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何男性實施性侵,被言論圍剿的卻是女性?| 思想界

為何男性實施性侵,被言論圍剿的卻是女性?| 思想界

原標題:為何男性實施性侵,被言論圍剿的卻是女性?| 思想界


『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劉強東在美國面臨的強姦指控和巴西國家博物館的大火。


9月2日,包括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路透社等美國主流媒體紛紛刊文,稱中國億萬富豪、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明尼蘇達州涉嫌性犯罪在美國被捕然後被釋放,這讓這位中國富豪在美國社會引發了巨大關注。消息傳到中國國內後,京東官方對此迅速做出回應,稱劉強東在美國進行商務活動期間,遭遇實施指控,並將針對不實報道或造謠行為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隨後,明尼蘇達州警方向美聯社提供了劉強東被拘留期間的照片。9月4日,劉強東在性侵風波之後首次公開現身國內,出席京東集團與某科技紡織與時尚品牌運營商的戰略合作協議。9月8日,京東在公司英文網站公布4個問答,首次承認劉強東涉嫌性侵,但稱京東日常運作不受影響。在該事件後,京東股價近期大跌近15%,劉強東身價縮水超過70億美元。

此次事件在中國國內激起巨大的輿論波瀾,網友們紛紛參與討論,其中關於劉強東被陷害,被性侵的女生「仙人跳」以及與劉強東妻子章澤天的討論層出不窮,充斥著對成功男性的羨慕同情和對女性的貶低與惡意。這種論調並不陌生,相反,在前段時間高雲翔在澳洲並指控性侵女性的時候,網友們也紛紛提出質疑,認為「長得好看的男性不需要性侵」。與網上熱火朝天的臆測和對女性的惡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關於此種言論背後佔據主導地位的「強姦文化」的剖析卻少之又少。有錢的男人真的「犯不著」強姦嗎?強姦傷害的是個體的女性嗎?「強姦文化」又是如何合理化男性的慾望和製造女性的愧疚和恥感的?


巴西當地時間9月2日晚上7點半左右,位於里約熱內盧的擁有200年歷史的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大火持續了一個晚上,館藏的2000萬件藏品中90%都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在龐貝浩劫中倖存的羅馬壁畫、古埃及的Kherima公主,巴西的土著工藝品以及擁有11500年歷史的女性化石「露西亞」等等。雖然在消防員的努力之下,火情得到控制,但整座建築仍未排除坍塌的危險。巴西總統特梅爾次日發表聲明稱:「二百年來的努力、調查和知識毀於一旦,這對所有巴西人來說都是悲傷的。」這場博物館的大火引發了各界討論,其中有聲音指責巴西政府的失職,近年來在奧運會和大型建築項目上投入過多,導致文化和教育支出縮減。而在全球範圍內,這場大火也為文博事業敲響了警鐘,電子化備份的問題再次被提上議程。


劉強東性侵案:


