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諾:中國的教育,需要回歸常識

一諾:中國的教育,需要回歸常識



文 | 李一諾,一土學校聯合創始人


授權來源 | 奴隸社會(ID:nulishehui)

 






什麼是好教育?



我自從做了媽媽,後來又涉足教育,就一直在思考和探索這個問題。




就像學所有東西一樣,一個人形成自己觀點,是經歷了三個階段的。




一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就是覺得好像沒啥複雜的啊,這麼多專家,研究,這麼多學校,什麼是好,標準不是很簡單么?




後來到了

第二個狀態,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開始學習,看各種書,開始深究,發現很多我們自以為的,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




今年二月份第一次去芬蘭,在這個被全世界教育者視為「聖地」的地方,又發現好的教育其實很簡單。



於是就到了

第三個階段。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為什麼說好的教育體系其實很簡單,因為無非是回歸常識,或者說是「第一性原理」。



如何才能有好的教育體系呢?無非4條。






  1. 優秀的人願意從事教育行業;



  2. 有教師培養體系,使得優秀的人可以得到以實踐為導向的教育,然後投入教育實踐;



  3. 因為教育不是生產,是生成性的,所以教育和學校體系需要高信任,低管控,多元化,讓教育者可以成為有效的創造者;



  4. 社會資源可以有效地進入教育,讓社會的先進認知和基礎教育結合,才能真正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




因為教育是公共事業 ,所以上面這個體系建立的基礎和前提,是政府真實有效的投入和政策保障。




我們論投入,其實並不太差。中國的教育投入是 GDP 的 4% 左右,芬蘭是 6.8%

[1]

。但是論效果,差得遠。為什麼呢?我想我們的問題,是沒有在上面幾條根本問題上進行深入思考,把心思都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




這次被全民吐槽的央視《開學第一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洋相,是因為各級部門想的不是傳遞的實質信息是什麼,而是在想如何用形式主義的方法搞管控(看電視拍照,要求寫讀後感)。




央視想的不是我如何用這樣一個國家級媒體平台推進教育進步,而是想所有學齡兒童的家庭被要求必看,我可以用這個去談多高的廣告費。誰願意出這麼高的廣告費呢?那必然是要在孩子身上賺錢的這些「教育公司」。




教育公司,想的也肯定不是如何推進教育整體進步,而是這是太大的一個商機,我如何撈一把搶到一塊肥肉。可以想像,在這個《開學第一課》的籌備階段,為了在這 13 分鐘里亮相,多少企業搶破了頭。




轉看芬蘭,絕大部分是公立學校,但也有私立學校,我就問,私立學校的學費是多少呢?人家很不解地看著我。說私立學校對學生也是免費的啊!政府是給辦學人錢來辦私立學校,受教育是所有孩子的權利,不能對孩子收費的。




但在中國,大家顯然不是這麼認為的,

教育已經成了巨大的生意機會。

所以大家看到的新聞是某某1對1聯合 CCTV1 精彩呈現的《開學第一課》,明明是某某1對1花了大錢贊助,新聞稿上寫的竟然是「與《開學第一課》聯手,是某某1對1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傳播優秀教育理念的體現」

[2]

。好像他們做了多大犧牲在「承擔社會責任」做公益似的,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  對比芬蘭的休息時間,孩子在外面玩兒。




其實 8 月份還有這樣一條大新聞:上海市教委與某未來戰略合作。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上海市教委」)與某未來宣布圍繞「教育信息化 2.0 建設」進行長期戰略合作

[3]




一個教輔機構和倡導減少課外輔導的教委長期戰略合作,是什麼邏輯?如果不是利益,是什麼呢?




