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力量時尚|福原家族,資生堂三代傳承的百年崢嶸歲月
文 | 周元
編輯 | 美齡
放眼全球,亞洲的百年品牌不如歐美的多,究其原因,大多因為戰亂或是歷史傳承斷裂等原因,最終難敵市場變化而黯然收場。索性還有成立於1872年的資生堂品牌一直傲立潮頭,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生產銷售化妝品的企業之一,也是全球十大化妝品公司中創業史最為悠久的一家。
擁有146年歷史的資生堂,從一瓶化妝水發展到現在的化妝品帝國,可以說是撐起了日系護膚彩妝的半壁江山,有著深厚的品牌歷史,強大的科研實力,獨特的文化美學,涵蓋護膚品、化妝品、身體護理、香水等共45個品牌。
資生堂之名取自中國《易經》中的「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意為大地山川載物,孕育新生命,創造新價值。在經歷了創業家族三代傳承、17任社長更替之後,依然枝繁葉茂,資生堂憑藉什麼能夠傳承百年?又憑什麼成為亞洲最賺錢的化妝品公司?
資生堂的創始人福原有信本名叫做「福原金太狼」,祖父福原有齋是知名的中醫,他自幼跟隨祖父學習藥草、處方等中醫知識,希望日後也能夠懸壺濟世,以醫技普濟眾生。19世紀60年代的日本西學盛行,金太郎為了一展抱負,前往東京拜西醫名家織田研齋為師,學習西洋藥學,並從此更名「福原有信」。
福原有信
學成後,作為一名東西兼具的職業醫生,福原有信一度官至醫院藥局局長。但由於他生性放縱愛自由,並不適應體制內的生活且對當時日益暴走的軍閥、藩閥多懷不滿,最終他選擇離開。當時的日本正值動蕩時期,假藥的橫行讓福原有信痛心疾首,他決定專註研發高質量的藥物,以推動日本醫藥行業的正規化發展。
福原衛生牙膏刊登在報紙上的廣告
1872年,福原有信在東京出雲町(現在的銀座七丁目)創辦了「資生堂」這個日本第一家西式調劑藥房,被後人視為是日本近代西藥店的先驅。日本著名作家小野田素夢在其散文名作《銀座通》中這樣描述:「資生堂的開業,侵略了中藥店的領地」。
創立之初的資生堂藥局
萬事開頭難,而讓大家去接受當時還是新鮮事物的西藥就更是難上加難了。而且福原有信堅守一定要銷售「純良正確」的藥物,高居不下的成本讓他的葯很難和市場上那些價低而粗劣的葯競爭。據資生堂公司史料記載,在開業5年後的1877年,「資生堂」便因資金短缺而陷入經營困難。而因此背上了債務的福原有信甚至曾在除夕夜遭遇債主登門催債。但即使如此,福原有信仍然為推進醫藥分離而奔波,正如《福原有信傳》著者永井保所言,「福原有信大概只在資生堂創業的頭十年,真正集中精力地參與了資生堂的經營,此後便轉向了其他事業。」
福原有信把「資生堂」西藥店的日常運營交給妻子德夫人。聰慧勇敢的德夫人稱得上是拯救「資生堂」的第一功臣,她積極奔走於大大小小的醫院,希望能得到來自醫院的製藥委託業務。後來,在她的多方奔走下,「資生堂」不但獲得了很多大醫院的訂單,製劑還成為了御用產品,德夫人甚至請來美子皇后(後來的「昭憲皇太后」)走訪福原家別墅,這件事被媒體廣泛報道,德夫人因此而被日本大眾所熟知,為資生堂的逆襲打下一場漂亮的戰役,最後成功扭虧為盈。
資生堂藥房
德夫人力挽狂瀾的同時,福原有信也在奔忙,在他的推動下,日本通過了「藥鋪開業考試」制度。1882年,福原有信組建了「東京藥鋪會」,試圖通過組建行業協會等壓力團體來促使政府完善醫藥分離的法制。
1884年,福原有信又推動成立了政府資本的國營企業——「大日本製藥」公司,這家公司被視為是日本近代製藥企業的雛形,主要產品是藥劑、藥品,但後來也開始涉及生產護膚品、香水等化妝品,這一經歷對後來「資生堂」轉型進入化妝品領域,無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早期的資生堂店鋪
可以說,福原有信是日本近代不折不扣的開拓型實業家,《福原有信傳》的著者永井保評價道:「福原有信出於對葯的興趣從醫生轉身成為藥劑師,後經營藥劑店,努力提升藥劑師地位和水準,又參與創建製藥公司,進軍與葯關聯的化妝品行業,後又創建生命保險公司。這一系列的成就都與福原有信的人格有關,他算得上是一個人格圓滿之人,做事並非強出頭站在風口浪尖上引領,而是善於平衡人際關係、善於協調各方,這讓他在醫學、藥學等領域都收穫了聲望。」
資生堂logo演變圖
作為創始人的福原有信,絕對是資生堂的靈魂人物,但真正引領資生堂發展壯大,並步步做強的,則是他的妻子德夫人及孩子們。
福原有信的長子福原信一和母親德夫人一起引領了資生堂初期發展,但因體弱多病,無法完全挑起家族的重任,次子福原信二早年夭折,三子福原信三原本立志當畫家,但又不得不遵從父命接班,還被安排至哥倫比亞大學藥學院留學。
福原信三
在美國留學期間,福原信三在葯妝店和化妝品工廠打了兩年的工,他的辛勤工作獲得了好評,當他要回國的時候,打工的化妝品公司老闆將多項化妝品配方當成禮物送給了他,這為資生堂的後期產品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
「花椿」香水