「強姦文化」籠罩下,

女性仍在經歷蕩婦羞恥


我們將目前尚不清楚的案情放在一邊,先來看此次事件在國內掀起的輿論波瀾。9月2日當天,在劉強東被爆出涉嫌性侵之後,王思聰首先發布微博,「預定大瓜」,並在此條微博下面評論,「應該是價格沒談妥,送到局裡後談明白了。」隨後又搬出劉強東的妻子章澤天,稱「奶茶妹妹此次變成了抹茶妹妹」,暗示章澤天被綠。王思聰這種物化、貶低女性的言論卻得到許多網友的呼應。同時網路上有人扒出一位女性的微博,將她指認為此次事件中被性侵的女性。該女性的微博立馬被攻陷,網友們紛紛將這位女性與章澤天對比,將此次性侵事件的主角從實施性侵的男性劉強東轉移到兩位被無辜牽連的女性身上,通過對比和評判兩位女性的身材(「不僅要有奶茶還有有奶」)將一次男性的疑似犯罪行為轉化成兒女爭寵纏鬥的戲碼,同時輿論也斥責這名女性為小三,對其進行蕩婦羞辱。反觀網友對劉強東的評價,卻異常寬容,與之前高以翔被爆出性侵時如出一轍。網友首先假設富豪如劉強東,享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包括性資源,不至於走到強姦這一步。更有甚者,扛起陰謀論的大旗,認為此事蹊蹺,劉強東一定是被人陷害。而在相信劉強東涉嫌強姦的人中,不少人並沒有斥責劉強東,只是為其感到可惜,認為他有嬌妻在側,卻不知滿足,或者認為他品味太差,在氣質頗佳的奶茶妹妹和一位大胸女之間選擇了後者。這種男性實施性侵害,輿論卻對男性報以同情和惋惜,對女性進行物化、貶低、惡意揣測並用言語暴力在互聯網上對她們進行圍剿的現象並不陌生。這其中涉及男權社會對於男性的極度寬容和「強姦文化」之下對於女性的十足惡意。



王思聰微博截圖


為什麼很多網友都堅信劉強東是被下了套?女權主義者大兔在發表於公眾號「滾筒洗衣機」的文章《為啥那麼多人相信劉強東涉性侵事件是「美國人下套」?》一文中,剖析了這一啼笑皆非的陰謀論的形成原因。大兔認為,性壓抑是這套陰謀論在中國甚囂塵上的第一個原因。不論是前段時間的滴滴順風車司機強姦女乘客案件,還是此次劉強東的涉性侵案,最常見的評論都是和性相關的內容,女受害者的裝扮、身材、氣質、容貌成為網友關注的焦點。因此一方面可以看到近年來對於性和與性相關的內容越發嚴格的管制,另一方面卻是在官方壓抑之下的暗潮湧動。於是各種與性侵害相關的新聞都採用一種迂迴的黃色新聞寫作方式吸引讀者目光。相較於傳統媒體,自媒體有更大的空間,為了獲得更高的閱讀量和點擊量,此類自媒體往往通過放大和性相關的細節和情節來吸引眼球。

第二個原因是當下對於社會事件進行真正宏觀思考的空間的匱乏。大兔認為國內的很多信息都是已經經過裝扮的話術和宣傳,民眾可供選擇的分析事情的框架本質上來說非常單一。以劉強東事件為例,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很多人提起美國想到的都是「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而資本全球化問題、歷史遺留問題等思考中美關係的視角則較少被提及和傳播。在這種土壤中,右翼思潮日漸成長,「中國爸爸」的偉岸形象鼓勵著一眾鍵盤俠。



劉強東被捕照片


最後一個原因,也是作者大兔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涉及女人權利的問題從來都被視作偽問題或者是次要問題。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前段時間公益圈爆發的反性騷擾運動中,當有人出來揭露雷闖性侵的時候,立刻有人站出來用類似的陰謀論加以反對,認為這種揭發的目的是搞垮一個機構。女性很少被視為有自主權和決斷權的,她們常常被視作男性或者以父權製為基礎的國家的利用的工具。男權社會的邏輯是,女性是在公領域之外的,因此女性遭受的暴力和創傷是一個偽命題。