還有我吐槽過的「哈佛北大精英」創立的「精某教育」赫然在三號航站樓做滿了廣告。北大是什麼,國之重器!如果還去了哈佛,回來不是想的怎麼改變世界,推進教育變革,而是搞 1:1 輔導的生意,還氣宇軒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讓人實在無語。




這次福布斯搞的「30 under 30」(30 歲以下 30 位俊傑榜單)評選了 600 多人

[4]

(這也是個笑話,也說明這評選沒啥意義)。其中教育板塊入選的就有這個精某教育的總經理,有意思的是,評選人之一就是精某教育的董事長,基本的避諱  — 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都沒做 ,覺得遮掩一下也沒必要了,作為一個企業人,職業操守在哪呢?。




這裡要聲明一下,我和上面這些公司沒有任何關係。作為一個社會人,看到這樣的現象,實在覺得可笑而已。


 










偏離常識,最虧的是誰?




我不仇恨商業,商業的本質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教育是個公共服務,這些亂象的出現,是因為我們的導向 — 都把教育做成生意。而退一步看,其中最虧的,其實是政府。




為什麼呢?




首先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培養師範生,進入公立體系。因為體系自身的問題,這些老師成為各種教輔機構的僱員。所以國家的師範體系是給這些企業免費培養人才,這一方面造成公立體系人才缺口、壓力巨大,另一方面,這些教輔機構生意越來越大,某未來的市值早就超過了千億,還一直在漲。




這還沒完。因為這種教育困境,靠機構的輔導班,是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來的,我們缺晶元,需要產業升級,其中需要的人才,因為自己培養不出來,要花大價錢挖,或者花更大價錢買技術,又是一筆巨大的投入。里外里,政府虧大了。




而最終教育不好,誤國誤民,出現的問題,還是要政府買單,就不知道虧到哪裡去了。




所以

教育不好的後果,從小里講,是我們的孩子沒有受到與這巨大的資源投入相對應的優質教育,成就有成效的人生;往大里講,是造成巨大社會投入背後的低成效甚至是浪費。

看看美國、芬蘭的孩子們受的教育,把他們八九歲孩子可以做的事,和我們同齡的孩子比,結果一目了然。凡是對中國有感情的人,很難沒有危機感。




我就講一個小細節,芬蘭的課間休息時間,教學樓是要鎖門的,所有的孩子,必須出去在外面跑。芬蘭的學校並沒有 200 米或者 400 米跑道,這要按照咱們的辦學要求,都是不符合辦學規定的,但他們的學校可以設計大量的體育活動,孩子非常活躍和健壯。





▲  芬蘭的課間休息時間,孩子在外面玩兒。




而我們正相反,一方面要求有漂亮的跑道,一方面要求孩子課間不許下樓,甚至不許跑。大跑道孩子根本很少用得上。一個是逼你跑,一個是禁止你跑,這樣截然不同的條件下培養出來的同齡孩子,以後誰更有競爭力呢?如果教育不改,長遠來看,不誇張地說,會葬送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當然我知道,國內的學校不讓孩子跑,是出於安全考慮,一方面我們孩子多,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撞到了,的確會有家長投訴,所以對學校來講,那就乾脆不讓你跑。




但跳出來看這個解決方案,是不是思路很可笑?因為我們無法解決自己成人體系的問題,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在孩子在最應該奔跑打鬧的年齡,禁止他們跑。類似這樣的死結,在教育里有太多。出現一個問題打一個補丁,最後學校成了一個怪物。 





 







解在哪裡?




看中國的教育,各種盤根錯節,利益糾葛,往往讓人有巨大的無力感。但偶爾喘息,有時候會想,其實搞好教育也不難,無非是要回歸常識,回歸本質。需要順著這個思路解扣,那就追問一下本質和常識。


 


首先,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的本質,是讓每一個孩子找到適合他的生命成長方式。




所以家長和成人要做的,不是灌輸者、服務購買者,而是成為賦能孩子的生命教練。


 


● 那什麼是好的學校?




好學校,就是讓學習有效發生的地方。所以什麼樣的學校是好學校?其實不用看那些高大上的網站和理念,我總結過三點:






  1. 孩子喜歡上 — 孩子覺得學習是樂趣,是內心充盈的學習者。



  2. 教師覺得爽 — 教師是有充分職業支持的創造者。



  3. 家長有成長 — 家長是終身學習的同行者。


 


● 如何構建一個好學校?




