯苓健脾滲濕,生薑降胃氣,除痰濕,烏梅斂痰生津,並防止葯燥傷津液;甘草調中補土,故上藥合之,為燥濕化痰之佳劑。
基於上述,所以此方可用來治療濕盛痰凝引起的胸膈脹滿、噁心嘔吐、咳嗽痰多、易於咯出及頭暈心悸、苔白厚、脈滑等。
藿香正氣散
在上兩方之基礎上,去掉蒼朮、烏梅,加土炒白朮、藿香、紫蘇、桔梗、白芷、大腹皮各9g,即為藿香正氣散。方中藿香芳香辛溫理氣,以宣通內外之氣機,化濕和中,以止嘔止瀉,消脹止痛;土炒白朮健脾除濕;紫蘇、白芷、桔梗以解在外之邪,開肺氣以通調水濕;陳皮、厚朴、大腹皮以燥濕健脾,消脹除滿;又用二陳湯去烏梅者,行氣燥濕,化痰止嘔也。
故上藥合之,則可共奏解表和中,理氣化濕之功效。基於上述,故臨床上藿香正氣散多用來治療下述諸種病症。
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身作痛,無汗,鼻塞清涕,或外感風濕,頭重如裹,一身酸痛而沉,轉側不利,又內挾中焦濕滯而脘腹脹悶,噁心嘔吐,腸鳴腹瀉,苔白膩,脈浮滑或浮濡數者,應發散風寒與風濕,化濕濁,暢氣機,和脾胃。用藿香正氣散治之,均可取得滿意之效。
初到異地,不久即感不適,或頭昏而悶,飲食納少,欲吐不吐,厭油,或腹脹腹痛,大便稀溏,日1~2次,苔均白滑或白厚,脈緩濡或滑,且數日不解者,為水土不服也。緣由濕濁中阻,升降失司使然。當和中化濕,宣展氣機。用藿香正氣散去白朮、紫蘇、大腹皮加蘇梗、蒼朮、草蔻、佩蘭各9g,數劑即效。
人在高山叢林之中,感受山崗瘴氣而突然發生頭部脹悶,腹痛,或吐或瀉,苔白滑,脈沉濡,或在穢濁不堪的環境之中,驟然出現頭面發青,昏不知人,手足厥冷,皆濕濁使然也。前者宜用藿香正氣散化濕和中,交通上下,後者宜先用開竅之葯,待病人清醒後,再用藿香正氣散宣通內外,芳香化濕,則皆可收到速效。
瘧發之時,一身盡疼,手足沉重,寒多熱少,苔白滑或膩,脈弦緩或濡者,濕瘧也。因感山崗癉氣而證見時寒時熱,一身沉重,苔白滑,脈弦滑者,癉瘧也。其治均宜化濕截瘧。用藿香正氣散去紫蘇、大腹皮加柴胡18g,黃芩12g治之,必獲著效。
卒然脘腹脹痛,上吐下瀉,謂之濕霍亂;腹中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謂之乾霍亂。若吐利腥穢,上下所出之水澄徹清冷,四肢厥冷,不喜飲水,苔白滑,脈沉而遲者,為寒濕所致之霍亂也。前者應先用鹽水探吐,吐後即用藿香正氣散調理之;後者應祛寒化濕,用藿香正氣去紫蘇、白芷、大腹皮,加肉桂、吳茱萸各9g治之,甚驗。
暑濕犯及肌膚、胃腑,證見發熱,微寒風寒,嘔吐納呆,脘腹作脹,身重肢困,口中甜膩,或大便稀溏,苔白滑者,暑輕濕重也。其治應化濕為主,祛暑為輔。用藿香正氣散原方或加香薷、扁豆治之,其效頗佳。
寒濕犯及中焦致瀉下清稀,甚則如水樣,腸鳴,時而腹痛,自覺腹中有冷感,苔白舌質淡,無論是否兼有外感風寒之證,用藿香正氣散治之,皆可獲得捷效。
下白痢而又帶有稀黃,或純瀉清稀之便,腹痛或不痛,胸膈脹悶,食少噯氣,苔膩色白,脈濡緩或濡弱者,寒濕所致之瀉痢也。用藿香正氣散芳香化濕,健脾除濕,溫燥寒濕,宣肺利膈,則必收良好之效。
有的人一乘車船,即發生頭昏脹悶,噁心嘔吐,且用諸葯預防,效果均不理想。若改用藿香正氣散,在上車船前半小時服,或發作時服,可收到明顯之效。
總之,藿香正氣散為化濕除痰、消飲疏表之劑。現多用來治療胃腸感冒、夏季感冒、流行性感冒。隨證化裁,還可用來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胰腺炎、妊娠惡阻而證屬濕濁阻滯中焦者,效果也非常好。
※自愈力竟然能治好身體7成疾病,你知道嗎?
※養生八字秘訣:童心、蟻食、龜欲、猴行
TAG:道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