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鐵胎?如何分辨手中的建盞是否是「鐵胎」?
建盞之美,千變萬化。今日,小編淺要介紹建盞之標——鐵胎。希望對初學建盞的您有所幫助。
無鐵胎,不建盞。無鐵胎,便無建盞萬千精彩窯變斑紋;有鐵胎,也讓建盞燒制難度居高不下。鐵胎,是建盞的標誌,挑選正宗的建盞,需注意鐵胎的問題。什麼是鐵胎?如何分辨手中的建盞是否是「鐵胎」?今天咱們就來詳聊一番。
何為鐵胎?
建盞的胎之所以叫鐵胎,因為胎里含鐵量很高。燒制建盞所使用的,是水吉當地所產、含鐵量很高的紅棕色粘土(含鐵量達7%-10%)。建盞胎體使用的粘土,含鐵量為同時期其他窯口的數倍,更遠高於現代的青瓷、白瓷。要知道,高鐵粘土,在宋代可謂建盞之鄉水吉得天獨厚的資源。因胎體含鐵量高,所以建盞外觀上,顏色深沉,有粗礪感;物化性能上,有重量,手持具壓手感,保溫性高,盛東西不易變質。也可謂,厚重如鐵,褐黑如鐵,堅硬如鐵,叩聲如鐵,故曰建盞為「鐵胎」、「鐵器」。
為何用鐵胎?
在千年前的水吉,窯工發現使用高鐵粘土作胎,鐵釉礦、草木灰調釉,於長度足夠的龍窯高溫之中,良好的還原氣氛之下,能燒制出精彩的結晶斑紋,遂將此工藝發展壯大,成為一代名窯。
美總是要付出代價。使用鐵胎的建盞,製作難度一直居高不下。由於建盞斑紋須在約1300度的還原焰中形成,高鐵坯體在這種條件下,極易產生變型、起泡等缺陷。可以說這鐵元素在高溫還原氛圍下簡直就是發泡劑,極難駕馭!如果採用氧化鐵含量較低的粘土,或採用瓷土加氧化鐵制坯,雖可提高耐火度,可燒出的釉面斑紋效果則不佳,建盞也將失去韻味。這表明坯體的化學式礦物組成對釉色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如何辨別?
無論是老盞還是新盞,鐵胎與否,都是判斷該盞是否正宗建盞的重要指標。究竟怎樣能夠方便快捷地辨認是否鐵胎?目前業內有三種方式,一是看顏色、二是掂重量、三是吸鐵法。
一、觀色法
鐵胎的顏色一定是鐵灰色嗎?鐵灰色的一定是鐵胎嗎?鐵灰色可以作為辨別鐵胎的參考,但不是絕對標準。
建盞鐵胎的顏色,確實會比現代使用高嶺土的青瓷、白瓷深,也比同時期其他窯口的黑釉盞胎色深,色調也主要是鐵灰色。但除鐵灰色之外,還會有紅褐色系的胎體。而且,在宋代就已經有其他窯口的窯工為了能「高仿」建窯兔毫盞,使用「化妝土」把露胎處塗黑,現代要想仿出深色的表面更是沒什麼難度。所以呀,鐵灰色可以作為辨別鐵胎的參考,但不是絕對標準。鐵胎也有表面不是鐵灰色的,表面是鐵灰色的也不一定就是鐵胎。
二、掂重法
鐵胎應該比較重,可以以此來辨別是否鐵胎嗎?輕重是相對的概念,如遇小型器,可能感覺不出來。以老盞為例,一般口徑12厘米的標準束口盞,拿起來分量都很足。不過口徑10厘米以下的斂口小碗等,口徑小者,有的也會很厚實,有的就顯得輕一些。同尺寸的宋代老盞中,亦有不同重量。當然兩者與同體積的非鐵胎茶碗相比,都會更重。新盞的器形就更是五花八門,重量也不固定。
輕重是一個相對概念,除材料密度外,也跟器形的大小、盞壁厚薄有關。重量可以作為參考,不過不夠直觀。
三、吸鐵法
鐵能被磁鐵吸引,可以用吸鐵石來測試是否鐵胎嗎?多數建盞確實可以被小片磁鐵吸住,有少部分不能被吸住,或者吸不牢,但不代表就不是鐵胎。就像做戒指用的鑽石和做鉛筆芯用的石墨,成分都是碳,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就導性質上差異巨大。
關於吸鐵法的結論是,多數建盞確實可以被小片磁鐵吸住;有少部分不能被吸住,或者吸不牢,但不代表就不是鐵胎;而且吸附的牢固程度也不能體現胎體原料含鐵量的高低。
綜上所述,不管是觀色、掂重還是吸鐵,都可以從大致上區分鐵胎和非鐵胎,但也有其局限性。以上方法可以作為「粗篩」的方法,若要蓋棺定論,可以加上釉面表現、建盞應該具有的各種工藝要素等全面分析即可。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