其實核心不是課程,也不是「名師」,而是構建「環境」,這個環境里包括「空間環境」,但更重要和核心的,是「人的環境」。




我們的教育,往往強調課程、硬體這些「乾貨」,而教育里最重要的,其實反而不是「乾貨」。




回顧我們自己的成長過程就知道,在基礎教育階段,你有一個喜歡的,讓你覺得安全的老師,對學習的促進效果是巨大的。而且這不僅是個人體驗,神經生物學的研究證明也證明,對學習效果影響最大的,是學習者和周圍人之間的 loving and supportive relationship(有愛和支持的關係)。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有太多教育里的做法是捨本逐末,在傷害孩子。我們對孩子進行懲罰,認為這樣就可以讓他們「記住」;我們給孩子「排名」,認為這樣就可以讓他們「被激勵」,這些都是反教育的做法,因為這種行為構建的是一個不安全的,惡意的關係。這些關係給孩子留下的創傷,在孩子長大以後是早晚會顯露出來的。


 


● 如何構建這樣一個環境?




核心是尊重,真正意義上的,而不是禮節上的尊重。而且首先是成人之間的尊重,成人之間沒有尊重,對孩子的尊重肯定是假的。




被尊重的成人,是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被尊重的孩子,臉上是帶笑的,眼睛裡是有光的。有光的孩子是幸福的。

因為最終,教育不應該只是為美好生活做準備,教育本身就應該是美好生活。





▲  老師和孩子們




在中國想做回歸常識的教育,很難,很累,覺得每天都在逆水行舟。經常腦補一下如果我去搞個英語或者出國培訓,會容易太多。想做正確的事,卻發現你往往是另類。


 


想過放棄么?說實話,經常。但是每當看到孩子們的快樂和眼裡的光,一瞬間又覺得都值了。




我和朋友聊天,說就靠這點動力支撐了。




朋友說,一句「就靠孩子們的快樂支撐著」,道出多少無奈。




我一下子沒忍住,掉了眼淚。












最後,和大家分享前芬蘭駐華教育參贊參觀了一土的感受:







我去過一土,這可能是我在中國六年來第一次讓我覺得看到了與芬蘭教育體系非常相似的學校,它遵循了和許多中國學校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




首先,我喜歡他們有本土的中文課程,給中國孩子教授中國的傳統,同時把國際化的實踐元素也應用到教學中。我認為這是保持中國文化認同感和傳統的正確方式,但同時又用開放的態度來兼納其他的元素,這些使得教育更加有效,更加彭勃發展,也更與時俱進。這些是在一土正在發生的事情。




我也喜歡一土與社區的連接。試想,學校不是孤島,而是社會的一部分。孩子們去看周圍的社會,去看周圍的地方,去參觀博物館,去每一個地方。他們自己從中學習,用他們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資源來製作他們學習的內容。




其實沒有所謂的芬蘭教育,我們和一土做的,都是回歸常識的教育。




—— Mika Tirronen, 前芬蘭駐華科學與教育參贊


 


本文參考資料: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spending_on_education_(%25_of_GDP)


[2] http://biz.ifeng.com/a/20180719/45071808_0.shtml

 (某某1對1)


[3] http://www.chinanews.com/business/2018/08-07/8592201.shtml

 (某未來)


[4] https://tech.sina.com.cn/it/2018-08-02/doc-ihhehtqf6353986.shtml

(福布斯)




* 作者介紹:李一諾,蓋茨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前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奴隸社會」公眾號和「一土學校」的聯合創始人,有馬甲線的三娃媽媽。




本文來源公眾號奴隸社會(ID:nulishehui),不端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說自己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這些不說人話的奏摺,和你的工作彙報一樣
花800萬買學區房的中國式父母,後來都怎麼樣了?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