接下來,我們將再次回到四個月前發表於「界面文化」的文章《從高雲翔和「種太陽」說起:強姦的受害者不是某個女性,而是全體女性》,事實證明,在理解劉強東事件和高雲翔事件時,公眾的思維如出一轍,都認為自身擁有足夠好的外貌或者足夠充足的金錢資源的男性,根本不需要通過強姦來獲取性資源。作者張之琪認為,這種邏輯的另一面實則是長得不好看或者是無法通過金錢換取性資源的男性就有理由去強姦。這套話語體系的本質是認為強姦是一個關於男性性慾的問題,即男性強姦的原因在於性饑渴或性剝奪,一個長期性匱乏的男性可能去強姦,這是順理成章的,這可能並非一種自主選擇。這套話語體系實則是合理化了男性強姦。另一方面,這種邏輯也和資本主義消費文化對性的商品化息息相關,在這種語境下,性變為一種可以交換、購買、甚至可以偷盜的商品。美國法學家Katharine K. Baker指出,強姦的發生和性的商品化相關。對一些人來說,性是一種商品,在這一前提之下,未經許可的性相當於盜竊或者在商店中順手牽羊,相比於其他形式的暴力人身侵犯,強姦是微不足道的小過失。這樣一來,性的商品化一方面製造出過剩的、永不滿足的性慾,另一方面也讓男性將性視作理所當然。在消費社會中,性慾變得和餓了要吃飯一樣平常,而恰恰因為男性通過金錢來換取性,因此對方自願與否則不那麼重要,同意在性行為中的重要性被大大忽視。

但是強姦,是否僅僅和性慾有關呢?文章引用了美國作家、社會活動家蘇珊·布朗米勒對於強姦的一種女性主義解讀。布朗米勒認為,強姦實則與男性的性慾無關,而是一個「全體男性有意識地將全體女性置於恐懼之中的脅迫過程」。在研究中布朗米勒發現,強姦並非一種衝動犯罪,而是有預謀的、由一群人共同策劃協作完成的。因此強姦的根本動機並非性,而是權力。張之琪在文中進一步指出,「強姦文化」是一種全社會範圍內試圖正常化、合理化強姦的文化,包括譴責受害者、蕩婦羞恥、性的商品化等諸多面向。這種文化是整個社會對於性與性別的父權制建構的必然結果,它傷害的並非作為個體的女性,而是全體女性。在這種文化下,女性被迫以父權制的眼光檢視自身言行舉止,在這個過程中,男性的統治地位得以鞏固。


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


科技發達的時代,


博物館電子備份為何困難重重?

巴西國家博物館建於1818年,在19世紀初曾是葡萄牙王室的王宮,現為每周地區最大的人文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幾個月前,博物館剛剛為其所屬建築舉行兩百周年紀念。在運營上,巴西國家博物館隸屬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與巴西教育部有合作。博物館藏有來自古埃及的人工製品和巴西境內最古老的人類化石。此外,博物館還擁有巴西最大的科學圖書館,收錄47萬捲圖書和2400部稀有作品。大部分藏品在這次大火中付之一炬。


在發表於「澎湃新聞·思想市場」的一篇《巴西博物館大火映照出國家困境:巴西做錯了什麼?》一文中,作者吳晨認為這場大火是國家興衰的一個鮮明註腳。這說明巴西是一個政治動蕩,經濟疲弱,擁有雄厚資源卻無法擺脫「中等收入陷阱」,甚至在全球經濟排行榜上不斷走下坡路的國家的典型樣本。



大火後的巴西國家博物館


根據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主管在《國家興衰》中給出的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指標——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資佔GDP的比例以及國家經濟的開放程度——巴西長期以來都排名靠後。巴西投資佔GDP的比例長期以來低於20%,投資,尤其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嚴重不足。而當政府對於維持現代經濟運行的基礎設施投資不足時,富人們只有關起門開,經營閉門社區。與此同時,巴西是所有發展中國家裡貿易最不開放的一個,貿易僅佔GDP的20%,這也影響了巴西的經濟發展速度。另一方面,巴西是一個資源大國,產出大量的農產品,比如大豆和鐵礦石等。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由於大宗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巴西曾出現過本幣雷亞爾匯率高企的時代,這進一步削弱了外資投資巴西的吸引力,同時成就了巴西國內少數精英的海外購物盛宴。可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帶來的財富並沒有用在基礎設施投資商,等到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時,經濟衰退、匯率貶值帶來的痛苦更加深遠,再加上製造業發展乏力,巴西也無法享受匯率貶值帶來的出口紅利。


