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周海金: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非洲文化遺產保護

周海金: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非洲文化遺產保護

隨著中非合作領域的拓寬和深化,越來越多的基礎設施和人文交流合作項目將會不斷實施,它們為非洲各國社會經濟、民生髮展以及非洲一體化進程帶來全新的機遇。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如何解決一些實際且具體問題也對中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這其中就包括非洲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

豐富多樣的非洲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物質文化遺產即有形文化遺產,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主要包含歷史文物、歷史建築、人類文化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歷史上各個時代重要的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無形的文化遺產,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截至2018年7月4日第42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閉幕,非洲共計擁有136項世界遺產。在這些遺產中,包括了像拉利貝拉岩石教堂、阿克蘇姆考古遺址、阿瓦什低谷等多處文化遺產,還包括了塞米恩國家公園、科莫埃國家公園等多處自然遺產,以及6處混合型遺產。非洲的文化遺產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陸的北部、東部和南部、西部和中部三大區域。同所有其他的文化遺產一樣,非洲的文化遺產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和智慧的結晶。作為重要載體,非洲的文化遺產描述了非洲先輩們在歷史、文化、宗教、藝術、民俗等方面的生產與生活歷程,對研究古代非洲社會經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保護非洲文化遺產,既是對非洲文化的傳承,還可以增強非洲的民族認同感、歸屬感和凝聚力,是保護非洲國家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

過去,非洲國家曾經處於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使得一些非洲傳統文化被慢慢腐蝕、遺忘,甚至銷聲匿跡。20世紀60年代,隨著非洲國家紛紛獨立,各國非常注重自身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多非洲國家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非洲文化遺產的保護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與時代意義。對非洲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直接關係「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更關乎中非關係未來持續發展的社會基礎。

強化非洲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被破壞很難恢復,因此,保護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實施中對非洲文化遺產的保護,中非應在高度重視的前提下,尊重文化遺產保護的客觀規律,切實採取相關措施。

第一,要加強對非洲各國文物狀況及文物保護政策的了解。在當前我國對非洲文化遺產整體狀況了解不深的情況下,要做到妥善完備的保護不太可能。為此,學界及文化博物的相關工作人員應從自己的專業出發,就如何全面快速地提取文物信息和進行有效保護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制定全面的計劃,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國家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我國考古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赴非洲國家調研,與當地的有關機構建立交流與合作機制,同時國家要在經費上對以上工作給予大力支持。

第二,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意識先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中非雙方相關人員的生活和意識形態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與文化遺產相關的旅遊及經濟活動也會相應增多。因此,從意識上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了解和保護是不可或缺的。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工作不僅要面向非洲民眾,更要面對「一帶一路」項目實施中的中方機構和人員,幫助他們認識到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和保護文物的重要意義,使他們明確自身的保護義務和責任,並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在員工培訓等傳統宣傳的基礎上,部門和企業要充分利用電視、網站、微信平台等多種媒介加強宣傳,建立「『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保護」類似的專門網站。此外,可以就「一帶一路」項目實施過程中如何保護文化遺產,召開高端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非洲學者,讓他們提出自己的訴求和建議。還可以在此主題下,設立專項課題,調動學術界參與的熱情,加快成果的產出。

第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形成多級管理體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就「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保護曾提出,要建立「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長效機制,成立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領導小組,加強財政、國土、旅遊、建設、文化和文物等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完善重大事項溝通、協商制度,切實做好「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總之,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以及涵蓋各級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博物館、文藝團體及專家的多級管理體系是「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保護有效推行的制度保證。

第四,設立專項保護計劃。計劃可涵蓋建築遺產、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各個領域,面向社會各界有意向的文化保護單位及個人,為他們提供資金支持,鼓勵他們赴非調研。在這方面,印度國內的遺產保護措施或許能給我們啟示。近年來,印度文化部先後設立了26項專項保護計劃,逐年增加資助力度,從2010年的50萬盧比增加到2014年的2500萬盧比。2015年設立「保護非遺及文化傳統多樣性計劃」,它面向有意於非遺保護工作的邦政府、大學及教育機構、文藝團體、非政府機構、文化從業者、研究人員、學者等,向他們提供資金支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各項活動等。文化遺產的保護不是某個部門能單獨完成的,需要全社會力量參與,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專項保護計劃可著重面向非洲的機構、大學及研究人員和學者,讓他們制定計劃,申請資金。讓非洲人研究、保護非洲文化遺產,不僅收效更顯著,更能在相互合作中加深彼此的信任。

第五,加大文化遺產保護的經費投入,設立專項資金。將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各項目的考核範圍,並將保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設立專項資金,切實保證資金落實和合理合法使用。在資金來源上,除了國家財政,還可以發動企業、文化遺產保護機構等民間商業資本參與,甚至可以引入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參與。

非洲大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燦爛的文化,眾多的文化遺產不僅見證了非洲人祖祖輩輩的生活,同時還是非洲同外部世界交往的載體,因此,它們如同非洲人的靈魂與尊嚴一樣可貴。自獨立以來,非洲各國對本國文化遺產的保護都非常重視,但是,苦於其落後的經濟發展狀況等原因,很多文化遺產沒有得到好的保護和開發。中非「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文件的簽署是中非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體之重大舉措,因此,「一帶一路」建設中不僅要包含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應該以歷史和文化為基礎,加強文化遺產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中國應加強與非洲各方的合作,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將「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開發好,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以文化遺產事業推動國家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城市史研究》創刊30周年高端論壇在天津社會科學院舉行
《中國宋史研究年鑒·2015》出版發布會在京舉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