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中國鄭慶生:決定邁開步子大小的,是你立住的那隻腳
9月7-8日,2018創新中國DEMO CHINA總決賽暨秋季峰會在杭州洲際酒店舉行,7日下午在QUALCOMM創投紅杉中國種子基金前沿科技創業大賽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鄭慶生髮表了主題演講。 犀利觀點如下:
1、對於前沿技術企業而言,升級和跨界所需要的消費場景今天在中國是豐富的,是被巨大人口規模所推動的,從供應端看,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區域,擁有人類歷史上空前的製造業協作,有許多的領域可以繼續進行技術擴展和效率提升。
2、今天技術產業的發展,還是在一個產品滲透率或者說國產化滲透率的階段,還是在一個有和無的階段。其實再過10年,中國和美國或者其他發達國家現在的技術市場會變的更加接近,效率的競爭會變成主流。
3、今天,我們仍舊思考如何更加專註,紅杉堅定地相信早期投資是一個基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也是我們的根據地。
4、作為一個創始人,其實你的核心競爭力的差異,既在於你能記住這些深刻的觀點,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有多少時間是忘記它們的。我覺得這點是非常重要。也許最後決定你邁開步子大小的,並不是你跨出去的那一步,而是你立住的那隻腳。
以下為演講正文:
很高興跟大家在這裡分享一下作為投資人對於今天會場的主題「跨界與新戰場」這樣兩個主題的理解。
在過去12個月裡面,在交通出行、新零售、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領域中,不僅技術不斷地和嶄新的場景結合,而且巨頭們也在不斷地合縱連橫,突破已有的邊界。就像外賣嘗試了出行,出行嘗試了外賣,BAT巨頭們也在新零售和線下領域廣泛布局。人工智慧在過去12個月里應用的場景也在大大的增加,貨幣主義經濟學、國際金融理論也破天荒成為程序男和產品經理口中的話題。
線上和線下的流量進一步打通,移動滲透率的提高和萬物互聯相互促進,大家可以看到嶄新的戰場被創造出來。這就是我們今天會議的主題「新戰場和跨界」的背景。
技術本身就是跨界的,在各個戰場都是厲害的重武器。前沿技術也的確是比較寬泛的概念,對於投資人來說一定要把它做一個大致的分類,因為可能對於技術從業者或者產業從業者來說比較專註於自己的技術。
對於投資人來說,其實可以把他們看成是偏向於需求端的技術以及偏向於供給端的技術。偏向於需求端的技術可能有軟硬體,供給端可能是關於企業效率、工業技術、基礎設施的技術。同樣是技術,在融資市場上,因為戰略選擇不同,估值節奏不同,整體估值的確是有比較大的差異。對於創業者而言,這一點是一個基本心態問題。特別有一部分偏向需求端的技術,可能因為跟C端結合的比較緊密,可以呈現幾何式的增長,B端的技術更加線性一些。
從消費端技術來看,在過去12個月來看,與消費場景和與消費產品模式相關的,離消費者近的這些技術其實在規模擴張上是更加佔優勢的。對於投資人個人來說,這類技術也是更容易被認識到的。另外經過發展的人工智慧,已經可以向金融、安防、健康、互聯網服務、教育、汽車等一系列領域裡面提供具體應用場景技術,所以它也取得了比較長足的發展。從供給端看,的確不屬於投資人能夠快速體驗的東西,它可能更需要產業投資人或者有產業專註度的投資人來挖掘。一開始市場看上去常常是不大的,但有些企業在垂直領域裡面做得非常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點跟消費領域技術類投資是非常不一樣的。
可以跟大家分享兩個小的案例,兩個月前紅杉seed fund當時發現三位在美國微軟和IBM工作很資深的同事做企業安全的策略,第一步是做IT安全的總體策略。儘管我們覺得這是很細的分類,但我們覺得是有它的剛需特點,儘管最開始市場可能沒有那麼大,但是我們很喜歡這個團隊,所以當時很快完成了這個投資。他們在這兩個月裡面拿下了一個中字頭的公司,拿下了一個歐洲非常大的金融集團,甚至拿下了美國最大的SAAS公司其中一家。所以做好一個細分分類,實際上發展是非常快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十年前,我當時看過很長一段時間TFT-LED行業,當時我們選中了一個只有半條生產線的企業,它只能生產一種光學膜片,這種可能只有小几億美金的市場,但是我們同樣覺得這兩個創始人都非常強,所以當時我們只投了一百多萬美金,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而且能夠生產幾乎全系列的光學膜片。