而回到此次的巴西國家博物館失火事件,據報道稱,近年來國家博物館經費嚴重短缺,因為隸屬於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因此博物館的經費由巴西教育部劃撥,每年應得55萬雷亞爾(約90.8萬人民幣),可最近三年實際得到的經費只有33萬雷亞爾(約54.5萬人民幣)。這其中大量資金被挪用也是貪腐橫行的縮影。


公共博物館經費短缺,這不僅是巴西面臨的問題,在湖南省博物館編譯的一篇名為《巴西博物館經費在減少,看同樣面對資金危機的英國如何應對》的文章提到,英國公共博物館聯合會日前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公共博物館必須對其藏品政策進行改革,使之根植於社區,以解決博物館面臨的資金危機。據統計,過去五年中,英國公共博物館的經費平均減少了30%,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整個博物館行業的撥款降幅為13%。在2018年3月發布的《公共博物館的未來》報告中,提到社會需要公共博物館重新發揮改革催化劑作用,而公共博物館要生存下去,不能只關注輝煌燦爛的單個藏品,還要突破周圍環境,放眼更加廣闊的生態圈,建立一種歸屬感。


那麼,21世紀的博物館,除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做好防火等措施之外,還能做些什麼呢?在發表於Wired上的《巴西博物館大火說明文化記憶需要一個電子備份》一文中,作者Emily Dreyfuss指出,此次博物館大火中的一些損失——諸如國家博物館中原住民語言中心的各種文件、檔案等等——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博物館中的很多物件原本可以在這些年間通過照片、掃描、聲音文件的形式進行備份。巴西國家博物館的這次遭遇恰恰是說明了技術限制帶來的惡果,並且也強調了專業團體尚未真正意識到存檔的重要性,這個問題不僅存在於巴西,也存在於世界範圍內的博物館中。



大火中的巴西國家博物館


作者在文中指出,即便在2018年,我們的智能手機可以輕易實現雲備份等功能,但是將一個博物館中數額龐大的展品進行電子化處理,和我們日常生活中在智能手機上進行的操作實則有天壤之別。將2000萬件藏品逐一電子化需要時間、金錢以及一種緊迫感。缺乏電子歸檔的部分原因,是政府近年來削減文教開支引發的資金不足,但作者認為,即便是那些窮其一生研究歷史和遺失,研究一種文化如何終結的學者們,也常常陷入一種誤區,即我們有的是時間來做備份。Andrew Nevins,巴西國家博物館的一位語言學家在接受Wired採訪時表示:「人們常常抱有這樣一種看法,(電子化)總會做完的,它又有什麼緊迫性呢?電子化的緊迫性從來都不是那麼重要……相反,如今很多基金都在資助尋找一種特定語言的最後講述者。」可找到講述者又如何呢?如果不能將這些講述進行安全有效的備份,一切都是徒勞。巴西國家博物館的這場大火提醒人們注意,保存、電子化備份應該和收藏、獲取藏品以及各種資料享有同等重要、甚至是更加重要的地位。


在大火之後,世界各地的專業學者開始大聲疾呼,倡導大家共享在博物館內拍攝的照片或者獲取的語音資料,為博物館資料的恢復和重建貢獻力量。維基百科也發布了一個類似的呼籲。巴西最負盛名的人類學家Eduardo Viveiros de Castro本周在報紙上撰文稱:「我的心愿,承載著我們全都能感受到的憤怒,是將這個廢墟留作死亡象徵(memento mori),一種對於死者、對於死去的事物、對於死去的人物、那些在這場大火中付之一炬的檔案的提醒。」世界範圍內的專業團體,以及巴西的研究者,都希望這一「死亡象徵」能夠喚起人們電子化世界範圍內的知識的迫切性和緊迫感。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傅適野,編輯:姜妍、張之琪,未經「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文化 的精彩文章:

1979年,黃仁宇人生中不平淡的一年
《延禧攻略》:「爽文化」是麻醉劑還是另類的反抗空間?| 思想界

TAG:界面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