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口諭怎麼「防偽」,其實幾乎沒人偽造,其中原因很簡單
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一種情況,就是有人來宣皇上的口諭,也就是皇上只是口頭傳達的旨意,但大家會不會有這樣的疑問,單純的口頭傳達,難道就不怕有人偽造或者假傳嗎?因為畢竟是口頭上的,沒有什麼憑據,總是會讓人不太放心,但其實這個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首先,傳口諭的太監,都是經過專門經過挑選的人,畢竟皇上只是隨口說一句,萬一傳旨的路上忘詞了,也是很尷尬的,又不可能重新回去,讓皇上再說一遍,那樣的話腦袋就會搬家了。所以他們的記憶力通常比較好,就算口諭只是口頭傳達,也不能對其中的字句進行改變。
皇上下旨的方式很多,有「詔書」「制書」等等,口諭也算其中一種,這種方式是在明朝出現的。之前,皇上的旨意也不是可以隨意下達的,是要經過中書省、門下省等多個機構的審核,如果旨意有違反常規的地方,是會被駁回的。所以皇帝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利,就出現了諭旨這種方式,有手諭和口諭兩種。
手諭就是皇上把命令寫在紙上,這和聖旨還有不同,聖旨是需要蓋上印璽的,並且更加正式,但手諭可能只是皇上隨手拿起的一張紙。而口諭就是皇上當面告訴小太監的幾句話,讓他去轉達給大臣們,但口諭有沒有憑據呢?其實也是有的。
就算只是皇上口頭的表述,也是要歸檔備案的,由專門的人來記載,所以一般不敢有人假傳或隨意篡改。並且,皇上口諭一般也只是平常的小事,像是關乎國家大事,或者人的生死,皇上一般會採用更正式的聖旨的方式,而不會使用口諭,所以也並沒有偽造的必要。
※雍正多次貶官年羹堯,但他為什麼拒不認錯?原來是雍正有這個弱點
※農民副總理陳永貴與他的妻子和子女
TAG:振海侃愉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