在哥倫比亞,福原信三結識了留美窮畫家川島理一郎,以及邊在紐約大學留學讀市場營銷邊在百貨店、餐館打工的窮留學生松本升。而這兩人日後成為了他的左膀右臂,川島理一郎後來成為「資生堂美學」的奠定者,而松本升則是福原信三一生的絕佳搭檔,在經營上給了他極大助力。
福原信三學成後,還去了歐洲的巴黎等時尚聖地遊歷,1916年回到日本後,他先去拜訪三越百貨,挖走了在那裡任職的松本升,然後在「資生堂」藥店的旁邊建了一座嶄新的三層樓,命名為「資生堂化妝品部」,這宣告著資生堂化正式將妝品事業從藥店的業務中分離,也是創業已近45年的資生堂,轉型進軍化妝品行業的起點。
松本升負責公司的運營、銷售,福原信三則主要負責產品的風格及美學設計,他的藝術天賦、以及在歐美的經歷,讓他很好地做到了東西結合,並在公司成立了「廣報宣傳部」,並親自督戰產品設計及海報宣傳、品牌推廣。
1923 年關東大地震後重建的資生堂,左邊是藥品和飲料部,右邊是化妝品事業部
資生堂著名的「花椿」品牌符號也是福原信三苦思冥想、自主設計的,他還帶領品牌開創了「七色蜜粉」、推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香水「花椿」,並將化妝品出口到東南亞國家。福原信三不但對產品品質格外挑剔,而且非常重視形象包裝,強調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福原信三一生最為人稱道的口頭禪「一切讓商品說話!」,如今已成為資生堂的視企業DNA,代代相傳。
七色香粉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福原信三任職總裁的33年間也並非一帆風順,先後經歷了華爾街崩盤、全球經濟蕭條、金融危機等時代災難。到1940年,資生堂更是差點破產,當時日本深陷戰爭泥潭,全國物資缺乏,化妝品作為23種奢侈品之一遭遇禁產。面對困境,福原信三順應形勢,轉產肥皂、牙膏、鞋油、鋼筆、維生素等產品來維繫企業生命。但在1948年,資生堂正處戰後重建的時點上,福原信三離世,享年65歲。
「花椿」標誌演化史
福原信三之所以被稱為是資生堂的「中興之祖」,還不僅僅是改革了資生堂的產品、形象,還在於在松本升的鼎力協助下,他改變了資生堂的企業模式,將其改造為股份制公司。資生堂上市後,福原信三規定福原家族不濫用權力、不屈服權勢,避免家族勢力介入公司經營,任人唯賢、唯才是舉。
1940年,福原信三將總裁的職位交給了松本升接任。從福原信三起至今,資生堂已歷經16任總裁,但其中只有三位來自福原家族(第1任總裁福原信三、第7任總裁福原信和以及第10任總裁福原義春)。如今,資生堂集團已經完全是職業經理人管理,由董事會監督的現代化集團。
福原信三去世後,福原家族中他的侄兒福原義春也為資生堂的發展立下了不小的功勞。福原義春的上任頗具戲劇性,他進入公司後只是一名普通員工,雖然是員工中唯一的大學生,但一開始的工作仍然是從最基礎的跑銷售、送貨做起,後來還被派往美國考察。由於公司總裁大野良雄1987年突然病故,福原義春被臨時推選為公司總裁,時年56歲。上任之初,內心忐忑的福原義春勉勵自己:「總裁之位不是國王,要按照手藝人的方式去擔任總裁。」
資生堂名譽會長福原義春
在福原義春的手中,資生堂徹底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從歐洲至北美,資生堂在他的帶領下一路開拓,還在1980年進入了中國,成為最早進入北京經濟開發區的外資企業。在此期間,資生堂推出的各色化妝品、香氛及護膚系列,徹底地國際化,選用了充滿西方味道的包裝。而福原義春不懈的努力也讓資生堂真正走向了海外,奠定了集團在全球行業格局中的地位。
福原義春還在組織機構改革方面作出了重要決策,「只要營造出便於員工成長,有效率的公司環境就好,用不著事無巨細什麼都管,總是胡亂批評指責,不利於人的成長」。他在自傳中自我總結道:「原本漂浮在公司內的沉悶空氣多少減輕了一些,大企業的僵化弊病以及宗派主義也得到了一定的治理。」
福原義春
福原義春繼承了福原家族的熱衷文化及劍新精神,學貫東西,兼具讀書、養蘭、攝影等多種情趣,他善於將東方美學、西方科研及商業技巧糅進資生堂的企業文化中,由此樹立起公司引領潮流的經營哲學和文化理念。
資生堂《花椿》雜誌
同時,福原義春在1999年從經營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文化資本」這一概念,即他認為,文化性創造有助於經營,以往的創造像投資積累一樣成為下次創造的台階,對於經營來說,文化也具有資本的作用。
資生堂旗下的品牌
從福原有信的「和魂洋才」、將東方文化與西方技術相結合創立資生堂,到福原信三通過「東西方技術兼收並蓄」取得品牌戰略的成功,再到福原義春的文化資本論,可以說福原家族在賦予資生堂獨特文化定位及傳承上是一脈相承的。
※《環球精英YOLO》電子周刊總第九十九期
※電影?音樂|《我不是葯神》:笑著笑著就哭了,哭著哭著還會笑
TAG:環球精英YO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