創業者並不用特別介意,為什麼你的技術好,投資人並不理解。因為你可能所在的領域正好是供給端的技術,大家並不是很了解,你也並不要介意可能有特別大的風口。你只要能夠找到能夠理解你的投資人,並且盡量把自己的產品做專,然後把這個現金流做好,這才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就跨界而言,其實跨界本身也是一種產業升級,跨界其實在過去一兩百年企業發展歷史上也是一個常態,比方說寶潔一開始是一個做香皂的公司,IBM在二戰的時候其實三分之二的工廠都是在生產軍需品,二戰之後才投身於做計算機領域。大家可以看這個時間, IBM花了50年的時間,50年只是一個做製表和卡片機相關的產品。寶潔差不多是100年只賣香皂,到1946年才賣了第一個非香皂產品就是汰漬洗衣粉。杜邦公司好像是花了120年才賣除了火藥之外其他的產品。當然我們今天可以說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他們可能花幾年時間就可以做出一個轉型。時間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把自己的產品做深,只要有核心競爭力,有現金流,我認為在技術,特別是前沿技術方面還是考慮做時間的朋友。
前沿公司最開始其實都是產品型公司,然後這些產品公司一點點打破邊界,向上去做上層應用,向下去做底層的架構,然後最後構建生態。所以,最核心的其實還是要有自己的壁壘和自己的核心產品,落腳點可以是無邊界的,但是最後可能是有止境的。
我們回頭看美國的前沿公司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實際上也是追尋這個規律,比如高通、Wintel聯盟。在一個成功的生態里,回到歷史的原點看,可能每一家當時在裡面綜合來看,並不見得是最強的,但是因為有了這個跨界的聯盟,也有了各自的邊界,最後大家在一個生態、一個時代里,是共同被生長出來的。
今天技術產業的發展,還是在一個產品滲透率或者說國產化滲透率的階段,還是在一個有和無的階段。其實再過10年,中國和美國或者其他發達國家現在的技術市場會變的更加接近,效率的競爭會變成主流。所以這也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過程。
於是我們重新定義下今天會場的這個題目,當我們談跨界的時候,其實我們談的是本分,我們談新戰場的時候,我們談的是根據地。所以嚴守邊界才是跨界之本,嚴守核心競爭力的邊界:做深自己的研發,做深自己的場景,最保守看也是一個產品公司,是一個非常優質的資產。
對於投資人來說也一樣。今天,我們仍舊思考如何更加專註,紅杉堅定地相信早期投資是一個基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也是我們的根據地。
對於前沿技術企業而言,升級和跨界所需要的消費場景今天在中國是豐富的,是被巨大人口規模所推動的,從供應端看,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區域,擁有人類歷史上空前的製造業協作,有許多的領域可以繼續進行技術擴展和效率提升。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是非常有利於我們今天做的前沿技術創業的。同時,高科技的人才在過去的10年仍然是一個從海外或者是從外企、高水平的企業向創業企業快速流動的過程。所以,雖然宏觀經濟形勢上還有很多挑戰,還有融資難的問題,但是我仍然相信,今天還是處在一個非常有利於技術創業的歷史時期。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特別好的觀點,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好未來的CEO張邦鑫先生說「價值觀就是商業模式」,前幾天我的同事,紅杉合伙人周逵在另外一篇文章也提到「客戶至上,是穿越經濟周期的制勝之道」。我覺得這些觀點給我的印象都非常深刻,我跟大家共勉的地方是:作為一個創始人,其實你的核心競爭力的差異,既在於你能記住這些深刻的觀點,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有多少時間是忘記它們的。我覺得這點是非常重要。也許最後決定你邁開步子大小的,並不是你跨出去的那一步,而是你立住的那隻腳。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消費升級年代,營銷B2B的春天快來了!WPP、中德經濟論壇紛紛pick它
※10個項目9個退出,最高回報超30倍,87年女VC捕捉10億美金獨角獸背後的故事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