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光皇帝真的節儉?也許這只是謊言,他省下的錢都修陵墓了

道光皇帝真的節儉?也許這只是謊言,他省下的錢都修陵墓了

文/盛志遠

道光皇帝在位30年,駕崩時65歲,是清朝一位年齡較大、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道光帝在歷史上的表現,給世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謹守祖宗家法,另一個則是勤儉節約。

說起節儉,道光皇帝在生活上確實節儉。但是他那種節儉,總讓人覺得還是有虛偽的一面,摻雜了更多道德的成分在裡面,而非發自內心。日常用度上節儉,但是為自己修陵墓,卻絲毫也不節儉。而在修陵墓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他既不守組訓,也並不節儉。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他的陵寢墓葬,前後修建用時15年之久,在眾多清朝皇帝中修陵用時最長。道光皇帝十分迷信風水,他的陵寢地址曾多次變更,遷移距離長,所耗費的白銀是清帝中最多的一位。有人調侃說,道光帝省的錢都拿去修陵墓了。在建陵上充分暴露出了他的虛偽和優柔寡斷的性格特點。

不守祖訓,大興土木

道光皇帝早當太子時,就一直反覆表示自己處處「敬天敬祖」、「恪守成憲」。成為皇帝後,他說:「祖宗制度、行典尚存,朕何敢更易?一守成憲,猶恐不及,好惡何之有?」他還說:「朕辦理軍政務,咸守舊制。」這樣一看,祖訓祖製成了他處理國家大事的基礎和原則,然而道光帝也表現有虛偽的一面。他在為自己擇吉選卜、修建陵寢一事上與他的口頭所說大相徑庭,天差地別。

(圖片來源於網路)

滿人在北京建都後,便把河北遵化昌瑞山一帶劃為皇家陵園,順治和康熙先葬於此。而雍正帝把他的陵寢建在遵化的另一邊易縣泰寧山下。從此出現了清東陵和清西陵兩個陵墓。乾隆登基後,關於未來自己的陵寢是在東陵還是西陵犯了難。長久考慮過後,他決定採用二陵兼顧的方法。自己駕崩葬在西陵,兒子死後葬在東陵,孫子歸天后葬在西陵。這樣一來,東陵西陵都有皇室成員埋葬,不至於冷清。乾隆擔心他的子孫後代不按他的命令行事,在發出旨令後三個月,再次重申了他的這一旨意:「前經降旨嗣後萬年吉地當各依昭穆次序在東西陵界內分建,不必另擇他處。這相當為後代立下祖宗規矩,不得變更。

(圖片來源於網路)

道光帝繼位後,就馬上操辦自己的百年後事。早在乾隆皇帝在世時,他已深知皇祖父關於皇陵的諭旨。他的陵寢應該在東陵。但他卻違反祖制,執意想在京西的王佐村建造陵寢。道光為何有這樣固執的想法?原來在西陵埋葬著與他深愛的孝穆皇后。道光帝想把王佐村的孝穆皇后陵改成皇帝陵,死後與皇后一同埋葬。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他的想法立即遭到群臣反對,大臣們反對的理由很簡單:這不符合祖宗規矩。但皇帝命令大過天,道光明知做法欠妥,仍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其陵寢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十七日卯時開工,於道光七年(1827年)秋全工告竣,同年九月將孝穆皇后葬入其未來的寶華峪陵寢地宮。後來道光帝的陵寢又經多次修建,總耗費900萬兩白銀,為清代皇帝建陵之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由此可見,道光帝平常的節儉,與其真實行為並不符合。所謂的節儉,也許只是笑話。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光節儉是遠遠不夠的。道光帝在位之日,對內不思改革,對國家存在的問題沒有清醒的認識。對外,則不願意認真學習了解國際形勢,致使中國在1840年被英國打敗,被迫開放國門。當然,這並非是他一個人的錯,但也能說明,他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從林黛玉身上學做人:如何在寄人籬下的環境中優雅生存?
第六封:我好想你

TAG:文史控 |